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

第三十六章整頓九邊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直接問道:“徐晞,你來說。”

徐晞立即說道:“是。”

徐晞目光掃過所有人,落在楊溥身上,與楊溥的目光一處,隨即分散開來。

隨即徐晞將各邊鎮走私的大概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朱祁鎮沒有聽具體內容,他目光如電,看着所有人的目光。

張輔聽了,眉毛都樹起來。隨即纔將怒火慢慢的按捺下去了。

孟瑛聽了,眼睛之中玩味的神色一閃而過,似乎有幾分幸災樂禍。

成國公朱勇聽了,似乎臉色不變,但是朱祁鎮發現朱勇的肌肉繃緊了。

至於文官這邊,有人面如深淵,一點消息也露不出來,有人的怒不可遏,就不一一細說了。

朱祁鎮自然不會完全相信這種判斷,但是這方面也讓朱祁鎮確定了一點,成國公似乎真參與其中。

這個時候,徐晞的聲音也停了下來。

朱祁鎮淡淡的說道:“王振參與其中,他死了。本朝與韃子,數世之敵,從太祖開國到現在,從來沒有變過,凡是資敵之人,該怎麼處置,你們商量的辦。朕要一個結果。”

朱祁鎮隨即拂袖而去。

這一下子,讓衆人有些傻眼。

這還是朱祁鎮第一次如此。

楊溥咳嗽兩聲,說道:“陛下自己這樣說了,大家就議一議吧。”

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議的。

無非是五軍都督府,兵部,刑部,都察院,全部派出人聯合巡視九邊。將走私案清理一遍而已。

一行人商議過後,就將這題本遞給宮中了。

散會之後,張輔將朱勇叫在英國公府之中,厲聲問道:“這一件事情,你參與了沒有?”

成國公朱勇有些期期艾艾的。

張輔見狀,心中就有數了,頓時大怒,一拍桌子,頓時茶碗震到地面之上,說道:“朱勇,你堂堂成國公府,難道缺這一點錢嗎?什麼錢你都敢用,如果叔父還在,他定然會打死你的。”

朱勇幾十歲的人了,這個時候哀求道:“哥,我剛剛開始不知道啊,只知道是下面的孝敬錢,誰知道是這錢,但是而今知道也晚了。”

張輔說道:“什麼不知道?你是裝糊塗而已。”

朱勇說道:“哥,你說現在怎麼辦?”

張輔冷笑一聲,說道:“你現在知道怕了。”

朱勇說道:“我也沒有想到,陛下動真格的,這種事情,其實也是常有的。”

軍隊參加走私,叫做回易,真要說起來,歷史那是特別的悠久。最少宣德年間與北邊打仗少了,這種事情,也從零零星星的變得多了起來。

張輔說道:“什麼也不用說了,我去陛下面前賣我這張老臉吧。,”

沒有辦法,張輔也很清楚,他與成國公,以及下面的將領關係太密切了。分都分不開的。不過,張輔倒不害怕牽扯到自己。

畢竟張輔對錢財從來不太看重的,畢竟永樂朝賜下的田地,就足足有數萬畝之多,養活英國公一家怎麼都夠了。

張輔雖然有私心,但也不是沒有公心的。

瓦刺與朝廷已經過了一手了,雖然臉還沒有撕破,但是誰都知道太平的日子不會太久了,這個時候在軍中掀起大案,動搖軍心,逼近了再有幾個邊將投奔瓦刺,對大明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這其中的危險,張輔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

不過,在張輔準備入宮的時候。

朱祁鎮與楊溥再談了。

楊溥其實也暗示這個意思,這個案子要查,大查,但不能大辦。

朱祁鎮卻沒有與楊溥說這個,而是說道:“徐晞從九邊歸來的時候,朕就準備整修邊牆,只是當時時機不對。”

“但是而今,朝廷漸漸從河北抽身了,就有財力投到九邊之中了。這一次要兵部派得力的人手,將宣大給我好好測量一下,爲將來修整邊牆做準備。”

楊溥咳嗽兩聲,說道:“陛下,朝廷連年大工,雖然周尚書竭力支持,但是國中儲蓄不多,一旦有事,恐怕國庫爲之一空。以臣之見,莫過量入爲出,這修邊牆的事情,慢慢的來吧。”

朱祁鎮之前的財政政策,很有幾分量出爲入的做法。

爲了填補河北治水的財政缺口,纔有周忱的上臺。

但是周忱上臺之後,雖然頗有作爲,但整體上財政走向都沒有變化。

朝廷之中,除卻內庫之中有千萬兩白銀左右的積蓄,戶部的太倉銀庫,與京倉糧庫之中,無時無刻不在進進出出。

周忱各種改革,只能維持了朝廷平衡。特別是廢除開中法之後,周忱也將馳道提上了日程,第一道從北京到宣府的馳道已經在修建之中了。

雖然一旦用馳道將北京從九邊相連,朝廷調動糧食的耗損就低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

朝廷的開支還能進一步壓縮。

但是這都是遠景。

眼前的問題是,朝廷剛剛不用支付一年八百萬兩左右的修河款。佔據國家年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款項。

朱祁鎮想要與瓦刺打仗的姿態,誰都看得出來,楊溥也知道,這一戰即便朝廷不打,瓦刺也是要打的。

所以楊溥也在準備戰爭。

但是楊溥準備戰爭的辦法與朱祁鎮不同,楊溥準備戰爭的辦法,就是存錢。

楊溥是經歷過永樂北伐的老人,他太清楚打仗,打的就是錢。所以在臨戰之前,讓朝廷手中捏着更多錢。

而楊溥的存錢辦法,就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財政辦法,量入爲出,想要更多的結餘,就砍掉其他的開支。

楊溥的想法不能說錯。

但是這個想法滿足不了朱祁鎮。

朱祁鎮見證了海關銀,鹽稅這兩個開源的結果,故而他心中的心思更是放在開源之上,而不是節流。

而且再怎麼節流。有些事情也不能省的,比如朱祁鎮想修的邊牆,很可能是未來戰事的關鍵。

但是楊溥還停留在永樂年間武功之中。

不想深入草原遠征,不是因爲打不贏,而是擔心找不到,空耗錢糧而已。

一旦瓦刺南下,在宣大附近做戰,那麼其勢在我,幾乎不可能打不贏的。至於在邊塞修什麼邊牆?勞民傷財,還不如存下了準備打仗的。

這不僅僅是楊溥個人的想法,朱祁鎮深入瞭解之後,發現這個想法在文官之中普遍存在。畢竟距離太宗皇帝最後一次北征,這才二十年左右。

這種思維慣性,也是非常正常的。

朱祁鎮雖然覺得瓦刺今非昔比了,但這話卻不能從朱祁鎮口中說出來。朱祁鎮如果說出來,豈不是證明自己未戰先怯。

影響多不好,氣可鼓而不可泄。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總要有備無患,而且朕估計也花不了多少錢。這麼多年邊將一直在請銀修邊牆,而今朝廷有些銀子,總是要做的。”

楊溥心中一動,似乎明白了幾分。

九邊畢竟是除卻京營之外,天下精兵所在。

將九邊將領修理一番之後,總要給他們一些安撫。想來這就是用來安撫九邊將領的。

楊溥雖然覺得朱祁鎮這樣做,未必多妥當,但是也無意阻攔了。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與楊溥商議了都察院,刑部,兵部外派人選之後,楊溥就告辭了。

朱祁鎮送走了楊溥,眼睛頓時冷了下來。楊溥這一次舉動,讓朱祁鎮心中不滿之極,這一次,朱祁鎮心中生出換人的想法。

不僅僅是楊溥這一次做的事情,而是朱祁鎮與瓦刺大戰來臨之前的另外一項準備。事權統一。

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十四章 遺詔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一章 孫氏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
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章 都掌蠻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十四章 遺詔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一章 孫氏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