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

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

主將都逃走了,下面幾乎個個帶傷的士卒,又如何能堅持下去。

一部分跟在顧興祖之後逃走了。有些人在貓兒莊之中戰鬥到了最後一分鐘。

但是這一切對成國公都不重要了。

當他知道貓兒莊被瓦刺攻佔之後,整個人晃了一下,差點摔在地面之上。

一瞬間成國公已經絕望了。

簡直是後有追兵,前無退路。

有人說,可以不如貓兒莊徑直去邊牆。就算貓兒莊的瓦刺軍,並不出來阻攔。單單說軍中馬力已經不支了。

戰馬從北京出發到大同,然後到貓兒莊,特別是在貓兒莊與集寧海子之間來回奔馳,又 面對瓦刺追擊,廝殺搏鬥。

馬力消耗嚴重之極。

而馬糧也不足了

而今正是草原上最好的時節,草長鶯飛,在這種環境之下,只需放馬兒吃一會兒草,就行了。

所以大軍出動,帶的馬糧並不多,多是一些豆子。

只是而今,這些豆子早就吃完了。

一直打仗,瓦刺人根本不容明軍停下來片刻。除非將人吃的乾糧用來餵馬。

但是出關時候十日干糧,而今吃得也不少了。每個人留下的也都不多了,給馬吃了,人吃什麼?

這樣的情況下,馬兒能承受的住纔怪。

所以,貓兒莊的糧食,貓兒莊城牆,都是這一支軍隊的生機所在。

對於成國公來說,他已經沒有一點求生之念了。

因爲仗打成這個樣子,入關之後,等待他定然是下詔獄。死在這裡,與死在外邊有什麼區別?

一瞬間成國公手按在倚天劍上,緩緩的拔了出來,心中暗道:“此劍,吹毛斷髮,削鐵如泥,而今用來斬我之首,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國公。”武進侯朱冕一把按住了成國公的手,說道:“事情還不到這一步。”

武進侯朱冕,是成國公朱勇的鐵桿。這一路撤過來,三千營近乎全軍覆沒,宋瑛戰死,連屍骨都沒有留下。

各部折損都很重,而武進侯本部人馬跟隨中軍行動,卻是軍中唯一幾支保存戰鬥力的軍隊。

成國公朱勇說道:“而今你還有什麼辦法不成?”

武進侯目光之中露出決絕之態,說道:“貓兒莊落到瓦刺手中,打下來便是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韃子知道該怎麼守城嗎?”

成國公說道:“誰去,時間太短了。”

是的,時間哪裡是短,是根本沒有時間。

瓦刺人死死的咬住了大軍,距離貓兒莊已經沒有多遠了,如果不能在大軍到達之前,奪回貓兒莊,入夜之後,恐怕就是一場大屠殺。

人馬具疲,在草原之上,有沒有一點遮攔,瓦刺人還有不少生力軍。

武進侯說道:“距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我去。國公等着好消息便是了。”

武進侯退後行了一禮,說道:“我去後,請大哥保重。”

看從正統年來的戰報,成國公,武進伯,大多是連在一起了,雙方又都是姓朱,私下也有兄弟相稱的時候。

但是武進侯卻是一個知道分寸的人,在軍中從來不會逾越本分。

此刻,他如此說。卻是報了必死之心。

成國公朱勇張張嘴,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這麼多年搭檔,彼此如左右手。彼此之間的交情深厚,不是兄弟,也好似兄弟了。

而武進侯朱冕,也是被朱祁鎮列入靖難勳貴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

成國公如今忍心讓武進侯去打這樣的戰事,幾乎必死。

看開路的人選,斷後的人選,成國公其實一直想保留一下靖難勳貴的元氣的。只是此刻,他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到了這個時候,誰不能死,誰不會死。

甚至有一種比死更可怕的情緒,那就是悔恨,成國公此刻恨不得自己親手將自己碎屍萬段。

遍聚九州之鐵,難鑄今日之錯。

後悔又有什麼用?

武進侯帶着本部甩開大隊,來到了貓兒莊之下。

此刻他找了一個不錯的時機。

貓兒莊剛剛打下來,戰場還沒有清理乾淨,而伯顏帖木兒此刻不在這裡,他已經去拜見也先了。

卻是也先連番催促,伯顏帖木兒不得不親自向也先解釋。

當然了,也有伯顏貼木兒覺得這裡已經大局已定。

明軍幾乎是喪家之犬,哪裡有反攻之力,即便反攻又怎麼樣,雖然攻城的時候,傷亡慘重,但是伯顏貼木兒這邊還有兩三萬人馬。

雖然大多是各部落人馬,真正瓦刺本部人馬並不多。但是守一座城池,應該沒有問題,而且算算時間入夜之後,瓦刺大軍也該到了。

伯顏帖木兒心中也有一個小心思,如此大的勝戰,可以說是瓦刺進幾十年打過最大的一仗,甚至脫歡在的時候,也做不到這一點。

這樣的事情,伯顏帖木兒豈能不多混一些功勞。真正有機會混功勞的地方,是什麼地方?就是也先身邊。

所以,伯顏帖木兒不想在這裡多耽擱時間。他就將自己的親信留下守城。

只是這些情況,武進侯朱冕並不知道。

武進侯朱冕來到貓兒莊三百步左右,翻身下馬,挺刀持槍,對身後的人說道:“而今的局面,你們也都知道了,沒有什麼好說的,什麼也不做,無非一個死,而拼命說不定,有一條生路。

你們願意等死,還是跟隨我拼一條生路。”

所有騎兵紛紛下馬,在貓兒莊面前列陣。

武進侯說道:“好兄弟,跟進我便是了。”

他大喊一聲,徒步向貓兒莊撲了過去。

說實話,武進侯雖然是將門出身,他父親老武進伯,就是大寧城的守將,將大寧城獻給太宗皇帝,奠定了太宗皇帝靖難勝利的基礎,武進伯也是從下弓馬騎射都不錯。、

只是,他老了。

他也五十多歲了,比成國公小几歲。在成國公心中,他如果去了內閣,希望由武進侯朱冕執掌京營,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英國公與成國公之間的關係一樣。

五十多歲的人了,即便是年輕的時候,再怎麼能衝殺,此刻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只是此刻什麼也不重要。

夕陽距離地平線已經很近了。

不出半個時辰,大軍就到了。

所以,武進侯知道,他只有攻一次的機會,因爲跟隨大軍來的,定然是瓦刺騎兵。有瓦刺騎兵在,想要攻下來貓兒莊簡直是做夢。

所以,他只能拼命。

在夕陽之下,一根調皮的白髮從頭盔下冒了出來,隨着武進侯大踏步前衝,一根汗珠摔在地上的浮土之上。

瞬間與塵土滾做一團消失不見,隨即無數直腳踩在這一塊浮土之上,將地面之上所有的沙土再次震起來。

無數明軍士卒,沉默的好像是死人一般,跟隨着武進侯的腳步衝向那一道短短的城牆。

箭矢如雨,無數箭矢打在明軍頭上。

雖然有不少人就地栽倒,更多的人身上帶了好幾根箭,已經不妨礙他們繼續前進。

明軍踩着瓦刺遺留下的屍體靠近城牆。

明軍在箭雨之中,搭建人牆,攀爬城牆。

貓兒莊畢竟是很長時間沒有維護過的的城牆,城牆之上早就長了很高的草,而且城牆外面一點也不光滑,反而坑坑窪窪的。

有利於攀爬。

武進侯在親兵的開路之下,衝上了城頭。

一時間全軍大喜過望。歡聲震天。

武進侯也有一些不敢相信,但是不得不相信,能這麼容易登城,不僅僅是武進侯身先士卒,存了必死之心,也有蒙古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發揮城池的優勢。

而蒙古人也明白了這一點。

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
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十四章 遺詔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