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

第一百六十七章內閣調整

這一天對朱祁鎮來說,是非常繁忙的一天。

他上午與勳貴開了一個多時辰的會。

統一了所有勳貴的思想,這並不是一件難事。畢竟大部分勳貴都是喜歡打仗的。不打仗他們哪裡來的軍功,沒有軍功,就沒有賞賜,也沒有地位,就會讓文官給氣受。

可以說對勳貴來說,有軍功就有一切,沒有軍功就沒有一切。

他們自然願意打仗。

麻煩的是,下面的人事安排,派誰去不派誰去。

朱祁鎮可以將自己嫡系安排好,但問題京營大軍之中,朱祁鎮培養出來的嫡系,其實也就是當年的南征軍,才站了相當少一部分。

有太多的利益要權衡。

這才商議了好一陣子。

這一件事情剛剛辦完,朱祁鎮揉了揉眼睛,立即問道:“周忱在哪裡?”

範弘說道:“周首輔在文淵閣與曹大人交接。”

朱祁鎮心中也明白,曹鼐走的有些太急了。

一個國家有太多的事情,千頭萬緒都彙集在首輔的手中,一下子三個大學士的離任一定會引起一些混亂。

朱祁鎮暗道:“周忱一直在內閣之中,想來也能辦得了吧。”

不客氣的說,每一任內閣首輔都是一等一能臣,朱祁鎮纔不相信,他們連這一件事情都做不好。

朱祁鎮直接說道:“傳周忱來見我。”

周忱不過片刻就來了。

朱祁鎮說道:“內閣人選,你可想清楚了?”

周忱雙目深深陷進去了。

可以說從昨天開始,朱祁鎮忙,周忱比朱祁鎮忙百倍。

朱祁鎮設計的權力運行,大量的事務都在內閣處理,朱祁鎮掌管的都是大事。或者內閣之中處理不了,沒有先例的事情。

本來,朱祁鎮覺得自己很忙了。

但是內閣幾個人,再加幾十名中書舍人,纔是最忙的。

大明每天需要批閱奏摺,少則兩三百,多則上千,特別是在有大事發生的時候更多。

而今就是一等一的大事。

各方奏摺都進入內閣之中。

周忱一邊要接管曹鼐留下的事務,有些事情曹鼐也是語焉不詳,倒不是曹鼐不想說清楚了。

朱祁鎮在早朝剝奪了曹鼐的一切待遇,而今曹鼐連進攻的資格都沒有有了,更不要說進文淵閣了。

而內閣的文書是從來不允許帶出文淵閣的。這是鐵律。

另外今日早朝的動盪,已經讓很多大臣上本了,說什麼的都有,主戰的,爲曹鼐辯護的,彈劾曹鼐的,彈劾周忱的。

如是種種。

很多曹鼐都要批閱。

而且朱祁鎮還要卡時間的,畢竟朱祁鎮還是比較勤政的,這些到內閣的奏摺,也是有時間限制的。

如果有問題不知道怎麼決斷,可以單獨上奏,或者乾脆求見。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就要限定時間貼黃,送到朱祁鎮那邊。

更不要說,朱祁鎮又交給了他舉薦內閣大學士的人選的權力。

周忱昨夜,一直在斟酌人選,甚至連夜派人拜訪大臣,傳遞消息。

他必須確保他舉薦上來的人,即便是他的黨徒,也必須是能與他同進同退的政治盟友。這一切都要在夜裡達成共識。

否則周忱舉薦上去的,反咬了周忱一口,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周忱自然要熬了一個通宵。

此刻周忱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精神很亢奮,說道:“陛下,臣已經有了人選。臣首先推薦陳循。”

朱祁鎮心中暗道:“總不能一直堵着這人吧。”說道:“準了。”

而今內閣之中兩個狀元,曹鼐去職,馬愉病死。再加上一個狀元不多。

周忱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

滿朝半江西,而今內閣之中,沒有個江西人怎麼能行,曹鼐雖然接了楊士奇的衣鉢,但是曹鼐畢竟不是江西人。

很多江西人對曹鼐重視北方看到不舒服。

但是在曹鼐看來,北方乃是曹鼐的基本盤,怎麼維護也不過。

這個陳循乃是周忱找來的盟友。他不指望陳循能多給他面子,但是在很多大事上不與自己作對就行了。

周忱說道:“臣還推薦江淵。”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也行。”

江淵就是朱祁鎮所言的那種老翰林,宣德五年進士之後,在翰林院坐了十幾年冷板凳,而今卻一躍進入內閣之中。

如果是別的時候,朱祁鎮是決計不同意的。

朱祁鎮想要的內閣是羣英匯聚。而不是這些人秘書班子。

但是此刻,朱祁鎮還是答應下來了。

原因很簡單。

對於戰事內閣來說,減少內耗,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時候,朱祁鎮想要周忱用各種辦法爲他徵收錢糧,那麼就要確定周忱的領導核心。

朱祁鎮也明白,以周忱的威望太有能力太有微望的人,恐怕壓不住,反而有問題。

周忱聽朱祁鎮這樣說,也聽出了朱祁鎮心中不滿之意,他本來想推薦的人選忽然變了,說道:“臣推薦王永和。”

朱祁鎮說道:“可是協助於謙治水的工部尚書王永和?”

周忱說道:“正是。雖然而今朝廷大事在北,但是黃河大工不得不重,只是京師善水利者,都在黃河上,有些事情,不好處置。於公坐鎮河工,想來沒有什麼問題,王永和還在黃河之上,卻有一些浪費了。不如讓王大人入閣。”

“朝廷協調各地也熟悉一些。”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可以。”

如此內閣大名單就確定了,周忱,張輔,胡濙,王驥,陳循,王永和,江淵。

後三位都是周忱推薦入閣的,如果這樣的情況之下,周忱還掌握不住內閣大權,朱祁鎮就準備換人。

胡濙與王驥雖然老了一點,但並不是不能幹活的。

朱祁鎮說道:“傳召王驥的聖旨發出去了嗎?”

周忱說道:“已經發出去了,只是王公到北京大概需要一兩個月。”

朱祁鎮心中暗歎,他也知道,這已經算是快的了,畢竟王驥已經是一個年近七旬的老臣了。一路上車馬顛簸,太快了,恐怕不是王驥所能承受的。

朱祁鎮說道:“已經給瓦刺使者傳旨了?”

周忱說道:“已經傳旨了,臣已經準備三天之內,將瓦刺使團給趕出邊牆。”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不,朝廷要寬容大度,就給瓦刺使者說明,這一次是他們最後一次在北京採買了。出了關之後,就再也不要想入關了。”

“無須太急,入冬之前將他們趕走就行了。”

朱祁鎮心中也是想拖一拖的,拖到雪落。瓦刺即便想南下,也要掂量一下大自然的威力。

只是朱祁鎮其實對瓦刺太高估了。

大明軍隊要動員,尚且需要時間的,瓦刺召集各部人馬就不需要時間了。

每一兩個月,瓦刺大軍是不能集結的,如此瓦刺是不可能在入冬之前南下的。

朱祁鎮這些舉動是很不必要的。反而給了瓦刺一些人機會。

當朱祁鎮的聖旨傳到瓦刺使團之中,瓦刺上下大驚失色。

他們一來擔心被明軍拿下,二來擔心這一次的貨物不好發賣,三來也擔心,他南下的任務完不成。

當然了,擔心南下任務完不成的人,並不多,或者說只有一個,那就是混在使團之中當賬房的張宗周。

面對大明的激烈反應,張宗周一時間有些琢磨不透。

對於和親之議被拒絕,張宗周是早有準備的。但是大明如此決絕,似乎逼着瓦刺南下攻打的政策,卻是什麼意思?

是大明底子厚,能撐得起黃河大工,與塞上戰事,還是小皇帝失心瘋了?

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一章 石亨
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二十章 真相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一章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