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

第四十九章科學之種

懷恩對孔希路點到爲止,並沒有多說。

他在皇帝面前是有司職的,他可不願意離開皇帝太久,否則被其他太監搶了位置,可就不好了。

這些年,在朱祁鎮的強力壓制之下,大明宮中的太監,有一小部分進入少府體系,爲皇帝辦差之外,其餘的太監們都要終老宮中。

有永樂時期的太監做爲榜樣,他們自然是不甘心的。

所以,看上宮中風平浪靜,但是私下之間太監們的爭鬥,從來沒有停止過。

而是更加陰毒了。

朱祁鎮見懷恩回來之後,問道:“這位衍聖公怎麼樣?”

懷恩將他與衍聖公的所有話語都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隨即說道:“以奴婢看,這個衍聖公是一個明白人,不會做什麼不明白的事情的。”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但願如此。”

前任衍聖公孔弘緒所做所爲,可是給朱祁鎮上了一課,他與朝廷之中,這麼多人精鬥了這麼長的時間,一時間根本沒有想到,孔弘緒爲人出頭,參與這麼大的事情之中,僅僅爲幾萬兩銀子。

幾萬兩銀子雖然不少,但是對於孔家來說,並不能說多,就不說孔家控制的數十萬畝土地,單單說曲阜內外所有商業行爲,都有孔家插手。

幾萬兩與孔家的家業相比,根本不可以道計。

這種蠢貨是怎麼在朝廷之上佔據一席之地的,這就是朱祁鎮當時的想法。

雖然孔家給了朱祁鎮破局的方向,但是他並不喜歡這樣,他寧可與同樣是明白人互相交手,也不願意,花費心思想了很多原因,揣測了多次想法之後,發現雙方的思路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之上。

只是他也沒有想到,這位衍聖公給了朱祁鎮一個極大的驚喜。

衍聖公出了皇宮陷入沉思之中。

懷恩的一番話,還在衍聖公的耳朵之中迴盪。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符合皇帝的心思。這個難題卻讓他有些不從何下手。出宮之際,卻聽見幾個官員一邊往外走,一邊高談闊論,顯然是宮中的常客。

畢竟不是宮中的常客,第一次進宮都有一種拘謹的感覺,決計不會如此之放鬆。

他默默等在後面,只是聽了幾耳朵,卻是貝琳與幾個年輕人一起。卻是說得昨天的月食事件。

一時間興高采烈。

這位新任衍聖公在後面不遠處,他本無心正傾聽,但是一不留心聽到了“陛下”兩字,立即豎起了耳朵。

知道前面的老者乃至貝琳,剛剛被陛下召見之後,又去見了太子。

而其他幾個年輕子弟都是貝琳的學生,有的是甚至是貝家子弟,還有一些是學習天文的,也有一些學習數學。

這些專門來學習數學的其中,就要陸家,蒯家等大匠的子弟。

因爲朱祁鎮對他們要求越深越高,而且提倡他們學習數學。

其實,這些能成爲一行魁首的大匠本身的四書五經的或許知道的不多,但並不意味着他們的學問差。

其實即便是在古代,在某一件事情,即便是一件小事,做到極致的人,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特別是修建協調一個大工程,如果這個大匠本身不讀書,不識字,簡直是不可以想象的。

只是這個時代的技術,對於數學需要還不是太多,最基本的勾股定理什麼的,早就會了。但是爲了研究朱祁鎮寄以厚望的蒸汽機,自然是要拜在當時第一流的數學家名下學習。

而當世第一流的數學家在什麼地方?

自然是在欽天監。

就這樣他們都拜在貝琳的門下。真正大匠技術之前並不是世代相傳的,如蒯祥之前,就是讓子弟讀書,考科舉,走所謂的正途。

而今卻被朱祁鎮多番恩寵。特別是每一個待詔官,每年各種賞賜加起來就有數千兩,不要爲數千兩不多。

不足百餘待詔,加起來,就是很大一筆錢了。

畢竟朱祁鎮一直想將宮廷花費壓制在二百萬兩以下,而他們整個待詔羣體花費都每年幾十萬兩,甚至有些待詔,身上還有差事。又是一分俸祿。

這才讓很多大匠心中生起了,子承父業之念。

щшш⊙ TTKΛN⊙ ¢O

衍聖公孔希路在後面默默聽着,等出了宮門之後,他才上前打招呼,說道:“諸位,在下新任衍聖公南孔孔希路,可否榮幸請諸位一頓水酒。”

說實話,即便孔家出了這樣的醜事,但是孔家的牌子還是夠硬的,一聽是衍聖公,包括貝琳在內,都變的拘謹起來,貝琳說道:“衍聖公有請,我等又豈能推辭?”

而今這些人的聖眷,乃至手中實權,都在這位剛剛上任的衍聖公之上。只是這些工匠之流的政治地位素來低下,即便貝琳的身份在儒家社會體系之中,也高不到哪裡去。所以又怎麼敢拒絕衍聖公的邀請了。

於是乎這位衍聖公幾乎將自己所有的錢財拿了出來,畢竟他還沒有到禮部走程序,也沒有接管孔家,以南孔的家底,其實也沒有多少兩銀子。

一行人在皇宮外面的酒樓之中,擺了一座酒席,足足將孔希路帶的銀子花了將近一半。但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孔希路這個老夫子的目的達到了。

一番暢飲之後,孔希路的兒子孔議來接他了。

昏昏沉沉的孔希路回到驛站之後,用冷水衝臉,只覺得臉上通紅髮燙。隨即帶了幾分清醒。

孔議說道:“父親,你去與誰吃酒了?”

孔希路說道:“與欽天監監正,還有幾個待詔官。總共花了一百兩。”

孔議聽了大吃一驚,說道:“百兩,這是吃了金子嗎?”

不要以爲百兩白銀很少,對於國家來說很少,但是對普通百姓來說,每年能收入百兩上下,都能比一個縣太爺收入差不多了。

定然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孔希路說道:“這不重要了,我從他們口中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對少府各項研究特別是捨得花錢,每年開支在一百萬兩上,特別是什麼蒸汽機,研究了好些年了,如果都將開支折損進去,也有數百萬兩了。”

其實,他聽錯了,這數百萬兩並不是單單消費在蒸汽機研究之上的,而是圍繞在蒸汽機研究的一切一切的。

朱祁鎮對科研,並沒有什麼研究。

他所能指導的不過是,猜想,實驗,然後實行。特別要加入數學工具。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就不是朱祁鎮所知道了。

他上輩子,也沒有進過實驗室。

但是他而今有一個專項氪金技能,那就是砸錢。

爲了蒸汽機這一件事情,換了數個大匠負責了,甚至爲了蒸汽機所用的鐵,建立好幾座實驗的高爐。

一次次改進鋼鐵質量。

這種改進,反應在軍隊的兵器,盔甲,與火炮上面。從正統十四年以來,大明的武器越來越好。

甚至而今全面裝備的武器,已經是是落後的了。

只是全面換裝太費錢了,即便是朱祁鎮有錢也不能這樣燒,再加上週圍也沒有什麼敵人,只是小規模裝備一個營而已。五千人,並不多裝備了。

再加上並沒有合格的密封的材料,而今蒸汽機的原型機已經有了,但是想要能夠達到朱祁鎮想要的,在鐵軌上前行,卻力有不逮。

所以還在一遍遍實驗之中。

孔希路知道的並不是太多,他也不瞭解什麼蒸汽機。但是他這麼多年米也不是白吃的,他看得出來,這是當今陛下非常重視的事情。

而且他還聽到另外一個消息。

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
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