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

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

都被朱祁鎮打哈哈了。

畢竟而今對少府來說,即便是佐渡銀礦,已經東北各地的金銀礦,也比不上遵化鐵廠帶來的利潤。

遵化鐵廠對朱祁鎮來說,根本是一座不竭的金礦。

前文也說過鐵價。總體來說,還是相當昂貴的。在前工業時代,都是處於物資緊缺時期,故而即便遵化鐵廠大規模生產鐵料鐵器,但是依然供不應求。

對此,石亨更加震撼。

他心中最後一點點妄想也被打消了。

無他,在燕然山之戰中,他之所以能勝過瓦刺,明軍將士身上的輕便的板甲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雖然並不能說是決定作用。但鋼鐵就是國力的道理,石亨不可能不知道。

雖然沒有用蒸汽動力,也沒有太過先進的冶鐵技術,僅僅是大規模煉焦。但是整個一個分工合作的體系下來,已經很有後世鋼鐵企業的雛形了。

這樣變化的完成,更是讓鐵城之中服役工匠壯丁,有數萬人之多。在正統十四年之後,花了數年才完成了大明京營以及邊軍武器換裝的鋼鐵供應量。

但是而今這樣產量,只需要半年就夠了,剩下的就要看兵工廠那邊的工作量如何了。

石亨被震撼過之後,繼續向北京而去。

一路上卻覺得北京到通州之間比之前繁華太多了。

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天然吸河北地區的血。

在現代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

只是在古代城市的集聚效應,並沒有後世那麼強大而已。

但是即便如此,河北水利五河三湖計劃完成,已經十幾年了。快二十年了,這就是一代人的時間。

這一代人時間之內。

河北並非不受災的。

有時候災情嚴重的時候,河北水利也有不堪重負的時候,但是即便如此,也比之前好上太多了。

這些小問題,改變不了河北地區欣欣向榮的局面。

所以河北的繁榮更多反應在北京附近。而今在瓦刺被擊敗之後,整個九邊的經濟都呈現出一種上升的趨勢。

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與蒙古大規模貿易。

但是戰爭讓位於和平,卻是最重要的原因。

等來到京師附近的時候,還不等到了城門處,已經熙熙攘攘不能行車了。這還是石亨亮出了自己國公的身份,才奪了一條路。

這也是爲什麼修建外城的計劃,好幾次提到了朱祁鎮的桌面上了。實在是很多地方,城外的繁華已經與內城相差無幾了。

只是石亨還沒有在這種繁華之中,回過神來,他明明不過數年沒有回到京師,就好像錯過了一百年一樣。

就有百餘名錦衣衛攔住了石亨一行人。

卻是錦衣衛指揮使雲雷親自帶隊,見了石亨,雲雷先是下馬行禮,行禮之後,高舉聖旨,說道:“有旨意。”

石亨心中一凜,立即凜然受命。

雲雷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忠國公石亨,不明朕意,坐鎮龍城以來,數亂法紀,罪不容誅,令錦衣衛徹查------”

石亨甚至沒有聽清楚後面說的什麼。就已經悚然而驚。心中一時間空白一片,什麼都來不及想了。

雲雷讀完之後,恭恭敬敬的說道:“國公,請跟我們走一趟吧。”

石亨目光掃過周圍,雖然他身邊只有百餘名錦衣衛,截斷道路,將百姓遠遠趕在一邊。這些錦衣衛雖然身着錦衣,但是從衣服下面鼓鼓囊囊的樣子,石亨也能判斷出他們都身帶甲冑。

即便如此,石亨已經不是太在乎的,但是他卻感受道附近街道兩側的兩層三層的樓房之上,有目光盯着他。

當他去看的時候,卻看不清楚。

不曉得這裡又藏了什麼手段。

石亨與石彪不敢說萬人敵,但是百人敵卻是有的,身邊十幾個親衛,也個個了得。

雲雷雖然覺得石亨定然不敢拒械反抗。但也不會將希望寄託在石亨不反抗之上,故而他明面上僅僅帶了百餘人,當然這百餘人都是好手,能不能制住石亨卻不好說了。

暗地裡還調動了不少人藏在兩側房屋之中,還有一些火器。

即便是石亨英雄了得,面對火銃集火射擊,估計也沒有什麼活路。

石亨嘆息一聲,說道:“我跟你走。”

從這裡到詔獄的路上,石亨都有一些渾渾噩噩的,他想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已經來了,卻被直接投入詔獄之中了。

等來到詔獄之中,纔想明白,不管是因爲什麼,最重要的是先從這個鬼地方出去。

任石亨是何等大將軍,在詔獄之中,難免有一點點心怯。

詔獄之威名,實在能令小兒止哭。

石亨所在房間,條件相當不錯的,居然說有很多有名的人曾經在這裡住過。即便沒有在這間,也在這個房間附近。

比如,楊士奇,楊溥,李時勉,等等大臣,都在詔獄有過交集,只是到了正統朝之後,朱祁鎮就很少用詔獄了。

而今詔獄最深處的雅間,已經好幾年沒有遇見客人了。

但是即便是雅間,也不過是一牀一桌一椅一小窗而已。

“我要見陛下。”石亨說道。

雲雷說道:“不急,陛下說了,讓你在這裡交代問題,等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再說見不見你的事情,或許就不用見了。”

石亨豈能不知道,雲雷話中的含義。就是如果石亨的問題太過嚴重,就直接到菜市口走一刀。

朱祁鎮就不用見他。

石亨說道:“我有什麼好交代的。”

雲雷說道:“既然國公覺得,你沒有什麼好說的,那我來說。”

於是乎,雲雷在石亨的牢房外面安置了一張書桌,讓人搬出來很多檔案書籍。雲雷坐在椅子上,開口問道:“正統十年,你在大同放行三車武器,共有刀槍三百餘柄,甲冑十七領,是否有此事?”

石亨一聽,說道:“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再說這案子不是結了嗎?”

雲雷說道:“好,既然國公說結了,那就結了。”雲雷從一旁賬冊之中抽出幾本,讓人拿走,隨即就有人又增加了數本放在上面。

雲雷從最上面抽出一本,說道:“那就說夾金溝的事情吧。”

石亨頓時一愣,說道:“什麼夾金溝?”

雲雷輕輕一笑,說道:“國公,你做的事情都太粗糙了。我可是一直看得起國公,但是國公不要看不去我們建議錦衣衛纔是。”

雲雷也不等石亨回話,就開始唸了。

從夾金溝被發現的時候,石亨從現場拿走多少塊狗頭金。

石亨已經有些亂方寸了。

如果說剛剛的事情,是因爲王振走私案,有很多知情人,但是夾金溝的知情人就少很多。再看一邊簡直如山如海的奏疏。

石亨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把柄落到錦衣衛手中。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

只是強辯道:“這事情固然是我不對,但是這也算不得罪吧。”

“對。”雲雷說道:“這些事情也算不上罪,不過這僅僅是開始。”

隨即雲雷就開始唸了,也不問朱祁鎮了,照本宣科,其中內容無非是年月日,石亨用什麼方法通過哪些人,從金礦之中搞出來多少黃金。

雲雷一口氣唸了三頁左右。

www◆TTkan◆CΟ

這幾乎是一本帳,一月爲單位,從夾金溝金礦開採之後,一直到現在,甚至雲雷都念得不想念了,交給身邊的錦衣衛念。

雲雷只是問石亨道:“這,國公你又認不認?”

石亨是徹底震驚了,無他。這裡面的具體數字他未必清楚,但是有一點卻是真的,就是夾金溝他一直分一杯羹。

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十一章 仁政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
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十一章 仁政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