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

第七十章肇州破敵

施帶兒不敢怠慢朱儀,畢竟朱儀的身份地位在哪裡放着,而他來之前也被叮囑,他雖然是援軍,但是肇州之戰的主將,依舊是朱儀。

施帶兒說道:“海西的意思是,只需守住肇州就是大功一件,船隊所帶來的物資,全部都運進肇州城中,置於肇州從寶恆中的傷員,也可以都帶走。更多的就要看少國公的意思了。”

朱儀品味着少國公這三個字,心中有一絲苦澀,隨即被他按捺下去了,說道:“施將軍,而今天下正是用武之地,瓦刺眼看就不行了。想要搏一個功名富貴,就要趁早,而今瓦刺城外的士卒,與我等相當,我城中可出五千士卒,再加上你帶來的水陸之師,足夠與瓦刺大戰一場了。”

施帶兒說道:“末將聽從少國公吩咐。”

的確,瓦刺不行了。

這一種感覺很多人還沒有感受到,但是最能感受到這一點的就是海西鎮的人。

無他,從海西建鎮開始,就與瓦刺有着不解之緣。

再一次次與瓦刺做戰的經歷,自然能明白這麼多年,瓦刺強弱,特別興凱湖之戰,讓海西軍更清楚這一點。

所以,如果換成別的軍鎮將領,或許還有一些猶豫,但是對於海西鎮的軍隊,卻是根本不用多想,不就是瓦刺嗎?

朱儀說道:“好,那麼就請將軍休息幾個時辰,今夜決戰。”

施帶兒說道:“今夜?”

“不錯。”朱儀說道:“就是今夜,張宗周是萬萬不會想到,我們會今夜動手。”

在別的地方打仗,朱儀決計不敢如此冒險,誰讓這個地方是肇州。

朱儀在肇州這裡做了多少準備,恐怕只要朱儀自己知道。

甚至有一些準備,在瓦刺進攻的時候,依舊抽調出幾百人,一直在做。

特別是對於地道更是如此。

朱儀剛剛開始挖掘地道,並不是爲了進攻,而是爲了阻止也先進攻。

朱儀聽張輔的囑咐之後,一心一意在學習守城之道。

正如張輔所言,真正戰場局決勝,大隊騎兵廝殺,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很多人都不用多想,僅僅憑藉戰場嗅覺,就知道該怎麼辦?

這種天才騎將,列朝列代都有很多,即便在這個時代石亨就有幾分風采。

但是如果沒有這種天分,想學習卻有些困難,也不知道該怎麼教。

但是守城之道,雖然也是變化萬千,有各種戰術配合,但是卻是可以學的。朱儀在這方面下足了精力,此刻不敢說是大明第一流的守將,但是在這方面決計是有自己的心疼。

而且守軍用地道進攻,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唐代李光弼守太原,就用地道反擊,取得過大勝。

朱儀見瓦刺沒有從地道進攻的想法,不僅僅沒有停止自己的地道挖掘,反而直接挖出一道兩三裡的地道。

可以容納兩三個並行。

這就是朱儀反擊的秘密武器。

當夜。

朱儀走在最前面,在黑暗之中行走了一兩裡,纔在一處樹林之中鑽出地面。

朱儀帶着千餘士卒,靠近樹林邊緣,遠遠的看着瓦刺大軍的營地。

這裡就是瓦刺一處馬營,大量的馬匹都愛這裡休息。

大概以後萬匹左右未必都是戰馬,對於大明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但是對瓦刺來說,卻未必了。

因爲這樣的營地,在肇州城下,至少有三處。

朱儀說道:“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下面的將領低聲說道。

朱儀說道:“好,勝負在此一舉。”

千餘士卒在朱儀的帶領之下,悄然的靠近了瓦刺營地。

“殺。”一聲大喊,喊殺之聲大做,無數火把燃燒起來。不過片刻之間,無數馬兒都不被驚動了。

朱儀之所以進攻這裡就是爲了這個。

在朱儀的努力之下,無數馬兒都驚動了。

這些馬兒都胡亂的奔跑,頓時將整個營地捲進了混亂之中。

施帶兒見狀,心中暗道:“這公子哥,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說實話,對於朱儀今夜就要夜襲,他不大情願。

不要看夜戰在史書上有很多,但是實際上,打夜戰事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因爲夜戰一旦打起來,大多都會失去了指揮。

勝負,在結束之前,很難說清楚。

但是朱儀說他自己帶頭夜襲。施帶兒就無法拒絕了。只能得着他的結果。

果然瓦刺後軍大亂。

施帶兒不在猶豫。立即打開了城牆上的暗門。

不過片刻之間,就在城牆之上,打開了七八個城頭洞,還有無數繩索從城牆之上扔了下來,。

明軍士卒大舉殺入瓦刺軍中。

一時間瓦刺軍中就亂了。

張宗周威信不足的暴漏無疑。

在瓦刺每一個領兵大將,都會有自己的部衆。不管他帶領多少人馬,這些部衆都是他嫡系,在很多危機時刻,可以信賴的軍隊。

可以用他們來突圍,也可以用他們堵缺口,等等。

但是張宗周卻沒有,而且瓦刺各軍也不會服一個漢人的。張宗周還想挽回局面,但是瓦刺各部,感覺情勢不妙的時候,已經先走一步了。

而張宗周各種命令,根本找不到人。

等張宗周得到各處反饋之後,他已經跑不掉了。

四處喊殺之聲,火焰蔓延的,已經距離張宗周很近很近了。

“大人,速走吧。”張宗周身邊幾個親兵勸道。

張宗周呆坐在座位上,冷笑一聲說道:“走?往什麼地方走?去哪裡?”

“先見了大汗再說?”、

張宗周說道:“沒有用的。”

張宗周已經明白自己沒有生路了。

而今他的局面並非他逃走就可以的。

這一場敗仗,總是要有人負責吧。

誰負責?

看伯顏帖木兒打的敗仗就知道了,瓦刺本部都是也先的鐵桿,總不能讓他們負責吧,而且這些先行逃走的人,一定會將黑鍋蓋在他身上的。

但是也先如何選擇?

如果而今瓦刺如日中天,也先或許能秉公處置,但是而今瓦刺一敗再敗,也先最重要的事情是穩固基本盤。

也就是拉攏自己本部人馬。

而不能偏向一個外人。

而且張宗周之所以投奔瓦刺,從來不是想做蠻夷的,而是想引瓦刺入關,成爲正統王朝,他也功成名就。

而今戰事進行到這個地步。

張宗周很明白,瓦刺入主中原的可能性,已經無限趨於零。

張宗周也不甘心,一輩子成爲一個荒野野人。

這種深沉的失望,讓張宗周也沒有了繼續逃回去的心思,與其被也先處死,不如死在此處。

至於投降,張宗周從來沒有想過的。

畢竟張宗周所做的一切,在後世看來,是漢奸,但是在張宗周內心建設,他只是各爲其主而已。

但是如果投降,就是貳臣了。

張宗周慘烈的一笑,說道:“你們都走吧。”隨即將油燈潑在帳篷之上,隨即將一個火把砸在上去。

無數火舌從各個地點冒了出來,隨即就好像是一瓣瓣火花一般在帳篷外圍聚合在一起。將張宗周籠罩在其中了。

就這樣也先第一謀士,就這樣死在這一場大火之中。

對此,明軍並不知曉。

廝殺竟夜,根本沒有清點敵人屍首的可能,只要到了第二天,天光大亮才知道原來張宗周已經變成了焦炭了。

這一場戰鬥,因爲大部分瓦刺士卒都逃走了。

斬首隻有數千。但是他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從這一戰之後,大明與瓦刺的主戰場,已經不在九邊,而在漠北。

瓦刺喪失主動進攻的實力與勇氣。

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十五章 禮樂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
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十五章 禮樂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