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

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

已經進入江南的雨季之中,大雨連綿之下,大片大片道路都變得泥濘起來,甚至有些地方,官道上的水坑都能埋下去一個人。

更不要這一片都山區,在連綿大雨之下,很容易出現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所以,大軍縱然知道葉留宗所部,就在鉛山一帶,但是卻沒有發動進攻的可能力。

雙方就在大雨之中,遙遙的對峙。

似乎等待雨過天晴的一天。

而郭登所部人馬,此刻已經到了。郭登所部從運河進入長江,然後從長江進入鄱陽湖,再從饒州上岸,而今駐紮在貴溪縣。在鉛山以西佈置,防止葉留宗所部向西南方向逃竄。

郭登卻要在廣信府,拜見魏國公。

不管怎麼說,魏國公乃是這一戰的主將。

魏國公徐顯宗見了郭登,自然是一陣寒暄不提,似乎一口氣從中山王徐達與營國公郭英生前的交情,全部攀扯上了。

魏國公一把抓住郭登的手說道:“郭叔叔,而今戰事,就拜託郭叔叔了。”

從中山王徐達與營國公郭英算起來,魏國公徐顯宗乃是徐達的重孫,而郭登乃是郭英的孫子。

所以徐顯宗稱呼這一聲叔叔,倒也可以的。

但是郭登的父親不過是郭英一個庶子,所以郭登在武定侯家族之中,其實排不上號。但是魏國公卻是魏國公一脈的家主,雙方的差別太大了。

郭登連忙行禮說道:“末將不敢當。”

魏國公徐顯宗說道:“你我乃是世交,有什麼不敢當的,傳出去來,卻是徐某不懂禮數了。”

徐顯宗這麼客氣,也是有原因的。

很簡單,他已經聽到了風聲,朝廷,特別是宮裡面,對他圍剿葉留宗這半年的戰果,很不滿意。

而郭登卻是卻是保定侯舊部,而保定侯身後是誰?是當今。

而且當今幾乎明示他了,讓他在郭登到了之後,他只需爲郭登背書就行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總領三省人馬的主將,最少要一個伯爵吧。這是大明開國以來,一直傳承到現在,而朱祁鎮一直勉力維持的制度,也就是隻有有爵位,才能擔任一方主帥。

所以,方瑾雖然比郭登年輕,但是方瑾可以擔任,而郭登卻不行。

而朱祁鎮夾帶之中,能被朱祁鎮信任,又有爵位的將領,並不多。朱祁鎮已經決定,如果郭登平定葉留宗打得漂亮,就給郭登一個伯爵。

兩人客氣一番,魏國公問道:“而今局面,郭叔有何良策?”

郭登對眼前的局勢,自然是做過好多分析的,說道:“末將有一事一直在思索,那就是葉留宗何以能行軍如此之快?”

魏國公有些不明白,說道:“此輩畏懼朝廷大軍,見朝廷大軍到了,逃之夭夭,又何不妥?”

這是魏國公一直煩惱的問題,他其實並不覺得葉留宗所部有多厲害。他一直想集結大軍,四五萬大軍與葉留宗大戰一場。

葉留宗定然不是對手。

但是也只有葉留宗傻了的情況之下,纔會停下來與魏國公大戰。

所以,魏國公領兵一來,幾乎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追啊追啊追。葉留宗是跑啊跑啊跑。

但是魏國公還是對軍務不大瞭解。

郭登的問題關鍵,並不在於葉留宗爲什麼跑?而是葉留宗爲什麼跑得這麼快?

郭登可是在軍中混了大半輩子,對行軍這行當之中,太清楚了大軍想跑多快,而能行軍多快,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而郭登看過所有戰報,就覺得葉留宗所部的機動能力,要比官軍強上太多了。在郭登看來,這不正常。

“按理大部分造反,都是舉家相隨。”郭登說道:“而官軍似乎也沒有抓到從賊者的家眷,如果賊人的單單是青壯,能有這個速度,並不奇怪。但是明明家眷隨軍,他們還有這麼快的速度,國公以爲這可能嗎?”

魏國公聽了,也很奇怪。

他之前沒有往這裡想過,如今再一想,如果葉留宗所部有大量老弱婦孺,還能以這麼快的速度行軍,根本就是在飛了。

魏國公立即傳令下去,問問有沒有抓到賊人的家眷。

不一會兒,下面回報上來,從賊的多是礦丁,礦丁多是單身,一般都沒有家眷,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單身的。

但是這一部分家眷數量雖然不多,但並沒有留在原地。

魏國公怎麼想不明白了,說道:“郭叔, 這裡面有什麼貓膩?你快說吧。”

“不敢當。”郭登說道:“只是末將心中有些懷疑而已,末將懷疑,葉賊的家眷,並沒有從軍,而是藏在某一處了。”

魏國公聽了,立即問道:“藏起來了,藏在什麼地方了?”

郭登走在輿圖邊上,他的拿着連鞘長劍,在地圖上點了一下,說道:“浦縣,崇安,建寧府,松溪,政和,龍泉,處州,江山,玉山,鉛山。”郭登微微一頓,劍鞘微微一劃,再次說道:“崇安。”

郭登按着他說的地名,居然在地圖上劃出了一個不規則的圓圈。

魏國公一時間好像想明白了什麼?但又好像是霧裡看花,一時間不明白郭登在說什麼?

郭登對魏國公理解能力有些無奈,只能進一步解釋道:“賊人雖然轉戰數百里,但是卻是一直圍繞着仙霞山的。”郭登點在地圖上的一點,就是仙霞山。

魏國公此刻還不明白,就是傻子了,他立即說道:“賊人的家眷,就在仙霞山之中。如果一來,可以派大軍搜山,不愁葉留宗不來救,到時候就可以一舉成殲了。”

郭登說道:“國公這是不行的,仙霞山乃是葉賊的老巢,山勢不明,在山中與葉賊決戰,風險太大了,而且山中太大,想要找到賊人藏家眷的地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魏國公有些不明白了,他轉過頭看郭登。

郭登連忙說道:“只需知道這一點,葉留宗所部的活動範圍,就已經確定了,他們離不開仙霞嶺附近。如此一來葉留宗下一步要去什麼地方,就可以確定了。”

“我覺得,他一定會重回福建,到時候就是圍剿他的最佳時機了。”

郭登對自己的判斷有很強的自信。但是魏國公卻並不是很懂,他也不需要懂,他心中所想,就是將這個燙手山芋扔給郭登了。

不管成敗如何,這一件事情,不用他承擔責任了。魏國公立即說道:“好,只等雨停之後,就看郭叔的手段了。”

只是南方的雨下個不停,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這種漫長的對峙,還在繼續下去。

而此刻,葉留宗也在看雨。

天色昏暗,雨下得好像天傾一般。就好像是葉留宗的心情一般。

郭登萬餘大軍到達的消息,葉留宗已經知道了。他一想起邊軍,就想起了李信在建寧城下,那五百精騎的威力。

這半年來,葉留宗轉戰三省,大大小小打過不少仗,所見過的所有軍隊,也只有楊信所部,讓他有驚懼之心。

而今郭登所部過萬,豈能不讓他心中忐忑不安。

只覺得他起兵以來轉戰三省,雖然不敢說戰無不勝,但也沒有遇見過太大的挫折。而今真正的考驗卻已經來臨。

考驗有兩個,一個是郭登所部,另外一個就是維持這兩萬大軍的後勤準備。

郭登的問題還遠,但是兩萬多張嗷嗷待哺的口,卻已經讓葉留宗有幾分坐立不安,膽戰心驚了。

拉人頭的時候容易,但是要養下去卻難多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序章 我, 朱祁鎮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章 外戚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
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序章 我, 朱祁鎮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章 外戚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