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

第八十三章西事急

這個狀元的名頭,在很多地方都是有加成的。

所以朱祁鎮更願意將這樣一個人給用得上的人。

朱祁鎮又問道:“陳文?”

王直說道:“陳文三十有一。”

朱祁鎮說道:“那劉定之?”

王直說道:“二十有六。”

朱祁鎮說道:“那就是劉定之吧。”

楊士奇見朱祁鎮如此兒戲的定下來,心中輕輕一嘆,暗道:“還真是月裡嫦娥愛少年啊。”

當時人登科稱之爲折桂,桂花自然在月亮之中。

楊士奇雖然有些腹誹,但是還是答應下來。

畢竟這是皇帝的權力。

前三甲具體的來說,有沒有高下,是有的。

否則楊士奇不會將周旋的文章放在第一,因爲他覺得周旋的文章在這三人之中應該屬於第一的。

但是楊士奇也不得不承認,其中差距很少。而且這是楊士奇自己的判斷,讀文章這樣的事情,很多時候去,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隨即,楊士奇又將三甲請進大殿之中。

只見三甲一入大殿,楊士奇看着探花位置上的周旋,頓時臉色變了。

蓋因,周旋不僅僅不是一個美男子。而且是一個相當醜的人。一見之下,這些翰林都有議論聲了。

前三甲作爲朝廷的臉面。不說一定要風采照人,最少要看得過去吧。

而眼前的這個周旋,簡直是歪果裂棗,而大殿之中,所有翰林官,包括于謙在內,都是相貌堂堂。

楊士奇臉色一變死死盯着一個翰林看了一眼。

楊士奇剛剛就問了那個翰林。

那個翰林就是溫州人。與周旋同鄉,他說周旋是堂堂男子漢的。此刻楊士奇想來,這話頗有玩味之處。

只是木已成舟,朝廷的聖旨已經頒佈下了。哪裡有朝令夕改的餘地。

楊士奇心中暗道:“還好,還好,周旋不是狀元。否則這才丟人。”

朱祁鎮看了周旋,眼睛瞄了楊士奇一眼,暗道:“卻不想楊士奇還有如此百密一疏的時候。”他正想說話,卻見金英匆匆的過來,在朱祁鎮耳邊耳語兩句。

朱祁鎮臉色陡變。

一時間楊士奇等人的臉色也變了。

因爲他們很清楚,金英是一個穩重的人。不會擅自闖這樣的場合的。既然已經來,定然是有事情。

至於是什麼事情?楊榮眼睛微微垂在地面之上,他的心中其實已經有了猜測。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這才說了幾句客氣話,將百官打發走了,好懸將這個儀式持續之下去。

並沒有出了差錯。

只是這儀式結束之後,朱祁鎮直接將內閣大臣留下來,又派人去請太皇太后。

王振連忙指揮大小太監,在皇帝的御座西邊,重新安放一座寶座。

不一會兒,就太監高聲說道:“太皇太后到。”

朱祁鎮連忙上前迎接太皇太后,將太皇太后攙扶到西邊的寶座上。

太皇太后坐下之後,說道:“到底出了什麼事情,這麼急的將我叫過來。”

朱祁鎮立即說道:“金英。”

金英說道:“奴婢得到消息,北虜大舉進攻甘肅。”

金英這一番話,讓太皇太后大驚,說道:“可是真的。”

金英立即跪在前面,說道:“奴婢萬萬不敢欺騙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問出之後,就知道這一句話是多餘的。金英給他八個膽子,也不敢在這樣的場合上騙人。

其實如果不是朱祁鎮之前對金英的訓斥,金英得到這個消息,還有壓上一陣子,最少不會鬧到殿上。

金英唯恐等一會兒,內閣的消息跑到了他們前面,他豈不是嗚呼哀哉了。

自然連忙來稟報。也顧不得其他了。

太皇太后說道:“既然大家都在,就議一議吧。”太皇太后的目光在金英身上一掠,隨即落在皇帝身上。

太皇太后心中暗道:“或許皇帝說中了。”

太皇太后從來是不想打的,但是並不意味着怕打。而今他有預感,對西北動武恐怕是免不了的。

太皇太后的目光又落在了楊榮身上,說道:“楊榮你來說說。”

楊榮向來以邊才見長,宣宗皇帝對楊榮最爲看重,並非沒有原因的。

楊榮說道:“而今西北之戰,不得不打了,否則失去西北養馬之地,恐怕今後朝廷就沒有出塞之力了。”

“北虜逼迫如此,朝廷如果不迎戰,恐怕失了天下之心。”

太皇太后說道:“南下的北虜到底是那一部,是瓦刺?是韃靼?還是鬼力赤?”

楊榮說道:“臣以爲,應該是鬼力赤所部。並非瓦刺,臣已經分別遣使瓦刺脫歡,與蒙古大漢脫脫不花。”

“脫脫不花,有意與朝廷盟好。只是脫歡一意與朝廷聯姻。脫歡雖然有不遜之處,但還沒有動兵的意思。”

太皇太后說道:“鬼力赤豈不是蒙古大汗一脈,那而今統領鬼力赤一部的是誰?”

楊榮說道:“臣無能,一時間無法查清楚,不過,臣有一個猜測。統領鬼力赤一部的就是阿岱汗。”

朱祁鎮聽了這個消息,立即將目光看着金英,金英被他這麼一看,一時間冷汗淋漓,錦衣衛說阿岱汗應該是科爾沁,此刻又怎麼到了甘肅一帶。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看來錦衣衛對草原上的瞭解,還是不如楊榮這個老臣。

太皇太后說道:“可以確定嗎?”

楊榮說道:“臣沒有實證,不過,如果不是阿岱汗,又有誰能統領西北蒙古於一。”

太皇太后問道:“那麼他爲什麼還不去與脫脫不花爭大汗之位,反而南侵。”

楊榮說道:“臣以爲乃是阿岱汗不得已而爲之,單憑鬼力赤幾部人馬,萬萬不是瓦刺的對手。他一旦被瓦刺發現行蹤,接下來瓦刺定然對他窮追不捨,故而他必須壯大自己的實力。”

太皇太后冷笑說道:“阿岱汗覺得不是瓦刺的對手,卻將我大明當做肥肉,是這樣嗎?”

一時間大殿之中,雅雀無聲。

大明對蒙古來說,從來是一塊肥肉,只是正統之前,蒙古畏懼大明的武力,雖然有零星騷擾,還沒有那個韃靼頭目敢大軍南下。

太皇太后對韃靼南下騷擾,其實並不敏感。畢竟這些事情年年都有,那麼在草原之上,活不下去的牧民,爲了活命南下。這樣情況,屢見不鮮。

但是蒙古貴族對大明的輕視,是決計不可以的。

太皇太后甚至想到,如果阿岱汗這樣做,而不得到懲罰的話,今後瓦刺的舉動,就可以推測了。

太皇太后臉色也冷了,說道:“區區一隻喪家之犬,敢來大明狂吠,英國公,你覺得軍中誰可堪大任。”

張輔說道:“松潘總兵,平蠻將軍蔣貴,久在西南,屢有勝績,可堪大用。”

太皇太后看了楊榮一眼。楊榮說道:“蔣將軍,正當盛年,是平定西北的大將之選,只是臣恐西北殘破,大軍運糧困難,即便是蔣貴到了一時間也無法反攻。還請太皇太后給蔣將軍一點時間。”

朱祁鎮聽了,心中暗道:“西北殘破,已經殘破到了什麼地步?”他聽楊榮所言,恐怕西北情況之差,出乎他的預料之外了。

太皇太后也聽出來,她眼神有些凝重說道:“那是知道,國家拜將出徵,軍國之事,自然是將軍一力主之,我雖然是婦道人家,也知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

楊榮聽了這鬆了一口氣,這一場商議下來,蔣貴立即被八百里加急調回京師,雖然太皇太后說信任蔣貴,但是蔣貴也必須在御前陳說厲害之後,才能授以方面之權。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八十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八十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