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

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

山中大寨。

一個三十多歲人男子,相貌堂堂坐在一把太師椅上。雖然沒有虎背熊腰之態,但是看他身形,也知道他身上一身力氣非小。

這個人就是葉留宗。

從葉留宗這名字看,就知道他不是一個粗人。

一個粗人也做不到這樣的事業。雖然葉留宗的礦山是他帶着兄弟們,一刀一槍的搶下來的,但是採了白銀,想要換成山中所需,卻也需要葉留宗下山交際。

葉留宗下山的時候,常常扮成讀書人。談吐之間,也沒有漏過餡。

此刻葉留宗看着劉海送上來的勸降信,輕蔑一笑,隨即撕碎,說道:“我與官家沒有什麼好談的。告訴你們劉將軍,想要我葉留宗低頭,除非,你們將這顆人頭給砍下來。”

葉留宗一拍太師椅把手,說道:“留一下他一隻耳朵,趕下山去。”

“是。”立即有人上來,將這個信使拉下去不提。

“大哥,”一個人說道:“咱們真跟官家徹底鬧翻啊?”說話的人乃是葉留宗的同宗兄弟,名叫葉希八。

也是葉留宗麾下頭號猛將,敢打敢拼。

葉留宗說道:“不是我不想與朝廷和好,而是我們沒有出路了。”他的聲音之中帶着幾分苦笑,說道:“這幾年少陽坑,少亭坑出了多少礦?”

葉希八一聽,苦笑說道:“沒有多少。”

葉留宗對另外一個人說道:“老陳,你說說。”

這個老陳乃是陳善恭,與葉希八一樣,乃是葉留宗的左膀右臂,掌管山上庶務。不過,他僅僅是負責而已,並不是說陳善恭不能拔刀子殺人了。

要知道,葉留宗決心加入盜礦這行當的時候,身邊也就是十來個兄弟,而今剩下的也就眼前兩個人,當時都拼殺出來的。

陳善恭說道:“老八不瞭解,不是沒有多少,而是山中已經入不敷出了。”

葉希八一聽,頓時急了。說道:“這如何是好?”

葉希八再不管這些細務,也知道,銀礦乃是他們這數千人的團隊,最大的收入,特別是最近朝廷用銀或者銀元多了,銀價上漲。銀子更值錢了。

沒有這一分收入,這數千人都要餓死了。

葉希八忽然想到什麼,說道:“既然礦脈已經絕了,何不讓給官軍,我們兄弟,那裡不能重新立杆子嗎?”

葉留宗還沒有說話。陳善恭就說話了。他說道:“老八,你以爲沒有想過,傳開消息之後,大哥首先想到,就是脫身,但是姓謝的獅子大張口,要十萬兩。”

“他不想想,咱們平時孝敬他每年一兩萬兩,那裡還有剩下的銀子?”

“而且逃,又往哪裡逃?離開了下面數千兄弟,我們出就是一個屁,隨隨便便就被捏死了,之前咱們已經與官家打過一仗,已經月缺難圓。真聽了這些人的屁話,估計我們兄弟三人連宋江的下場,也落不到。”

葉留宗嘆息一聲,說道:“如果是單單是你我兄弟,倒也好說,咱們這些年也攢了一些銀子,而今海禁大開,咱們想辦法混到南洋去,怎麼也有一口飯吃,但是下面兄弟怎麼辦?”

“朝廷重開銀礦,我打聽了,我們這一代的稅額乃是五萬兩,而少陽,少亭這兩個坑,乃是附近最大的坑,最少要分一兩萬兩的定額。”

“更不要說,那些太監各方打點的孝敬錢,沒有個小十萬兩,是下不了的,但是這兩個坑現在情況如何,你們都知道,你覺得官家開礦,定額不夠會怎麼辦?”

葉希八臉色蒼白,說道:“包賠。”

站在朱祁鎮的角度,他看到是一個大礦開與不開。國家政策方面的事情,估計葉留宗視若性命的少陽,少亭兩坑,朱祁鎮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所以,他對具體開礦的章程,其實也不是太瞭解的。

大明開礦,雖然派太監或者官員主持,但是請注意,這些人他們不會直接負責礦產的生產的,而是轉包給商人,然後就定定額,然下面每年交上來多少稅。

幾乎於包稅制。

開國之初,並不是這樣的。

那時候,能產多少,不敢欺瞞上面,自然是有多少上交多少了,但是後來卻不一樣了。後來很多人都分大帳小帳。大帳自然是朝廷的,小帳是他們自己的。

所以,上報的數目,就有意無意的在一個數字穩定下來了。

而這個數字就演變成定額了。

而礦產的生產一般是越往後,規模越大。生產的數量也就越多,定額固定後,下面的人分得也就越多。

當然了,朝廷大員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讓下面多沾便宜。雖然水至清則無魚,但也不會將魚養的太肥了。

每年想要完成定額,其實也很辛苦的。這種上下之間博弈,也讓定額數量越來高。

從閩浙一帶的銀礦,從國初的數千兩,發展到而今的十萬兩上下,就是因爲這個原因的。

但是也不是沒有年份,因爲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完不成定額的時候。

完不成怎麼辦,就是包賠。

反正朝廷是要這麼多錢的,你們產不出來,就是買兒買女也要爲朝廷補上這一筆錢。

這樣一來很多礦工之慘,根本是慘無人道。

而且這一片山都是朝廷封禁的。不許百姓進山,就是爲了防止盜礦。這樣的情況之下,大部分礦工是逃不了的。

即便是逃了,他一直在礦上,又有什麼生存能力啊?

當然,葉留宗這樣說,也不是他多高尚,因爲他明白。他們三個人即便攜帶重金,到了南洋就好過了。

說實話,大明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有王法的,但是海外才是真正沒有王法的地方,他人生地不熟的,又帶着錢去南洋,他估計他非要夾着尾巴做人才,才能活下去。

但也僅僅是活下去而已。

葉留宗英雄一世,從最底層白手起家,坐擁數千礦丁,在浙江福建地面之上,是妥妥的江湖大佬。

哪裡願意受這個委屈。

他這話,不僅僅是說給葉希八這個粗胚聽的,還說給他礦丁聽的。

果然,不過一天之間,葉留宗的話已經傳遍了山上所有人。而所有礦工一想到朝廷重新開礦面對的悲慘生活。都咬着牙,下定決心跟着葉留宗幹了。

從這一點,也看出楊溥的老辣。

直接看到了問題的核心。

葉留宗看氣氛醞釀的差不多了,在山中空地上召集大夥,兩千大漢站在空地上,葉留宗說道:“兄弟們,不是我葉留宗想反,而是朝廷不給我們活路。這幾天,我思來想後,是前也是死,後也是死的。”

“我葉留宗十幾歲跟着叔叔出來搶礦,生生死死的早就看慣了。”

“我葉留宗,可以死,但不能窩囊死。”

“朝廷想要我們的命,就讓他們來,我葉某,捨得一聲刮,敢將皇帝拉下馬。”

“捨得一聲刮,敢把皇帝拉下馬。”所有礦丁大聲喊,每一個都被通紅的篝火映射的分明。

每一個人眼睛之中,都有火一樣的仇恨與決然。

葉留宗一揮手,正是打出兩排豎旗,分別寫着:“刀劈人間不平事,槍打世上不平人。”

這一句話,乃是葉留宗少年時所寫,也是一直行來的座右銘。更是葉留宗自稱剷平王的來歷。

葉留宗整合好人馬之後,又派出信使,召集各路礦盜,要知道羣山之中,盜礦的人不是隻有葉留宗一人,葉留宗不過是最大的一股而已。

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三章 災年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
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三章 災年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