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

第一百一十一章議麓川二

“孫兒細細想過了。”朱祁鎮說道:“除非黔寧王復生,否則這個辦法就行不通。”

太皇太后自然也明白朱祁鎮說法。

其實何文淵所言,是正確的廢話。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明朝最重屯田,在雲南的衛所數量不少,本身就是且屯且戰。這一場大敗,正是說明了這個辦法的破產。

至於什麼原因,只能勝利之後,再細細查。絕不是在大戰之前,就追究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

任何事情在戰爭面前都是細枝末節。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很滿意。

今年太皇太后越發感受到自己的虛弱,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雖然麓川之事在外面鬧得沸沸揚揚的。

但是在太皇太后看來,還不如朱祁鎮本身重要。

不,在太皇太后看來,天下之間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朱祁鎮本身重要。

不是太皇太后小看麓川,麓川在滇西還行,真要打到滇北,滇東,這些大明統治雲南的核心區域,麓川決計打不動的。

畢竟洪武年間,朝廷往雲南大舉移民,這些漢民決計不會向麓川低頭的。而麓川而今之所以屢戰屢勝,因爲他打的大多是土司。吞併的也是土司。而不是朝廷直轄的地方。

這才這麼順利。

比起麓川的事情,太皇太后更看重朱祁鎮在處理這一件事情上表現出來的分寸感。

沒有剛剛登基那個時候,說什麼一舉滅麓川之事。

太皇太后說道:“你既不想大舉增兵,又不想用何文淵的辦法,你想怎麼辦?”

朱祁鎮笑道:“孫兒不知道,不過想來諸位先生卻是知道的,娘娘要不先召見諸位先生吧。”

太皇太后說道:“好,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了。”

朱祁鎮動作微微一滯說道:“娘娘的意思是?”

太皇太后說道:“我老了,這江山此早是你的,你按照你的意思,先與內閣諸位先生商議出一個結果,再來與我說吧。”

朱祁鎮心中激動,但是依然說道:“娘娘纔不老的。”

太皇太后說道:“小馬屁精,不用拍我馬屁了,不過有一件事情,你也要有所準備了,我準備爲你選秀了。”

朱祁鎮說道:“選秀,是不是太早了一點。”

“不早了。”太皇太后說道:“不成親,如何親政?等你成親之後,我還能教教皇后,如何管理內廷。我就可以享幾年清福了。”

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說了。

雖然這一段時間,朱祁鎮很明顯感受到太皇太后交接權力的味道,但是這還是太皇太后第一次如此清楚的告訴他。

甚至給出的時間表。

雖然天子大婚,從選秀開始,有一系列程序,真正等大婚最少有一年,甚至有兩年,他大婚最少也在正統五年,甚至正統六年。

即便如此,對朱祁鎮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在正統元年開海一事之後,朱祁鎮按捺鋒芒,恰如猛虎臥荒邱,潛伏爪牙忍受。所等就是今日。他一日日將鋒芒引入刀鞘之中,迸射出來就更加犀利。

朱祁鎮一掀前擺,跪在地面上,說道:“孫兒,定然不負娘娘的期望。讓日月雙懸,永照大明。”

太皇太后輕輕一笑,說道:“這江山是你們朱家的,你好生做便是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

他更明白,越是如此,越要謹慎。

雖然他根基已經穩固了,即便是太皇太后也無法動搖了。

畢竟時間是最偉大的武器,將太皇太后衰老如此,也讓朱祁鎮在朝臣之中安插了不少心腹,雖然內閣朝廷還是老臣的。

但朝中並非沒有願意爲朱祁鎮效力的人。

即便他想做些什麼,太皇太后也不可能如之前那麼幹涉了。

但是朱祁鎮對太皇太后並非沒有感情,他寧願讓太皇太后最後幾年,走得安心。而且他也深刻明白了,太皇太后休養生息的舉動,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即便他有想法,也不願意大動干戈。

這也是他學習楊士奇治國的手法。

三楊當政,也不見有什麼大動作,但是朝廷的實力一直在上升的,不管是朝廷的積蓄,還是兵力。

特別是正統三年清理空額,雖然朱祁鎮並不是完全相信,所謂一百二十萬空額是全部空額。但是兵部並非在清理過空額之後,什麼也不做的。

最少,兵部,都察院聯合派出的清軍御史,一直在履行責任。

下面的人最少不敢做得太過分。

所以他想做什麼,也是由局部推廣到全國,在此之前,休養生息可以作爲國策繼續進行。

麓川對朱祁鎮是一場大考,他決計不想如開海那一次狼狽不堪。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他想了又想,決定不先召見內閣成員,先召見一人,就是王驥。

王驥在明朝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的,是作爲文臣以軍功封爵三人之一,號稱明代三王,即王驥,王越,王陽明。

王驥平西北之亂,表現良好。這一次楊榮也推薦王驥領兵。

朱祁鎮細細想來,武將之中,也沒有能獨當大任的人。

唯獨王驥還在盛年。而且朱祁鎮從來不覺得,在西南用兵,僅僅有武力平推。這是事倍功半。

政治手段一定要用的。

在這上面,武將之中自然有智勇雙全的,但是比起文官一肚子壞水,就遠遠不能比了。

王驥這人選,朱祁鎮是認可的。

楊榮推薦,朱祁鎮認可,幾乎是板上釘釘了。

朱祁鎮也就決定與王驥多交流一番,另外一個原因,卻是楊榮老了。

不得不說,這數年時光,在朱祁鎮逐漸長大,但是三楊卻逐漸衰落了。而且老得特別快。正如太皇太后當初說過,朱祁鎮完全不用防備楊士奇他們,因爲當朱祁鎮長大的時候,歲月還帶走這一代人傑。

楊榮已經有告老之意。

從宣宗登基之後,大明軍國大事,都諮詢楊榮,甚至天下版圖都在楊榮腹中,遇見兵事,諮詢楊榮,沒有不能解決的。

朱祁鎮登基之後,也是如此。

對瓦刺的離間,西北之戰前後,對麓川的妥協方略,對女真安撫,內部平亂,以及對楚王,這些藩王的監視。對衛所,馬監的清理,都是楊榮在做的。

麓川之事,看起來楊榮有些失策,但是實際上,在西北與麓川相較,楊榮自然先西北而麓川。

這並非楊榮一個人的意見。

有楊榮在,什麼事情都好說。

但是楊榮不在了,誰能代替楊榮?

朱祁鎮看中王驥。

不僅僅是朱祁鎮看中王驥,即便是楊榮本身也看重王驥。

否則楊榮也不可能支持王驥去西北督師。而今又推薦王驥去雲南督師。

只是王驥剛剛從西北迴來,朱祁鎮與王驥的接觸並不多,總要看看,這位王驥,是不是他的楊榮。

畢竟朱祁鎮雖然信任楊榮,但是真正與楊榮君臣相得的,不是朱祁鎮,而是宣宗皇帝。

對楊榮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大半是報先帝忠陛下,報先帝在前,忠陛下在後。

王驥對於朱祁鎮忽然召見,也是大吃一驚,自然不敢怠慢,匆匆來到了乾清宮之中。

根本沒有等候多長時間,就見王振出來,引王驥進來,王驥一進乾清宮就向朱祁鎮行禮說道:“臣兵部尚書王驥拜見陛下。”

朱祁鎮說道:“王先生請起。賜座。”

王驥這才起身,半個屁股落在繡墩之上,正襟危坐,一絲不苟。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四章 太后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章 新內閣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
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四章 太后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章 新內閣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