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

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

王英當然知道這一點。

否則以太皇太后的性子,怎麼肯答應朱祁鎮的折騰。其中的政治意味,王英比朱祁鎮自己還品味得明白。

只是王英覺得他自己還是要勸諫的。

因爲歷史上君王最大享受,就是狩獵與美色。

實際上因美色而亡國的故事,大多都是人編出來的,但是因狩獵而亡國的事情,卻大有人在。

遼國就是最典型的。

女真興起的時候,遼國皇帝一直在狩獵,根本不當一回事。

王英說道:“陛下,今日狩獵不過是庸人之獵,卻不是天子之獵。”

朱祁鎮說道;“那麼什麼是天子之獵。”

“庸人之獵,不過左牽黃右擎蒼,鬥之鷹犬烈馬而已,。天子之烈,以謀士名將爲鷹犬,以天下爲獵場,如漢高,唐高,太祖。這纔是帝王之獵。”王英說道。

朱祁鎮立即明白,王英是擔心朱祁鎮沉迷狩獵不可自拔。

說實話,剛剛狩獵的時候,真有一些痛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未必比打遊戲差了多少。如果年少時,能天天狩獵,估計一定會沉迷進去。

但是朱祁鎮的心智畢竟是成年人了。

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他早已爲自己樹立的宏偉的目標,決計不會因爲區區享樂而放棄。

王英也算是爲他提了一個醒。

朱祁鎮起身說道:“多謝王先生,朕定然日日警醒。”

兩人說着話,王振已經回來了。在朱祁鎮身邊說道:“陛下,已經處置了。”

朱祁鎮心中一嘆,他當然知道王振所言就是數條人命。但是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下令要人性命了,早就習慣了。

這個時候大隊出獵的人都已經回來了。

Wшw• т tκa n• ℃O

立即有人開始統計各人的獵物。

朱祁鎮一看數目,輕輕一笑,說道:“看來,朕開出的彩頭,不吸引人啊。”

因爲名單上的數目,朱祁鎮一眼就看出了貓膩。

因爲名單第一名是英國公府。

英國公府張忠,根本沒有參加狩獵,當然了,這樣的事情,英國公自然不能參與,但是英國公畢竟上了年紀,根本沒有出獵,而是讓英國公旁系一些年輕人出頭。

英國公對這一次狩獵也談不上敷衍。

朱祁鎮也知道,張忠身子骨在進入正統四年之後,簡直是每況愈下。英國公能在這裡時候離開京師,就已經表明了態度。

誰也不能強迫英國公一把年紀,還要上場與年輕人比吧。

英國公這幾年也很難。

一邊大加納妾,想要求子,但是而今也是毫無音訊,而唯一的兒子,遍訪名醫,也沒有一點起色。

很多名醫都說了,準備後事吧。就在今年之中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英國公連朝廷的事情都少有過問。

朱祁鎮也因爲這一件事情,爲張忠感到可惜,如果張忠身體的大好,說不定是他的得力臂助。

即便如此,英國公依舊名列榜首。

而英國公下面,就是成國公。下面根本就是按照爵位大小排列下來的。

除卻新封的平西伯蔣貴不在京師,京師之中也沒有家人之外,下面根本沒有一點逾越之處。

這一壇死水的樣子,朱祁鎮看到就心煩。

如果有人組織倒也罷了。

朱祁鎮不用查,就知道沒有人組織。因爲英國公沒有心思去安排,這就是軍中暮氣沉沉的直接表現。

連打獵爭強好勝都做不到,指望他們在戰場之上,能有什麼作爲?簡直是不用想了。

王振說道:“陛下,下面的人不知道陛下深意。這才如此。”

實話實說,朱祁鎮準備的彩頭,也並不是多高的,不過是十幾柄寶劍。雖然是一等一的大內造的寶劍。

但也就是一分榮譽而已。

朱祁鎮說道;“希望如此吧,傳令下去,明日安排好射柳,如故例,將勳貴分爲兩隊,勝者有重賞。”

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朱祁鎮說道:“怎麼明白?”

王振說道:“將他們的對頭都安排到一塊去。”

朱祁鎮這才點點頭,讓王振去安排了。

一直講勳貴當成一個集體,其實並不對,文官之中有派系,武將之中就沒有了?根本不可能,不過是勳貴這幾年一直在衰落之中,被文官步步侵蛀。再加上張輔威望最高。下面的人自然將張輔推上來當首領。

但其實他們內部之中,並不是沒有恩怨。

甚至更多,開國勳貴與靖難勳貴之間,還有更多是私人恩怨,戰場之上,誰之主攻與誰是輔攻,就覺得將來誰的封爵高一點。

這些人豈能不爭。

爲了爭功,明初常遇春的兒子向馮國勝拔刀,他們之間還是姻親。

就單單說剛剛平西一戰,蔣貴是一戰成名了,封平西伯,但是跟在蔣貴身後任禮,可是一根毛都沒有撈到。

任禮對蔣貴就沒有怨氣了。

還有韃官與漢官之間的矛盾,大部分韃官都是從草原上投降過來的,太宗皇帝優待韃官,畢竟是要招降納叛,但是這些韃官長久滯留在北京城之中,很多文官都看不過,不要說武將了。

之前還是敵人,在戰場之上見,而今一個頭磕在地面之上,就成爲同僚了。

任何一個集體都容不得細細的剖析。

別的事情,王振做的或許不好,但是挑撥離間,正是行家裡手。王振立即將這事情安排下去了。

令勳貴分左右朋,每一朋都要挑選一個德高望重的將領爲首。不過儘量挑選年輕人。然後按照順序,左右朋分佈出一人,在場地上射柳。

勝負立分。

然後看那一隊出彩一些。

王振安排要點就在這一點上,一起出來的,都是他們不願意輸的人。是那一種,輸給誰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輸給你的人。

王振安排好之後。

這名單立即傳到了英國公與成國公手中了。

成國公朱勇一看,說道:“咱們這位陛下看來不滿意今天的局面?”

張輔看了一眼,說道;“是我,我也不滿意,陛下明顯是想看看下一輩的成色,下面的人弄成了花團錦簇,四平八穩,陛下怎麼能滿意。”

“這一次,連我都想不到,陛下能如此大膽,硬生生斬了阿岱汗的人頭。”

張輔對朱祁鎮主使的追殺阿岱汗一戰,還是感慨萬千,他感慨什麼?不是朱祁鎮的決心,而是朱祁鎮的運氣。

張輔是打老仗,南北都打過。太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茫茫草原之上,找到一個人有多難了。

因爲太宗皇帝出塞,最大的問題,不是打敗敵人,而是找到敵人。

大明鐵騎,打敗敵人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找到敵人。茫茫草原之上,即便有熟悉的嚮導,也很有可能迷路。

如這一次,單單靠錦衣衛的情報,奔襲千里,斬首阿岱汗,又在瓦刺人的追擊之下回來。

讓張輔怎麼看,都覺得皇帝的運氣委實太好了一點。

這樣一來,張輔對朱祁鎮更加敬重,並沒有輕視,覺得是僥倖什麼的。因爲帶領過大軍的將領,都明白一件事情。

戰場之上沒有僥倖,運氣也是實力一種。因爲戰場太多因素決定勝負了,很多將領都很迷信。

迷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祁鎮這種近乎送死的行動,居然如此順利的完成了。更讓張輔堅定了一件事情,就是天命在明。大明氣運正隆。

故而張輔更加殆政,對很多事情都不干預了。想要將兵權與軍中的影響力,在他身上慢慢淡下去。

只是沒有想到,他不多管,下面的人居然弄出這樣難看的局面。

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序章 我, 朱祁鎮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
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序章 我, 朱祁鎮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