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

“大將軍。”楊洪說道:“末將以爲有些不妥。”

成國公看着楊洪說道:“如何不妥?”

楊洪說道:“大軍奔襲而來,而今僅僅休息了一日,就要繼續北上,末將覺得下面的將士未必承受的住。”

“瓦刺一時半會逃不了,末將以爲也先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所以,大將軍不妨在大同稍稍休息兩日,再出擊不遲。”

楊洪這番話,說的有些委婉。

騎兵交戰,戰馬的馬力,騎兵的體力都是相當之重要。

出北京到現在,大隊騎兵一直在趕路之中,雖然路途並不算太遠,但是體力已經消耗不少。

畢竟這個年代騎兵長途跋涉,苦難不是後世能夠想象的。

一日根本修整不過來。

更不要說,在馬力上,其實大明騎兵也不如瓦刺。

因爲瓦刺大軍有備馬。

是的,雖然瓦刺這一次出動了幾十萬軍隊,但是動用的馬匹,絕對是百萬匹級別的。當初忽蘭忽失溫一戰大勝,太宗皇帝就俘獲了幾十萬馬匹,當時馬哈木動用的瓦刺鐵騎不過三萬而已。

其他馬匹固然有相當一部分是輔兵的,還有一大部分都是瓦刺騎兵的備馬。

蒙古騎兵能夠千里,乃至數千裡奔襲,就是建立在他們有數量衆多的備馬之上。但是大明並沒有足夠的馬匹。

即便號稱精銳的騎兵,也很少有備馬。

所以,他們數百里跋涉之後,消耗大量馬力之後,與瓦刺生力軍對決。

這其中有太多兇險難測的地方。

楊洪作爲一直與瓦刺打交代將領,他對瓦刺很是瞭解,他麾下大同精騎,未必比京營騎兵差,甚至楊洪覺得還要好一點。

雖然邊境大體太平。大戰沒有,小戰卻是常常有的。所以邊軍騎兵可是見過血,殺過人,打過仗的。

但是京營之中是什麼樣子?

不是說京營之中,沒有打過仗嗎,殺過人的將士,但是總體來說,太少了一些。

因爲而今距離太宗皇帝最後一次北伐,有近三十年了,距離宣宗皇帝最後一次出塞也有十五年了。

歲月是最爲無情的,當初太宗皇帝的老臣,要麼都是將領,要麼都已經讓子孫接替軍職了。更多都卻是被黃土埋了。

絕大多京營騎兵,實戰經驗上,其實並不如邊軍騎兵。

在楊洪衡量兩者勝負的時候,覺得有些危險。

當然了,打仗沒有不危險的,不能因爲覺得有危險,就放棄出塞,只是要慎重一些。

不過,成國公不這麼想,連下面的將領都不這樣想。

成國公哈哈大笑說道:“楊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瓦刺早已成爲驚弓之鳥,而今我們稍稍停留,說不定,就要追他到天涯海角。楊將軍是不知道草原上的追擊戰,是多辛苦。”

成國公說到這裡,想起了當初追擊兀良哈部落,一連追擊了數百里,最後還是被兀良哈跑了。

成國公就知道,在對付塞外遊牧部落的時候,大明馬匹數量差距,導致了大明騎兵續航能力不行。

最少不能很少能追上數匹馬互換的騎兵。

所以,當初那一戰,才聲勢浩大收穫卻不多,惹出了很多非議。

所以,成國公決計不想重蹈覆轍。

成國公如此大笑,下面將領自然陪着笑,只是有兩個笑容並不是太好,這兩個人就是吳克忠,與吳克勤。

成國公散去軍議,讓下面去準備。

兩兄弟安排好各部人馬,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傷兵營之中。

整個傷兵營之中,有不少傷員,但是京營出身的並不多,蓋因京營一路追過來,其實並沒有與瓦刺主力真個碰撞。

對付一些遊兵散勇,更是手到擒來。

大軍斬首也有一兩千級了。

但是真正瓦刺主力,卻是大同軍碰過。

他們兄弟兩人卻是一個目的,來見吳瑾的。

此刻的吳瑾不用與一般傷員住一個房間,而今單獨一個房間,採光還相當不錯的。畢竟吳瑾履歷戰功先不說,單單父親,叔父都在顯赫要職,下面的人也不敢怠慢了這位吳公子。

吳瑾見父親,叔父過來,立即起身說道:“爹,二叔。”

此刻的吳瑾渾身上下包裹這一層層的紗布,看上去好像一個木乃伊一般,他身上多處刀傷遍佈全身各地,還好他的鎧甲給力。

雖然外面的鐵甲已經崩碎不能再用了,但是裡面金絲甲,也就是鎖子甲,還有很好抵禦能力,讓吳瑾傷口都比較淺。

雖然失血過多,但是並沒有大出血。

昏迷了兩日纔算是熬過來了,此刻他只覺得渾身比之前重了何止千百斤。簡直是動彈一下,比在戰陣上殺一個人還難。

“安生點吧。”吳克忠說道。他將兒子按回去病牀之上,看着兒子身上渾身紗布,有些好奇的說道:“這樣子,倒是怪稀奇,打了半輩子仗,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

尋常傷兵營,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慘叫連連,很多人不過等死而已,這樣的情況,吳克忠見多了,但是而今一路走過來,卻大出意料之外。

最少乾淨整潔,每一個房間都打掃的很乾淨,不知道燒了什麼驅蚊的藥草,連蒼蠅蚊子都不是太多的。

吳瑾說道:“這是太醫院樓院令的規定,這位樓院令是江南神醫,爲陛下禮聘才願意擔任太醫院令,在宣府,大同建立分院。”

看官大體猜出來了。

不錯,這套改革自然是朱祁鎮拿出框架出來,樓元負責執行下去的。

在寧波瘟疫之後,朱祁鎮痛定思痛,覺得大明公共衛生事業,必須加強治理,別的不說,寧波瘟疫鬧了一年。第二年,浙江還有個別縣有復發。

所以,在朱祁鎮看來,這瘟疫根本不是治好了,而是熬過去而已。指不定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再復發一批。

如此反覆,朱祁鎮還做不做別的事情了。

只是他加強過的太醫院,卻在去年與瓦刺關係徹底破裂之後,朱祁鎮加強到了宣府,與大同兩地,建立了太醫院大同分院,與太醫院宣府分院。

這兩個分院直接隸屬於北京太醫院管轄。

在這一戰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特別是朱祁鎮與樓元討論,並彙集名醫搞出一整套外傷處理辦法。更是效果顯著。極大的降低了傷員的死亡率。

如果沒有這個情況,吳瑾未必能撿一條小命。

單單從外表來看,與後世外傷處置已經很相似了。但是實際上,只是徒具其形而已。不過,只是乾淨衛生的環境,就能讓不少傷員頑強的活下來。

吳克忠說道:“回京之後,我倒要拜訪一下這位樓老太醫。不過,我與你二叔今年兩看你,卻是想說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大軍明天就有出動了。要追擊也先去了。”

吳瑾聽了,忍不住想坐起來,卻牽動了傷口“嘶”的一聲呻吟一下。吳克忠趕緊將他按住,說道:“好好休息亂動什麼的?”

吳瑾嘆息一聲說道:“如此大戰,我卻趕不上,實在可惜。”

吳克忠說道:“你好好養傷,將來日子還長,不愁沒有仗打。何必着急?”

吳瑾說道:“不急不行啊?北方也只有瓦刺算是勁敵,都被父親與二叔打光了,我將來能夠執掌一軍了,我去打誰去?”

“聽陛下有開拓南海的意思,但是我是騎將,總不能上船吧?”

“真後悔,上一戰受傷太重了。”

吳瑾所言是真心話,也是大部分低層士卒的心理話。他們很多人都沒有想過會輸。

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