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

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

朱祁鎮對王驥這個觀點,也是有所感悟的。

當然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對局勢判斷的理由,但是局勢會向那一個方向走,卻充滿了未知。

也先稱汗,而今正是他的威風不可一世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候,與大明私下溝通的人,卻多了不少,除卻王驥所言的女真衛所兀者衛,兀良哈之外,還有關西的部落,乃至哈密王。

乍一看,也先好像是衆叛親離之狀。

也無怪乎草原各部落人人自危。

其實也先也是騎虎難下,這是也先讓綽羅斯家族代替孛兒只斤家族最關鍵的一步。

對於蒙古人來說,成吉思汗的重要性,再怎麼高估都不爲過,甚至可以說在成吉思汗之前,在蒙古草原上存在的種種部落都不能稱之爲一個民族,只有成吉思汗敲定了蒙古的基本制度,蒙古的文字以及等等。

而草原上幾乎所有部落向上面數,都是與成吉思汗有關係的。

也先如果不將這些舊勢力全部清理一空,他是不能放心的。畢竟草原上叛伏不定,唯力是圖。

不要看綽羅斯家族而今如此之興旺,但是也先能保證綽羅斯家族今後一直如此嗎?如果不能將孛兒只斤趕盡殺絕,等綽羅斯家族衰落的時候,孛兒只斤家族的報復定然是殘酷無比的。

硬生生的將孛兒只斤家族的影響力,從蒙古人的心中拔除,也先遇見的困難,是超前的。

殺人容易,服人心難。

如果也先只想做一個所有人臣服蒙古大汗,他是能夠做到的,但是他要近一步成爲如大明一般的帝國皇帝,卻要面對更多的反對者。

但是也先自信,他可以做到這一切的。

故而他非但沒有將手段放緩,而是更加酷烈起來。

似乎將所有政敵給殺盡了,將來就沒有敵人了。

這樣的局面只有兩個結果,一個結果是,也先用屠刀將鐵木真的影響力從蒙古部落之中斬斷,另外一個結果,就是被逼到絕境的孛兒只斤各部決死反撲。

也先稱汗,倒是一切的結束,而是戰鬥轉入下半場了?

誰也說不清楚。

畢竟瓦刺權力鬥爭這幾年變化頻繁,錦衣衛的情報網只能將結果傳來,對各種暗流卻未必能夠了解。

畢竟這些暗流除非深入其中之人,才能知道內情。

錦衣衛又能怎麼可能深入到這種地步?

所以在局外人看來,一片混沌。

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王驥要保留兵力,如果有變的話,可以插手期間。

只是朱祁鎮卻不想要這樣的勝利。

因爲這樣的勝利,不過是一場不徹底的勝利。大明還是不能直接統治漠北,一日不能列郡漠北,大明北方邊患就一日沒有息止的可能。

除非加大幹涉勢力,但是與朝鮮動兵,與瓦刺動兵消耗是兩個不同的級別的,別的不說,朝鮮也算是海東強國,可以因糧於敵,但是打瓦刺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而打朝鮮遼東方面還可以支應糧草,糧草轉運難度,與草原征戰,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便財政很困難,朱祁鎮咬着牙還能擠出來一兩百萬兩銀子。

再湊一點糧草,取朝鮮財貨犒賞全軍,這戰事還是能打起來的,只是名聲有一點不好,劉定之所言的一千萬兩,未必不對,但是有些誇大卻難免的,在劉定之計算之中,卻是全部開支都由戶部支出的結果。

不過,朱祁鎮此刻並沒有力主與朝鮮開戰的意思,艱難的財政狀況與複雜的局勢,讓朱祁鎮有些猶疑。其次就是朱祁鎮敢肯定,李瑈不會改變主意。因爲他沒有退路。

朱祁鎮說道:“衆卿之意,朕知道了,讓禮部遣使朝鮮,如果逆賊李瑈肯赴京請罪,念在莊憲王的面子上,未必不能網開一面,但是他執迷不悟,就勿謂言之不預了。”

朱祁鎮這樣做,就是想讓滿朝文武沒有話說。

一次使者不成,再派一次,如果還不行,再派第三次,三次之後,依舊不行,到時候動武,滿朝文武自然沒有話說。

而且也要給李瑈一點時間準備,不管是清理政敵,還是團結朝鮮兩班貴族。完成徐有貞一戰將朝鮮的脊樑打折的設想。

一舉而兩得。

朱祁鎮這一句話,讓衆人鬆了一口氣。雖然有些人未必不知道朱祁鎮是緩兵之計,但是很多人對打朝鮮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朱祁鎮的內閣大臣,大多是主戰派,如王驥,與劉定之,他們在乎的是現在的條件並不成熟,並不是對打朝鮮本身有什麼反感。

反正朝鮮又不可能長腿跑了,等國內外環境好轉一點,再拿朝鮮開刀,豈不是正好?

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先按下來了。隨即朱祁鎮又將五軍都督府的五位留了下來。順便也將王驥給留了下來了。

卻是要商議進攻朝鮮的方略。

無他。

戰事或許要拖着幾個月,但是預案不能不先準備好。

這畢竟不是後世,總參謀部的抽屜裡,估計有厚厚一疊作戰計劃,打誰的都有,估計打外星人的預案都會因爲不同外星人,分爲ABC。

朱祁鎮說道:“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朝鮮向來是朝廷恭順藩屬,朕無意加之刀兵,只是李逆如果多行不義,朕就不得不代天懲戒之,總不能事到臨頭慌了手腳。”

“如果,朕說如何,朝廷要對朝鮮動兵,該怎麼打?”

朱祁鎮目光掃過幾個人。

王驥當任不讓,他一直想讓兵部壓過五軍都督府,在這樣重大戰略發言上,總是要先聲奪人。

王驥說道:“攻朝鮮,無非是三路人馬。”

“第一路,從鳳凰衛過鴨綠江,沿着義州,平壤,漢城,一路打下去,這一條路雖然有鴨綠江天險,卻可以通行大軍。縱然是十萬人馬,也可以通行,這必然是主力。”

“第二路,就是從海西,攻會寧,下咸興,或直接南下朝鮮南三道,或攻漢城。這一路山路比較多,只是是偏師。”

“第三路,就是水師直接攻江華道,自從開海以來,本朝客商來往於漢城與天津之間數不勝數,可謂輕車熟路了。”

朱祁鎮想了想,估計大明攻朝鮮,也就這三條路了。

“王大學士所言極是。”孟瑛說道:“以臣所知,朝鮮兵馬分爲五衛,仿造朝廷五軍都督府,分別是前衛。分別是忠佐衛,忠武衛,龍驤衛,虎賁衛,義興衛。還有漢城的內禁衛,羽林衛。雖然號稱幾十萬之數,但是實際上不過十萬人馬,其中也只有兩支軍隊有戰鬥力,就是負責朝鮮西北的忠武衛,已經漢城本部人馬內禁衛與羽林衛,其餘各衛,比本朝南方各衛所好不了多少。”

“南方或許有一點水師,因爲打擊倭寇的原因有一點戰鬥力,但是與我朝的水師相比,卻是相差太遠了。”

“固然,臣以爲只需出動京城五軍之一,合遼東,海西兩鎮,再令海運總兵官王英協本部人馬助戰,最多再加上一點山東衛所軍,就足以破敵了。”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那麼以誰爲帥?”

朱祁鎮此言一出,下面大將領紛紛請戰,說道:“末將願往。”

朱祁鎮目光掃過這幾個人,最後將目光落在曹義身上。

在孟瑛,石亨,曹義,郭登,楊洪之中,朱祁鎮更屬意曹義,倒不是其他將領都不能打,而是曹義在遼東鎮守多年,遼東將領都是他的舊部,配合起來才更加默契。

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十章 輿情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八十章 西寧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
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十章 輿情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八十章 西寧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