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

第三十八章李瑈之死

王越進入漢城,似乎能將軍紀維持在最低標準,不至於搞成大殺戮。但是一些搶劫之類的事情,王越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隨着大隊明軍進入漢城之中。

朝鮮軍崩潰,李瑈一路敗退到了景福宮之中。

對此,李瑈早有準備。一把大火,將他的身軀與景福宮一併燒成灰燼。

滾滾煙塵沖天而起。

當朝鮮士卒,看到了景福宮的滾滾狼煙,最後堅持抵抗的士卒,也放下了武器。

大局已定。

王越立即穩定住了漢城局面。

整個戰場過程,談不上,秋毫無犯。但是總體上來說,還算太平。

進城之後,大軍立即撲滅了景福宮的火場,卻沒有發現李瑈妻子兒子的屍體。

這一件事情,成爲了王越心中的謎團。

隨着李瑈之死,朝鮮的戰事告一段落。不過真正決定,大明能不能吞併朝鮮下半場到來。

而徐有貞代替曹義成爲朝鮮戰場之上,最重要的人。

遼東鎮的軍隊,此刻正在陸陸續續的撤軍。

而徐有貞心中卻滿懷激情,正在給朱祁鎮寫奏摺。他所寫的,就是朝鮮善後處理事宜。

徐有貞認爲,而今安撫朝鮮,應該示之以寬。

安撫朝鮮各方,以郕王代替入主朝鮮之事,需要緩一緩。

這個緩的時間,就要看遼東與海西的戰事。

當大軍騰出手來之後,就是就朝鮮下狠手的時候。

首先,徐有貞覺得,不能讓鴨綠江成爲兩國之間的分界,而是確定在清川江,也就將朝鮮平安道,咸鏡道,兩道劃到大明。

在徐有貞的想法之中,這兩道最好歸到海西鎮。

因爲如果從大明從平壤上岸,然後橫穿朝鮮半島,然後再從朝鮮北邊渡海到海西,這一條道路,水陸皆可,給了海西鎮很大的支援。

而且鴨綠江天險成爲大明內附。如果朝鮮再生變,朝廷從平安道出兵,比從遼東出兵,要迅速的多。

大明進軍的後勤線就可以推進數百里。

畢竟鴨綠江西岸一片荒涼,大軍的後勤線,是從遼陽,或者金州開始的。

這是行政區域的劃分。

下面就是清查逆案。

就是李瑈案。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句話,好像是反派的標準。

但是實際上,卻是至理名言。

就好像現在,在大戰之中,左右搖擺,沒有全心全力的支持李瑈的人,都得到了獎賞。但是如果不發起懲罰,讓他們知道,對抗天朝是什麼樣子的,如何建立起朝廷在朝鮮的危險。

甚至這件事情,就可以讓已經投靠大明的朝鮮人來做。

甚至允許打擊報復,礦大的打擊面。

只有讓這一批投靠大明的朝鮮人,通過這一系列大案,嚐到了甜頭,他們就離不開大明瞭。

畢竟,沒有大明在背後支持。

他們根本不可能維持住他們現在的地位。

如此就培養出一大批大明的忠實效忠者。甚至可以讓幾年科舉中,出幾個朝鮮進士,以示皇恩之廣大。

如果反對力量太大的話,也可以殺了這些人,以緩解朝鮮各方面的怒氣。

但是不管怎麼樣,徐有貞都準備了,今明兩年之間,發配幾十萬人到海西去。有力的填充海西人口。

有朝鮮大量朝鮮人口的填充。海西幾年之後,不下於遼東。

隨即徐有貞可清點了一些收穫。

從朝鮮國庫之中,只有十幾萬兩白銀。

想想也是,仗打到這裡,朝鮮國庫之中,還能有十幾萬兩,已經稱得上富庶了。但是查抄朝鮮李氏,卻得到了大量的田產,糧食,宅院,等等。

匆匆折算一下,也在千萬兩左右。

畢竟,而今的朝鮮正是世宗餘暉,乃是朝鮮在歷史上最強盛的時候。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都是不動產,比如幾十萬畝土地,還有一些山澤湖泊,說起來,價值在百萬以上,但是這些都不好出手。

甚至根本不能出手。

但是即便如此,徐有貞也能保證以朝鮮的國力,支撐前軍與六營,已經水師一段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甚至還可以大規模調入遼東。

徐有貞也保證,在明年後年,能從朝鮮刮出每年數百萬兩的財貨。

有這筆財貨在,大明國庫要被狠狠的奶上一口。

這樣的事情,也只有徐有貞能做的出來。徐有貞可不是那種正人君子,這一些行動之中,有多少政治陰謀,鬼蜮伎倆,自然不會對朱祁鎮詳細說明。

同樣這樣的鬼蜮伎倆,朱祁鎮也不需要了解,他只需瞭解後果就行了。

而此刻戰鬥的關鍵,已經在海西與遼東。

但是比起遼東有完整的邊防線,已經多達六萬的守備軍隊,海西兵馬就薄弱多了。

所以,在伯顏帖木兒來攻的時候,施聚不能不先放棄,外圍的據點,將大隊人都聚集在四座城池之中,分別是雙城,海西,毛憐,建州。

這四座衛城。乃是海西的根本所在。

不過,真正直擋敵鋒的,還是雙城。

因爲毛憐與建州,都在海西以南,唯有雙城在海西以北,而且是欲攻海西,先克雙城。

只是伯顏帖木兒大軍卻頓兵於雙城之下,一時間卻沒有南下的意思,只是分兵四掠,將周圍的村莊,部落全部掃蕩乾淨。

畢竟當初海西之戰,給這些部落帶來很大的陰影。還有就是朝鮮戰場的壞消息傳來,也讓伯顏帖木兒有些擔心。

雖然他還沒有得到漢城失陷的消息,但是伯顏帖木兒也明白,朝鮮將戰事打成了這個樣子,不敵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故而,伯顏帖木兒不想南下。

同樣,他也不想輕易退兵。

畢竟,這是第一次帶領近十萬大軍。伯顏帖木兒自然想打出一個好成績,好讓能代替阿刺知院的地位。

當然了,伯顏帖木兒也捨不得撤退。

就是夾金勾金礦,被伯顏帖木兒發現了。

當時金礦之中,存貨並不多,但是依然有三千兩黃金。

三千兩黃金,換算白銀,在三萬兩白銀之上。而瓦刺每年的收入,也不過幾十萬兩,根本達不到百萬級別。

也就是說,單單這個金礦,一年的價值,就能抵得上瓦刺一年十分之一的收入。

瓦刺收入還是如此,伯顏帖木兒固然是大汗之地,他一年的進項,估計也沒有三萬兩白銀。

而在征戰之中,獲得的戰利品,主將是能分上很大一分。

所以,伯顏帖木兒自然想拖延時間,好多采一段時間金礦,甚至伯顏帖木兒甚至有在夾金溝這裡駐守。

只是伯顏帖木兒並不知道,石亨已經到了。

石亨比金凡察來到海西的時間都早,只是他並沒有進入海西城,而是隱藏在長白山之中,只是派人瞭解海西的消息而已。

連金凡登從朝鮮回來之後,也被石亨半路攔截下來了。

爲了不讓瓦刺發現一點端倪,石亨藏在山中這一段時間,從來沒有生過火,都是吃乾糧,喝冷水。

隱藏在山巒之間。如果不是對這一帶特別熟悉的人,根本發現不了。

金凡登來到這裡的時候,卻見大量將士都臉色有些難看,一邊閒着發慌,一邊不許生活,不許喧譁,不許下山。

石亨的命令,決計沒有人敢犯兵法,但是對將士們來說,聽瓦刺騎兵肆虐,不知道多少忠於大明的部落,還有新遷移過的莊子,被摧毀,很多人都義憤填膺。卻只能聽令而已。

金凡察忽然發現了自己的侄子,說道:“董山,你怎麼在這裡?”

董山說道:“小叔,我知道是跟着黑山伯而來,伯爺正在等你。”

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
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