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

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

對於任何時代的百姓來說。戰爭帶來的永遠是苦難。

不管任何政治家還是野心家,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發動戰爭,但是對百姓來說,一個人的命只有一條,一家人的性命只有幾條。

不可能再多,人死不可復生。

朱祁鎮距離民間還是太遙遠了一點。

他或許在戰略之上想得足夠深入。他有他的理由,但是如果將心放在普通百姓身上,絕對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即便是勝利了,有萬般好處,真正能落到百姓身上的有幾分?但是輪到付出的時候,卻是最下層的百姓,去付出血肉。

曹鼐對這個模式,十分明白。因爲曹鼐的家鄉,當初也是北征徵召百姓的區域之一。有太多的百姓,從此一去不復返,有些連一個死訊都傳不回來。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寫實。

曹鼐作爲河北人,最不想打仗的就是河北地方的百姓了。

因爲九邊百姓都習慣了戰爭了,而也就是河北山西等百姓,平時的日子,還算是太平。但是一打起仗,很多勞役都是都攤牌不到南方去。

楊溥看着曹鼐。

他其實對曹鼐並不是太滿意的。

但是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內閣首輔繼任人員,絕非楊溥可以確定的。

楊溥如果連內閣首輔之位都私相授受,朱祁鎮是決計受不了。曹鼐是楊士奇的班底,是朱祁鎮與文官集團的妥協。

這一點,是曹鼐的位置是決計不能動的。

楊溥知道自己不能更換曹鼐,就想辦法將曹鼐拉入自己的陣營之中。

楊溥口角之間有血絲溢出。聲音也含糊了起來,似乎每說一句話,都對他的身體帶來極大的負擔,楊溥努力平穩氣息,說道:“我老了,這首輔之位,遲早是你的。你是東里公的學生,有些話,我不用多說,你也知道該怎麼辦了。”

“今後,這朝廷重任就交給你了。”

“萬萬不可讓陛下重蹈太宗皇帝覆轍。”

響鼓不用重錘,曹鼐作爲楊士奇精心培養的人才,在政治素養上絕對過硬。他自然是明白楊溥所言的含義。

從正統十一年之後,曹鼐已經有所感覺,因爲楊溥已經將很多事務轉交給曹鼐。

曹鼐有所感覺是有所感覺。但是卻暗地壓制住了所有舉動,表現出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

很多事情,越是事到臨頭,就越是有變數。故而曹鼐一動不如一靜,終於等到了今日,內閣首輔的位置就在眼前。曹鼐的情緒已經沒有太多波動,似乎更多是放在楊溥的病情之上。說道:“首輔何出此言,而今天下是少不了首輔,我人微言輕,勸諫陛下之事,還是首輔這樣的元老重臣來。”

“元老重臣?”楊溥言語之中帶着苦笑,說道:“怕,咱們這位陛下,最討厭的就是元老重臣。”

不知道是不是這一句話,觸動了楊溥的心思。

楊溥隨即一口鮮血噴了出來,灑了一衣襟。

朱祁鎮正在宮中默默思索,然後讓楊溥下位的時候,卻不想卻傳來消息,楊溥歸家之後吐血。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太醫可曾去了?”

“已經去了。”範弘說道。

朱祁鎮說道:“傳令給太醫院,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治好首輔。”

“是。”範弘立即答應下來。

朱祁鎮已經坐不住了,起身不住的徘徊。

說實話,朱祁鎮氣極的時候,未必沒有想過讓楊溥死,但是一旦他回覆理智,就毫不猶豫的將這個想法按捺下去。

無他,如果大明朝廷對楊溥這樣的兢兢業業的老臣,都不能有些寬容,將來如何讓天下人爲朝廷賣命。

當初穩定朝綱的三楊,楊榮最早病逝,而楊士奇也病逝家中了,只有而今楊溥了。

即便不論楊溥在正統一朝的功勞,單單說,他在太宗,仁宗,宣宗三朝的功勞,朱祁鎮就決定給楊溥死極哀榮。生前榮華,死後大名。

這與楊溥本身的政見無關。

純粹是喪事做給活人看。

所以,即便朱祁鎮而今想來想,也不過是想讓楊溥退下去而已。並沒有想將楊溥怎麼樣?畢竟治罪楊溥,朱祁鎮固然痛快了。

但是爲大明辛苦數十年的老臣,朱祁鎮就不能寬容,楊溥固然是晚節不保,但是朱祁鎮又能有什麼好名聲嗎?

幾乎是兩敗具傷。

楊溥此刻重病,卻一下子解了朱祁鎮的難題。

只是一想到,楊溥大抵是存了死諫之心,朱祁鎮心中就滿不是滋味。

他其實一直想說服楊溥,如果楊溥能贊同與瓦刺大戰,將來後勤事務交給楊溥掌總,朱祁鎮就放心多了。

畢竟,楊溥是經歷過太宗北伐的人,知道這後勤怎麼組織的。

但是而今,他在這一件事情上與楊溥的分歧,已經無法彌合了。

之前,朱祁鎮說是與瓦刺大戰,但多在口頭之上,只是而今隨着局勢一步步的逼近,大戰一點點的臨近了。

已經到了圖盡匕現的時候了。

這個問題已經擺在朝廷議程之中,誰都無法迴避了。

朱祁鎮未必想在朝廷之上掀起軒然大波,而各位文官大佬們,也未必想與皇帝硬頂。與皇帝硬頂是要付出代價的。

只是誰都有自己無法退縮的堅持。

朱祁鎮不可能放棄與瓦刺大戰的總戰略,楊溥也不願意,讓天下百姓再淪爲永樂年間,民不聊生,乃至於山東造反的局面。

政治固然是妥協的藝術。但是如果真以爲政治的精髓就在於妥協,卻是大錯特錯的。言語的盡頭,就是刀兵。

“先生病的時機極好。”朱祁鎮心中暗道:“免去了朝廷一番爭鬥了。”

“陛下,太醫院來報,樓太醫請陛下去楊府探視。”範弘說道。;

朱祁鎮剛剛平復下來的心情,被這一句話給驚住了,說道:“怎麼會這樣?不是今日才發病嗎?”

前文說過,皇帝不能隨隨便便的探望大臣,只有一個情況之下,皇帝能探望大臣,那就是大臣已經到了彌留之際,再也不可好起來了。皇帝才能在臨死之前探望。

這才幾個時辰,楊溥的病就發展成這個樣子了。

範弘說道:“樓太醫說道,首輔病已經有些時日,一直用虎狼之藥壓着,而今已經壓制不住,就勢如水火,恐怕也就是這一兩日之間了。”

朱祁鎮嘴脣微微一顫,說道:“好,朕現在就去。”

“陛下,”範弘說道:“這個時辰,宮門已經落鎖了。”

朱祁鎮說道:“那就開鎖,怎麼要朕自己來開不成。”

範弘不敢多說什麼,說道:“奴婢明白。”

雖然一般情況之下,宮門落鎖之後,向來是不到天亮不開鎖的。即便是有緊急軍情,也只能從門縫之中遞過來。

宮禁森嚴,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但是朱祁鎮說話了,所有規矩都不是規矩了。

朱祁鎮連夜出宮,楊溥的宅子距離宮中並不遠,楊溥所住的宅子,乃是賜宅。朱祁鎮出宮轉了幾個街口就到了。

只是朱祁鎮還沒有到楊家,就聽見一陣陣哭聲震天響起。一道道白布掛在楊家的門口上。

朱祁鎮心中頓時一空。

看到這個樣子,他豈能不知道,楊溥這位老臣已經不在了。

在宮中最後一番激烈的衝突,竟然成爲他們留給彼此最後的印象。一想楊溥這數年來,兢兢業業的,協調上下,讓百官各司其位,看似具體做事的都不是楊溥,但是沒有楊溥統合好一切,周忱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做事的。

想起這些,朱祁鎮就有一股深深的悔意。

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章 外戚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八十九章 開海
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章 外戚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八十九章 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