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合流

第八十六章 合流

天階山

此刻的天階山還籍籍無名。

但是後世有一個好事之人,將天階山的美景宣揚得天下聞名,這就是大明第一驢客徐霞客。

天階山之中,奇石怪藤,千奇百怪,各有姿態,彷彿是天地自然所造之大盆景。

但是這樣的情形,在文人騷客看來自然是詩興大發,但是在用兵的將領,只要一看,就忍不住的撓頭。

這也是郭登,只是去山下轉了一圈,就放棄強攻的心思了。

而鄧茂七是距離這一帶比較近,他在沙縣一起事,就是衝這裡來的,想要藉助這裡特殊的地形來拜託官軍的追擊

而葉留宗卻從北邊翻山越嶺而來的。

葉留宗收攏敗兵不過五千上下,其中還有一些老弱病殘,甚至輜重喪盡。如果沒有沙縣民變,朝廷大軍咬着葉留宗的尾巴,葉留宗只能一步步轉戰之中,陷入崩潰之中。

但是沙縣民變救了葉留宗一命。

葉留宗也沒有辦法,爲了活下去,只能與鄧茂七合兵,畢竟鄧茂七人手比較多,而且剛剛將沙縣給洗劫了。手中的糧食還是比較充足的。

而鄧茂七也是自己自己的實力,他手下班底,也不過跟着他殺進縣城的三百漢子,其餘大多是害怕官軍,逃到山中的。

真正打起仗來,卻是遠遠不行的。

而葉留宗不管而今怎麼落魄,都比鄧茂七強多了,畢竟葉留宗是與朝廷大軍正兒八經列陣廝殺過的人。即便是殘兵敗將,也不是鄧茂七這點人能夠對付的了的。

在天階山下,鄧茂七遠遠的迎接葉留宗,見了葉留宗立即抱拳行禮說道:“見過王爺。”

葉留宗哈哈大笑,翻身下馬,一把抓住鄧茂七的手,說道:“鄧兄弟客氣什麼,這王爺什麼的,不過是叫給外人聽的,鄧兄弟如果不嫌我癡長几歲,就叫我一聲大哥吧。”

鄧茂七會意說道:“見過葉大哥。”

葉留宗說道:“好兄弟,引我看看這天階山。”

葉留宗反客爲主的意思,隱藏在客氣之下,卻非常明顯。此刻的葉留宗絲毫看不出一絲氣餒的樣子。

似乎幾十天前,葬送大軍,甚至死了最得力將領的人,不是葉留宗一般。

鄧茂七山頭一個破廟之中接待葉留宗,一時間賓主並歡,葉留宗藉着酒力,說道:“我一見鄧兄弟就歡喜的很,有個冒昧之請,兄弟看看行不行。”

鄧茂七說道:“大哥請講。”

“你我兩人相見很晚,又志同道合,不如結拜爲兄弟如何?”葉留宗說道。

鄧茂七瞳孔微微一縮,隨即大笑道:“能與大哥結拜爲兄弟,是小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葉留宗一聲令下,立即讓下面的人準備了香案,葉留宗與鄧茂七對天起契,同心協力,共反朝廷,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云云。

一番歃血爲盟。

葉留宗對身邊的人說道:“都過來見過二爺,從今天氣,二爺的話,就是我的話。”

“拜見二爺。”葉留宗部下齊刷刷的行禮,很有軍隊的作風。

鄧茂七受了一禮之後,揮手讓他麾下的人來拜見葉留宗。但是他麾下的人,卻不像是葉留宗手下那麼整齊劃一了。

看上去熱熱鬧鬧的向葉留宗行禮,但是與葉留宗所部相比,就是烏合之衆。

葉留宗見狀哈哈一笑,說道:“賞。”

葉留宗雖然丟失了大量的輜重,但是金銀細軟卻是不少的。

一時間鄧茂七麾下稱呼大爺的聲音,都有了幾分情真意切了。

一番歡宴之後,各自散去。

鄧茂七被人攙扶回到自己的房間,安排在牀上。這才退下拉。

鄧茂七忽然睜開了眼睛,雙目雖然有不少血絲,但是哪裡有一絲的醉意。他細細思量雙方的實力,心中輕輕一嘆。暗道:“罷罷罷,而今安安分分的當二爺吧。”

鄧茂七未必沒有火併掉葉留宗的想法,只是實力不如人,再加上朝廷大軍,就在山下,只能忍下來了。

安心伏低做小。

葉留宗回到自己軍中。

天階山上,不過有幾座小廟而已。

哪裡有那麼多房間,再加上葉留宗也不是太相信鄧茂七,還是在自己軍中住帳篷最安全。

葉留宗將陳恭善叫過來,問道:“你覺得這位鄧兄弟是什麼樣的人物?”

陳恭善說道:“大哥,這個鄧茂七不是一個善茬,他其實並不是太甘心的。”

葉留宗端着一碗醒酒湯,說道:“他不是一個善茬,我並擔心,聰明人知道什麼時候該下手,什麼時候該合作,就怕是一個二愣子,那就不好辦了。”

聰明人與聰明人合作,可以因爲更大的利益相互忍讓着合作。當然了,一旦時間成熟,雙方翻臉的速度絕對不比對付慢。

但是在此之前合作還是可以進行的。就怕那種看似聰明其實愚蠢的貨色,根本不知道輕重緩急,爲了一時之氣,損人不利己。

如果鄧茂七是這樣的人,葉留宗即便不想,也要火併一場了。

陳恭善說道:“我看鄧茂七不像二愣子。”

葉留宗說道:“是不是明天試試就行了,明天你去找他借糧了,軍中的糧草不少了。看看他是什麼反應。”

葉留宗部與謝茂七部在山上一點點的磨合在一起,合圍一體,而福建方面的奏疏也飛到了京師。

朱祁鎮看了三人聯名上奏。一時間陷入沉思之中。

按他的本意,最好能將葉留宗所部,給斬盡殺絕。

這與廣西的亂子不一樣。

廣西的瑤民人數畢竟不多,而且廣西大部隊都是土司,真要亂起來,朝廷的損失也不大,朝廷才能從廣西土司收幾個大子的賦稅。

所以這瑤民作亂,他是擴散不開的。這是真正的疥癬之疾,不必爲之大動干戈。甚至動靜越大,反作用也就越大。

所以,朱祁鎮對瑤民作亂,這幾年打打停停,根本就習慣了。只要沒有敗仗,就行了。

葉留宗是漢人,這手下的軍隊,幾乎全部是漢人,這就是本質的區別。葉留宗是有可能坐大的。

朱祁鎮坐在北京的這個位置上,怎麼可能忘記李自成三個字。自然要打起十二分的注意。

而李自成敗走商洛山的時候,誰想到他數年之後,能夠縱橫中原。再加上沙縣民變,讓朱祁鎮不由的想起明末大起義。

他有一種想要反駁這個計劃,督促他們立即攻山,並從北京調運軍餉,也要在最短時間將葉留宗給消滅了。

只是他很快,他就將這個想法按捺住了。

他很清楚,他所想大半是自己嚇自己,大明還沒有到這一步。各地即便有水旱蝗災,也都會及時賑濟的。

百姓掙扎求生,還是有生路的。

沙縣只是特殊情況,而這種特殊情況,恰恰說明了,因爲戰事福建的負擔很重,如果再加重負擔。

說不定會起反效果。

就是派軍隊越多,百姓越是無法承受,造反的也就越多,反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朱祁鎮理清自己的思緒,朝廷的任何行動都不是爲了單純的剿滅誰,或者殺了誰,是爲了維持自己的統治。

爲了安民。

不能與之背道而馳,只要讓百姓安堵,葉留宗即便是多活一年又怎麼樣?

朱祁鎮立即批了一個“準。”

只是朱祁鎮並不覺得這一件事情算完。每一個壞消息都引發了朝廷的一些隱患,而每一次隱患出現,都是朱祁鎮順勢推進改革的最好時候。

這一次也是如此,葉留宗之亂也算是告一段落,那麼政治上革除弊政,也要開始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
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