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

第一百零四章二月十五日

隨着時間的推移。

雙方聚集的兵馬越來越多。

海防這裡,聚集了南洋水師本部,戰船三百餘艘,人數在兩三萬以上。王越一部,大約有兩萬人上下,卻都是精銳戰兵。是郭登在廣西所訓練的士卒的。

還有董興廣東軍五千,已經占城軍三萬。

當然了,占城軍的實力可以忽略不計,可以寫做民夫。

而安南方面雖然都是精銳,但是可動用的戰兵,與明軍相當,不差多少,至於民夫?

此刻黎思誠也顧不其他的,反是在戰區範圍之內,凡是男丁,都要聽候號令。

只是紅河三角洲一帶,那是安南最重要的產糧區。

今日下令倒是痛快了,將來所要面臨的糧食減產,到底該怎麼辦,就不知道了。

不過,而今王英也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白藤江複雜水文。

王英本想避開白藤江。

只是細細勘察過白藤江地理之後,發現根本不可能。

首先安南水道縱橫,紅河平原被大大小小的河水分割成一塊一塊的,蒙古人三次兵敗安南,最大的教訓是。

想在安南跑馬,根本不可能。

也就是說,如果在安南水系之中,沒有水軍優勢,很容易被安南水軍分割在一道道河道之間。

即便大軍近在咫尺之間。

也有如天涯之遙。

南船北馬,這對江南都是至理名言。

更不要說,比江南更南的安南。

所以,如果想在安南內陸取得勝利,紅河的制河權是尤爲重要的。

其次白藤江兩岸,亂石嶙峋,山勢相逼,很不利於軍隊行軍。

也就是說水陸並進,也不是一個可行方案。

所以白藤江是避免不了的。

白藤江水情複雜,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潮水落差大。漲潮的時候水面開闊,能行大船。但是落潮的時候,水枯山石出,很多地方水位還不到一米。

其次,就是暗潮無聲。

漲潮與落潮根本沒有什麼聲音,特別是在夜裡,很容易第二天一看,所有船隻都擱淺在岸邊了。

白藤江之前的戰事,都是安南軍隊在白藤江江底打下木樁,漲潮的時候,一點作用都不起,但是落潮的時候,木樁就好像從地裡面長出來一樣,將船隻頂翻,或者砸出大洞。

這個時候,安南軍隊就能用小船進攻了。

這又是一個問題,那就是明軍的水軍優勢,都是在海船之上,船大打船小,自然是非常舒服的。

只是在白藤江之上,大船反而是累贅。

明軍水師小船不足。

這些情況都是明軍要面對的難題。

王英一時間愁眉難解,王越見狀,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伯爺,白藤江之險,天下皆知,莫如棄此地,攻別處?以分安南之兵?”

王英心中暗暗搖頭。

他怎麼肯讓?

攻白藤江直入升龍城下,此乃破國執君的不世之功,別的不說,王英頭上的爵位,即便不能到國公,最少也能變成侯爵。

但是如果攻打別處。

在海防城也見識過安南人的冥頑不靈。且不說攻其他地方,恐怕就不能得到郭登的允許。

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沒有郭登的允許,是不可能的。

如果沒有王越與董興所部的補充,單單憑藉王英本部,在海上固然能橫行無忌,但是卻未必能建立什麼大功勞。

畢竟船是航行不到岸上的。

不管是王英自己的利益,還是南洋水師的利益,都不合適的。

王英斷然拒絕,說道:“安南小國,不過依賴天險,以爲就能抗拒天朝。斷然不能容他有此僥倖之心,白藤江固然是天險,但是有天險,我大軍就不能履堅克難了嗎?”

“而今白藤江之戰,更是安南民心士氣所寄,真是破其僥倖之心,絕好時機。”

王英所言也不能說不對。

白藤江因爲特殊的歷史淵源,幾乎等同了安南的精神象徵了。

一旦白藤江被攻破,安南百姓決計不會如此頑強。

畢竟,在古代對於最下層百姓,很多都是沒有太多家國之念的。如果明軍在安南戰場之上顯露出自己的強勢,不管是安南百姓,還是安南貴族都有投降的可能。

問題是,而今打了好幾個月,明軍根本沒有一場可以稱爲決定性的勝利。

很多安南百姓,都以爲這一場戰事,就會像數年前一樣。

不過是打上半年,各自休兵而已。

畢竟,雨季不會看他們戰事如此,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卡時卡點的到來。

如此,在王英的指揮之下,廣東水師之中的小船,與南洋水師小船,有數百艘在白天挺進白藤江,立即遇見了安南船隻的抵抗。

說實話。

如果在海上,安南水師自然不看與明軍水師大戰。但是在江面之上,雙方都是小船,也都用火器。火器之間,也沒有什麼代差。

基本上明軍所有的,安南也都會有的,唯一有所區別的,不過是質量好壞而已。

雙方跳幫接戰,在白藤江上連續交戰數日。

明軍都落入下風之中,如果不是明軍大船都在後方接應,安南船隻不敢追擊,否則非敗陣不可。

原因很簡單。

小船之間的接戰,更多是接舷戰。

明軍的小船數量不多,而且沒有補充。不管是船隻,還是與士卒,但是安南軍隊卻不一樣,他們背後有一個整個安南。

幾乎所有安南的船隻都被黎思誠徵用了。

有源源不斷的船隻供應,還有大量人員補充。安南人自然是越戰越勇。如果再這樣打下去,根本勞而無功。

王英也知道這一點,他敲定了另外一個計劃。

“二月十五,就是我們決勝之機。”王英這幾日,走訪附近百姓,總算是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白藤江的潮水是擺脫不了月球引力的,在每月十五日前後,是潮水最大的時候。

前後持續大概有三日左右。

這三日之內,縱然是退潮的時候,也能通行大船。

正好讓明軍用上全力。

王越有些擔心,畢竟白藤江水情如何,王越相信安南人決計比他們更清楚。王英知道的,安南人怎麼可能不知道。

王越也知道,他勸不了王英。只能沉默,心中暗道:“有時候就算是知道了,也無能爲力。開過沒有回頭箭。”

於是,王英在正統二十七年,二月十四日,本部船隻在退潮的時間衝入白藤江

雖然船隻爲了能減輕重量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將很多輜重都留到了海防城中,但是不管怎麼說,大船在退潮期進入白藤江之中,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只是安南軍隊似乎早有準備,準備了一道道鐵索。攔在江中。

明軍爲了熔斷或者斬斷鐵索,都必須讓小船上前,將鐵鏈從江水之中撈出來,然後再支火爐燒斷。這是最容易的辦法。

安南軍隊就在明軍斬斷鐵鏈的時候,大舉反撲。

即便面對大明火炮也怡然不懼。

王英見此情況,心中冷笑道:“原來是想拖時間,白藤江能有多長,你們能放下多少根攔江鐵索。”

白藤江這裡特殊的水情,其實海水與紅河江水共同作用的效果。所以白藤江這一段江面也沒有多長。說幾十裡都有一些長了。

故而安南水師拖時間的想法,並不是太有效的。

三日時間,足夠讓明軍水師打通這一道航道了,並在紅河之中站穩腳跟。等那個時候,只需在固定時間之內,在白藤江之中航行,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不過,即便如此王英也督促下面人加快速度,唯恐出現什麼意外的事情。

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章 貝琳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
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章 貝琳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