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

第一百三十一章監國

朱祁鎮對朱見濬的話,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不置可否。

無他,朱祁鎮要顧及朱見濬的威望。

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相處,從來都是很難的,不僅僅太子難,皇帝也難。

即便殺太子的,漢武帝,唐太宗剛剛開始的時候,豈能不愛自己的兒子?只是形勢一步步使然。

故而朱祁鎮與朱見濬相處,從來是特別注意。在外人面前維護太子,不給別人留出間隙。

其次,有些事情,朱祁鎮說了,太子叫能懂嗎?

總是要讓他親身經歷一下,才明白世間疾苦。

太子並不知道,他這一句話說錯了,他將面對的苦難的青春。

朱祁鎮這才轉到正題上面說道:“這幾日,你不要去大本堂了,跟着朕處理政務,一個月後,我要北巡大寧,你代朕監國。”

朱見濬心中一陣歡喜,但是立即收斂,說道:“父皇,孩兒什麼都不懂,恐怕會誤了國家大事,還請父皇見諒。”

朱祁鎮看着朱見濬,心中一陣好笑,讓他忽然想起了太皇太后。

當時太皇太后面對自己恐怕也是這個樣子。

朱見濬什麼心思,朱祁鎮一眼能夠看穿,而朱見濬反而不清楚,這種裝模作樣的樣子,真讓人好笑。

朱祁鎮明白,在皇宮之中長大的孩子,如果沒有與生俱來的權力慾望,反而不可能。

朱見濬雖然還小,但是已經表現出這種慾望了,卻也很正常。

朱祁鎮說道:“不用你擔心,朕自有安排。明日你與張懋來乾清宮聽用便是了。”

朱見濬與張懋立即行禮說道:“是。”

朱祁鎮說道:“你們繼續練吧。”朱祁鎮也不看他們了,隨即就走了。

安排朱見濬監國,很多事情都要事先安排好,雖然在朱祁鎮看來,大明內部的權力結構,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

不至於如康熙一般,他在前線,太子在後面跳反,但是有些事情還是要細細安排的。

朱祁鎮隨即回到了坤寧宮之中。

錢皇后見朱祁鎮天沒有黑就來,微微吃驚,行禮說道:“陛下,您怎麼來了?”

朱祁鎮與錢皇后少年夫妻,而今已經沒有當初剛剛成親的時候那麼親熱了,畢竟這十幾年之中,後宮之中進了不少。

再加上朱祁鎮忙於政務,很多時候,都能忙的通宵達旦。

朱祁鎮與錢皇后之間的關係就比當初疏遠一些。但這並不影響彼此的感情。

當然了對朱祁鎮談感情,其實有一種奢侈的感覺。

朱祁鎮一直尊重錢皇后的權力範圍。

後宮之事,都由錢皇后一手打理,彼此之間,相敬如賓,沒有多少愛情的味道,但多有一種親情的感覺。

朱祁鎮對錢皇后說道:“今日有事要說。”隨即與皇后閉門而談。

朱祁鎮將他要北巡的事情說了,說道:“雖然這一次要皇兒監國,但是皇兒年紀太輕,或許有些事情鎮不住場子,到時候就需要你來給他撐腰了。”

錢皇后說道:“陛下,後宮不得干政。”

朱祁鎮微微一笑,說道:“都是自己人。你不說我不說,誰知道,皇宮你不是打理的很好,其實也沒有別的事情,劉永誠而今已經榮養,已經不管事了,但是他在御馬監的威望卻是無人能比的,真要有萬一的時候,你派人去召劉永誠坐鎮御馬監便是了。”

朝廷之中,從來是一代新人換舊人。

劉永誠這個大太監,也慢慢的沉寂下來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位當年跟着太宗皇帝衝鋒陷陣的親衛,已經老了。朱祁鎮也坐穩的皇位,不用這些老臣輔佐了

故而劉永誠就已經退休榮養了。

但是劉永誠雖然有侄子,就是之前立功不少的劉聚,但是這一次北伐,就有劉聚,而且老太監習慣在宮中生活,也就留在宮城之中了。

關鍵時候,卻是足夠改變局勢的一枚重要棋子。

朱祁鎮不希望有一天還要這位老臣再次上陣,但是總要事先安排好。

至於朱祁鎮還有多少安排,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只是朱見濬並不知道,他的父母爲了他在大明政壇之上,有一個漂亮的亮相,暗地裡做出了多少安排。

第二日,朱見濬就與張懋一起到了乾清宮。

朱祁鎮立即讓他們兩人去見範弘。

範弘將兩人帶到了司禮監,將他們帶到一大堆奏摺之前,說道:“小爺,皇爺的意思,這就是你的工作,將這些奏摺分門別類,分別發往內閣,與乾清宮。”

朱見濬大失所望,說道::“範公公,父皇就讓我做這個?”

範弘說道:“小爺,老奴不敢假傳聖旨。”

朱見濬只能認命,開始分奏摺。

其實這個工作很簡單,按一定的標準,比如事情的輕重緩急,還有上奏官員的官職,將奏摺分成兩部分。

再根據每一個大學士的分管,將奏摺分給他們。

但是做完這些之後,還不算完,朱見濬與張懋還要跑到文淵閣,將各大學士批閱好的奏摺,一一收攏過來,分揀之後,再歸類發到乾清宮。

有些是可以簡單批閱的,有的是內閣大學士有分歧的,等等。

然後等皇帝將這些奏摺上的貼黃都看一遍,如果都準了,就帶着旨意傳達給內閣,內閣就要形成旨意,下發有司了。

總之,就是一個跑腿的話。

朱祁鎮之所以讓他做這個。就是要讓他對大明的權力機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大明所有的奏摺,除卻一些密摺之外,都是通過通政司傳上來,然後在司禮監分揀。根據下面對應的官員,分給不同的人。

所以,只能將這一分工作做好了,大明朝廷內部結構,就有一個清晰而明白的瞭解了。

通過這個工作,還能接觸到內閣大學士。

這也算是一分人脈。

而且,這也是大明消息最靈通的地方,縱然錦衣衛與東廠,在很多事情上,也不過是輔助而已,朱祁鎮得到各地的消息,大多是從這裡而來的。

朱祁鎮也想讓朱見濬多看看,看看各地的消息,也看看他是如何批示的。瞭解一下真實的大明是什麼樣子的。

朱見濬倒不知道朱祁鎮的深意,他只覺的累的很,幾乎腳不點地,在司禮監,內閣,乾清宮來回打轉。

甚至還出過錯。

不過太子就是太子,他所犯的錯,從內閣到司禮監,都沒有人敢多說一句話,唯獨朱祁鎮會訓斥幾句而已。

如果是尋常小太監,早就扒了衣服打板子了。

朱見濬有沒有長進,朱祁鎮並不知道,他還爲朱見濬準備了另外一個保險,那就是胡濙。

就在朱見濬在來回奔走的時候。

朱祁鎮在乾清宮再次召見了胡濙。

朱祁鎮再次看見胡濙的時候,有一種時間凝固的感覺。

就好像是時間在朱祁鎮身上流淌過,卻沒有從胡濙身上流淌過一樣,胡濙依舊是當年那一副鶴髮童顏的樣子。

胡濙說道:“陛下放心,太子是老臣看着長大了,秉性純良,知曉分寸。陛下一去不過數月而已,不會出什麼大事的。有老臣在,陛下就放心吧。”

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章 困境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四十章 輿情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章 聖誕將至
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章 困境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四十章 輿情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章 聖誕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