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

第十八章令人頭疼的孫太后

錢婉兒放鬆之餘,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放心,我會看好家的,只是有一件事情,母后那邊?”

朱祁鎮聽見錢婉兒這樣說,立即覺得有些頭疼。

無他,乃是孫太后想讓朱祁鎮給孫家恢復爵位的事情。

畢竟朱祁鎮這一次,晉了兩個侯,封了兩個伯。大大放寬了自己的標準。對朱祁鎮背後的政治意圖,老太太是不懂的。

孫太后只是覺得,朱祁鎮對外人大放,對自己的親孃舅家裡就這般苛刻。想讓朱祁鎮封孫家爵位,朱祁鎮不肯。

朱祁鎮說道:“非軍功不能封爵,乃是太祖之命。”

孫太后就想出一個絕妙的好主意,就是讓孫愚從軍,派幾個能打的將領,好讓孫愚立下軍功,也好封爵。

面對這個的說法,朱祁鎮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是好了。

是,朱祁鎮是對大明軍方有想法,希望勳貴集團能栽一個跟頭,但是他卻沒有想將他們給坑死。

畢竟勳貴也是大明的根基之一。

派一個前工部小吏,卻掌管大軍,孫太后是嫌大明軍隊太能打了?

而且孫太后是無知婦人,對大明軍隊太有信心了,畢竟從她出生到現在,大明軍隊都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

即便偶有小挫,但也沒有什麼大敗。

也就是放棄交趾之事,但是交趾畢竟距離北京太遠了,難以感同身受。

她似乎總覺得大明是不會敗的。

其實太皇太后的心思,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大明軍隊,朝廷,乃至於百姓的心思。這也是爲什麼成國公戰果一出來,很多人彈劾成國公一樣。

大明雖然這些年在戰略收縮,放棄了很多地方,但是從軍方到百姓,都還以爲自己在永樂朝。

但是朱祁鎮卻知道,雖然僅僅相隔二十多年,但是軍方的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了。

朱祁鎮也不想因爲國舅的緣故,打敗仗,並弄得與軍

國朝以孝治天下,朱祁鎮也沒有辦法,只能軟磨,不能硬頂。

朱祁鎮不是沒有辦法,只是不忍而已,比如太后來找他,他悄悄放出消息,讓下面大臣彈劾一番孫愚。

朱祁鎮卻在孫太后面前裝無辜就行了。

只是如此一來,母子就不剩多少情分了。

而且朱祁鎮實在不知道,孫太后真生氣了,她的腦回路會做出什麼事

情來。此刻他才深深明白,太皇太后爲什麼對宣宗皇帝廢后,這麼大的意見了。

正方離心離德。更擔心,如果孫愚父子,戰死軍中,孫太后又不知道,會折騰個什麼樣子。

但是對於老媽,能有什麼辦法?

朱祁鎮說道:“這事我知道了,母后那邊就全靠你了。”

錢婉兒心中之內閃過一絲苦澀,說道:“這是妾身的本分,只是母后似乎對我的意見了。”

朱祁鎮將錢婉兒攔在懷中,說道:“我知道,我知道。”

朱祁鎮除卻能說這個,又能說什麼?

太皇太后在的時候,能壓得住孫太后。而今按輩分皇太后乃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朱祁鎮都拿孫太后也沒有辦法。

孫太后倒不是不好,但是她純粹乃是一個普通婦人的想法。皇家富有天下,幫襯一下孃家有什麼錯的地方。在她看來,不過是一個爵位,又沒有干涉朝政。

再說宣宗在的時候,就已經同意了,也沒有見有什麼問題啊?

只能說宣宗皇帝在愛情方面,是一個文藝小青年,他兒子在愛情?他兒子有愛情這東西嗎?

朱祁鎮只是一切以禮法而爲。不在這些小事上惹出一些影響朝政的問題。

反正禮法很周全。連周公之禮也是有的。

朱祁鎮與孫太后的想法,根本是接不上的。

朱祁鎮也知道,錢婉兒在孫太后面前,屢次違逆她的意思。即便是皇后乃是天下之母,也是有孫太后的兒媳婦。

孫太后對兒子無可奈何,還整治不了皇后。

只是,朱祁鎮能怎麼做?

他越插手,只會讓孫太后越怒火中燒。越是激化矛盾。只是安慰一下皇后而已。

朱祁鎮將皇后監國的事情,安排好了。 WWW▲ тTk án▲ ¢ ○

剛剛回到乾清宮,就見王振與馬順聯袂而來。

朱祁鎮立即感受到不大對。

王振現在主持司禮監。已經不經常在朱祁鎮身邊,不過每天來送奏摺與目錄節略,朱祁鎮會一邊翻看奏摺目錄,看看今天都有什麼事情,隨口與王振說一陣子話。

而馬順雖然是王振的人,但是朱祁鎮多次單獨召見,馬順這個錦衣衛指揮使,也有單獨上奏的權力。

朱祁鎮很明白,馬順在朱祁鎮的聖眷加持之下,豈能一直安安分分當王振的小弟。馬順雖然還對王振畢恭畢敬的。

但是實際上卻也有過幾次繞過王振上奏的情況。

而今他們兩個聯袂而來,而且臉色不對,看起來有一件大事發生了。

朱祁鎮心中默想道:“難道是也先回軍了。”

朱祁鎮的疑惑並沒有維持多久,馬順就爲朱祁鎮解開疑惑了。馬順說道:“陛下,瓦刺使臣出了問題。”

“什麼問題?”朱祁鎮說道。

馬順說道:“朝中有內奸,甚至內奸就在宮中。”

“什麼?”朱祁鎮心中有一種荒謬的感覺。說道:“錦衣衛是幹什麼吃的?”

朱祁鎮首先擔心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

倒不是朱祁鎮怕死。而是朱祁鎮想要建功立業,自己能活得長久,乃是最重要的選項。朱祁鎮並不覺得世間有能代替自己的存在。

隨即朱祁鎮稍稍冷靜下來,也知道。在紫禁城之中,刺殺自己,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北京城的防禦乃七十二個京衛負責,而紫禁城的防禦,卻是幾個親軍衛負責的。錦衣衛僅僅是其中之一。而朱祁鎮身邊又是乾清宮侍衛,清一色的將校子弟或者說在軍中表現出衆的年輕軍官,個個都是前途遠大。

這些人都是大明王朝的死忠之臣。深受皇恩。

或者個個未必是爲了朱祁鎮這個皇帝效死,但是卻願意爲大明朝廷效死。

親軍衛前身都是太宗皇帝的親軍,或者說宣宗皇帝的幼軍。一個個都可靠的很,他們或許無能,大規模被敵人策反,是決計不可能的。

即便有防禦漏洞,滲透進來三五個人,也決計是闖不進乾清宮的。

更不要說周圍的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聲刀槍相擊的聲音,都能引過來不知道多少侍衛。

這有不是武俠世界,有殺掉這些精銳甲士,如同殺雞屠狗的高手,而今即便是這樣的高手,面對上千甲士,還有源源不斷的援兵。

朱祁鎮也不相信,他能衝到自己身前來。

真以爲皇帝那麼好殺。或者說真有如西門吹雪,葉孤城這般的人物。

皇帝如果真這麼好殺,古代每一個皇帝都保住項上人頭。

朱祁鎮排除自己的危險之後,依舊覺得餘怒未消。

很簡單,因爲這個時代的習性,很多人都是沒有什麼保密原則的,一個在宮中的人,只要有心去打聽。

大部分朝廷詔令都是能打聽得到。

很多所謂的朝廷機密,在宮中幾乎如同不設防一般。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一想到,這樣的地方有一個瓦刺的內奸。朱祁鎮簡直無法接受。

王振與馬順立即跪在地面上,不敢擡頭。

朱祁鎮見狀,就知道自己失態了,深吸幾口氣,心中默唸:“制怒。”微微一閉眼,隨即睜開,語氣變得平淡起來,說道:“說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是怎麼確定宮中有內奸的。”

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
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