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

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

楊士奇在內閣之中閉目養神,有一個小太監走過來,在楊士奇耳邊說道:“陛下沒有用午膳,去了奉先殿。”

楊士奇點點頭,一揮手讓他下去了。他眼簾下面精光涌動,暗道:“皇帝如此,老臣可與安心的去見太宗,仁宗,宣宗皇帝了。”

楊士奇最擔心皇帝從小在深宮之中長大,就好像是魯哀公一樣。“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

這樣的皇帝,對下面沒有同理心,不知道下層百姓過着怎麼樣的日子。

而今皇帝真情流露,反而打動了楊士奇。讓楊士奇徹底放心,讓皇帝掌權了。

因爲一個對下層百姓保持同情的皇帝,即便是再差,也差不到什麼地步去。而且皇帝的手段,雖然稚嫩,但也不是無能之輩。

楊士奇暗道:“老臣就爲陛下做最後一件事情吧。”其實就楊士奇來說,他並不想用太激烈的手段。

原因很簡單,這麼激烈的手段,自然會引起激烈的反彈。

在災年之中,還能持有糧食的人家,都是什麼人家。

除卻少數單單有錢的幸運兒之外,其餘背後都有,不管古今,錢與權都是聯繫在一起的。他如此狠手,就沒有想過在內閣繼續待下去。

楊士奇如此,一來是楊士奇對這個位置並沒有多少眷戀之情了,畢竟當了十幾年。不敢說都當吐了。但也知道,隨着皇帝長大,這個位置遲早換人。楊士奇其實已經考慮,如何退下來了。

急流勇退。在古人來看,從來是智慧。

在這一件事情退下來,雖然得罪大片權貴,但是能得到皇帝的認可,也能得到天下士林的敬仰。

其次,就是朱祁鎮的影響了。

朱祁鎮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他還沒有掌權的時候嗎,就秉承一種積極做事的態度。

遇見任何一件事情,除非萬不得已,條件不成熟,否則沒有一件事情會拖下來的。這種積極的態度,也影響了很多人。

畢竟楚王好細腰,宮中尚多餓死。更不要在政治上。

朱祁鎮的態度更能影響很多人。

歷史上的正統一直在宮中與王振在一起,很多軍國大事都是與王振商議,楊士奇對當時的皇帝,未必有多少效忠之情。

與而今是不一樣的,最少此刻的楊士奇看來,當今將來的成就,恐怕在宣宗之上。

ωωω◆Tтkā n◆¢O

楊士奇召見六部官員,他們黑壓壓的站在文淵閣前面一大片。楊士奇站的筆直,根本沒有一絲,老態龍鍾的樣子。

說道:“老夫受命於陛下,主持這一次賑災事務。決計不能出半點差錯,否則就不要怪老夫辣手了。”

楊士奇的聲音夾着冷風,讓很多人不寒而慄。

所有人都大聲說道:“明白。”

楊士奇真要說什麼,卻忽然聽見一個人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糧食,糧食,糧食。”

楊士奇頓時一愣,心中暗道:“莫不是糧食又出了什麼問題?”

卻見這個六品小官跑過來,雙手扶膝,大喘氣說道:“糧食,天津。”

楊士奇大聲問道:“天津的糧食怎麼了?”

“不是天津的糧食,而是海路的糧食到了天津,足足有一百五十萬石,這還是第一撥,局勢運糧食的船有上百艘,將衛河都堵塞了。”這小官終於將這一口氣給順下去了。

楊士奇一聽頓時大喜。

楊士奇雖然心狠,但是也並非沒有心肝之人,他的政令下達有什麼後果,他比朱祁鎮更清楚,只是事非得已。

有些事情,總是要有人做的。

此刻他也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不用妄做小人了。”他隨即又怒喝這個小官,說道:“到底多少萬石糧食,還有總共有幾批糧食,都查清楚了,押運的是誰,速速報來,還不快去做事。”

就在這個時候,這消息也傳到了奉先殿之中。

有些時候,原諒別人容易,原諒自己是比較難的。

就好像是現在。

朱祁鎮是真信什麼祖先嗎?

不,是他心中有慚愧,想找一個地方靜一靜而已。

只是皇帝不吃飯,在宮中也是一件大事,所以不過一會功夫,皇太后孫氏就到了,只是奉先殿乃是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

皇太后雖然貴爲太后,也不能隨便進去。還是朱祁鎮聽見了孫太后的聲音,從奉先殿之中走了出來。

孫太后一見朱祁鎮,就一陣陣嘮叨,說道:“我聽說,你最近一直不好好吃飯,吃什麼蟲子,噁心死了,是,我知道你要給天下臣民做一個表率,但是也不能苦了自己嗎?”

“總要吃飽了,纔有力氣處理天下大事。”

“娘給你做了你最愛吃的灌湯包,來吃幾個。”

孫太后一邊說,一邊讓宮女將東西擺了上來。朱祁鎮也只能下筷了,只是他食不知味,一想到,他吃飯的時候,有不知道多少人餓着肚子,甚至將來會被餓死。

平日最愛吃的東西,此刻卻一點味道都沒有了。

孫太后見朱祁鎮如此,也輕輕一嘆,說道:“我兒別太難過了,這都是命,不關你的事情。”

朱祁鎮說道:“孩兒乃天子,天下之事,無不與我有關。怎麼能說無關。”

孫太后說道:“我不管你怎麼說,給我好好吃飯。否則,我饒不了你的。”

朱祁鎮也知道其實有些話,能與太皇太后說一說,但是與孫太后,卻不能說的。

因爲孫太后或許是一個和善的母親,但是很多政治上的東西,她拎不清的,這也是太皇太后厭惡她的原因。

因爲不管是皇后,還是太后,天然就有政治屬性。這不是她不懂就可以推卸的。

朱祁鎮也只能吃了。

忽然王振飛奔而來,說道:“陛下,陛下,廣東的糧食來了?已經到了天津。”

這是王振第一次沒有壓着李時勉的消息,而是飛奔而來。

朱祁鎮一聽,頓時精神一震,“啪”的一聲,將筷子拍在桌子上,起身就要走。

孫太后立即說道:“你還沒有吃幾個?”

朱祁鎮頭也不回,只是一招手說道:“飽了。”聲音精氣神十足,一點都沒有剛剛的頹廢的樣子。

只是李時勉遠在天津,此刻朱祁鎮急急忙忙出去,也見不到李時勉。

不過,李時勉押運一百五十萬石糧食的事情,已經哄傳北京,北京糧價應聲而落,一度跌到了四百多文,不過,過了兩天,再次恢復到了五百多文將近六百文的價位上。

這一個消息,將糧價近兩個月的漲幅,全部砸了下去。

而在這個時候,李時勉也進京了。

朱祁鎮本想出城迎接,但是楊士奇力勸,這禮儀太重了。朱祁鎮無可奈何,這才答應下來。

他在乾清宮召見了李時勉。

但是一見李時勉,頓時覺得李時勉老了不少,整個人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朱祁鎮立即說道:“先生辛苦了。”

李時勉說道:“陛下不怪臣來遲之事,臣已經心滿意足了,有何辛苦可言。”

朱祁鎮起身向李時勉行了一禮,說道:“朕代京畿百姓謝過先生。”

李時勉連忙起身跪下還禮。感動的熱淚盈眶,這對臣子來說,簡直就是殊遇。這樣忙了一陣子,兩人才再次坐定。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先生這一次過來,到底運來多少糧食?”

李時勉說道:“第一批五十石而已。一百五十石,是臣虛張聲勢,不過後續還有。”

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
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六章 新天子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