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

一次兩次三次。

劉聚已經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

無非看見,原本平坦的道路被一具具屍體鋪滿,隨即雙方在屍體之上繼續戰鬥。甚至將這些屍體踩的面目全非。

戰場收斂屍體,是幾乎所有戰場之上不成文的規定。

都會留一些時間,讓雙方收屍。

當然了,這也可以防止瘟疫。

但是而今,這個規定早已被打破了。

劉聚派人去問過了,讓他們暫停一陣子,好收斂彼此的屍體,但是阮熾如何肯讓?

因爲在攻克諒山城之後,明軍已經大舉追擊而來了。

之所以阮熾還有進攻的時間,那是因爲後面有不知道多少安南士卒正在抵擋明軍的追擊。、

此刻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

阮熾只能冷血的下達這樣的命令。

不管前面是屍山血海,也只能將手中的兵力一點點的砸進去。

這一戰讓劉聚打得相當的窩火,畢竟將騎兵當步卒來用,甚至還不如步卒的,畢竟騎兵雖然有一些火器,但是遠遠比不上安南軍隊的火器。

所以在交戰的時候,反而被安南火器所壓制。

自己成爲了捱打一方。在傷亡比例之上,反而是安南軍隊佔優。

不過,這個情況很快就有了轉機。

因爲王越到了。

王越從東邊殺入安南腹地,本來就是衝着安南糧道去的,故而與這裡相距不遠。等得到消息之後,幾乎立即狂奔而來。

王越的人數也不多,但是兩萬步卒,再加上剩下的兩萬騎兵,騎兵有了步卒厚實的步陣,就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

甚至敢打一個短促的進攻了。

如此一來,一加一併不是等於二,而是大於二。

阮熾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軍中士氣的低落了。他心中已經有幾分確定了,那就是這個短期之內,攻不下來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阮熾憂心的時候,卻聽見身後。有人來報,此人不敢言語,只是將一封染血的書信送上。

阮熾一看之下,忍不住一口逆血涌上來,被他生生的壓了下去。

卻是郭登已經攻破了安南後軍,此刻正在馬不停蹄的向此而來。

已經沒有時間了。

阮熾立即下令,讓幾支敢戰之軍分散突圍。

阮熾所乃是一道狹長的,依靠官道開闢出來的谷地,兩側山林密佈,但並非完全無路可走。

只是大軍行進卻是不能的。

而今阮熾已經知道,大軍不可能撤回去了。

只是讓幾支精銳先行突圍,而阮熾帶着大隊向東側山脈之中而去。

這些山勢並不是太陡峭的,但是好歹佔着居高臨下的便宜,再加上各種輜重雖然丟失了不少,但是山上山高林密。

足夠牽制明軍一陣子了。

如此也算是給安南做出最後的貢獻。

只是很快,他的心思又冷了一些,卻是從西面突圍的安南軍不過片刻都敗退回來了,卻是被毛銳硬生生的擊潰了。

毛銳一在困頓於高平城下。毛勝已經不在,毛家的家門能不能撐起來,就要看毛銳了。

毛銳一直憋着一股力氣,想要建功立業,讓別人知道,毛家不僅僅有毛勝,還有毛銳。

只是高平這邊比諒山還難以這啃下來。

毛銳可沒有郭登那麼好的養氣水準,他整個人都好像被憋瘋了,好容易讓他看出破綻,整個戰場形勢大變。

於是毛銳一出手,就覆滅了撤退的高平守軍,雖然大隊向東南而來,就是爲了參與這一次殲滅戰。

就在毛銳來了不久,郭登也到了。

明軍主力一到,阮熾立即依山而守。

郭登親手爲阮熾寫了一封勸降書,歷數而今戰況,讓他明白,這一戰他必敗無疑,只有他投降,朝廷也願意奉爵,令榮華富貴不亞於他如今。

郭登書信一連寫了數封,全部射進安南軍中。

一時間,安南軍中被這一封書信搞得有些混亂。

阮熾見軍中軍心浮動。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而且的情況誰都能看得出來,安南敗局已定。這個時候再忠心於安南了。

人總是要爲自己着想的。

特別是安南軍中有很多世家子弟。對他們來說,家族傳承要比國家傳承重要多了。如果明軍給出一個說得過的條件,他們說不定就會投降了。

夫妻尚是同林鳥,更何況君臣。

阮熾也不多說,只是將大明在朝鮮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說了一遍。聽得安南貴族們腦後發涼。

簡直就好像是深冬臘月一頭冰水當頭灌了下來。

冰冷刺骨。

說起來朝鮮國內的兩班貴族,與安南朝廷之中相比,都是差不多的,這些安南貴族很容易聯想到他們自己的身上。

徐有貞在朝鮮的事情上,其實做得很不地道,不知道多少人被殺,多少被流放,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也就是他們即便投降了,也很難保持而今的富貴。、

這樣的話,他們還投降做什麼?

“難道北寇就不怕朝鮮人造反?”阮熾冷笑一聲說道:“自然不怕,你們怕占城造反嗎?實力相差太大了。”

“而今我們唯有讓明人知道,我安南兒郎不怕死,除非安南人死光,想要安南亡國,卻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打上三十年,五十年,總有一日,大越的旗幟,會再次飄揚在諒山之上。”

“這裡就是我的死地,爾等願意與我同死者留下,想離開的,也要將兵馬留下來,自己穿山走林。”

“有人要走嗎?”、

阮熾所言的自然是軍中將領,至於下面的士卒,他們根本不在這個套餐服務之中。

最後,安南軍中只有十幾個將領想要走,隨即被阮熾借了上項上人頭。

如此一來,全軍震懾。

阮熾隨即射箭還書,上面只有四個血字:“唯有死戰。”

郭登看過之後,輕輕一笑,卻沒有進攻,而是傳令下去,在山下立營,幾個營地從各個方面逼近阮熾所躲避的山峰。

包圍之勢再明顯不過了。

卻沒有下令進攻。

無他,明軍已經見識過安南軍隊防守的本事,只要輜重不絕,安南軍隊守起城來未必比大明差。

但是而今安南軍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輜重與火藥。

雖然阮熾從諒山撤退的時候帶了不少。半路上還有一些輜重被他們帶走了,但是總體上來說,阮熾軍中所能帶的輜重最多能供應安南軍中一個月上下。

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士卒上陣去搏一場富貴。

畢竟只需等上一兩月,就能看其自斃了。

如此一來,郭登宏偉計劃也算是完成了。

郭登心中有一絲絲自傲,心中暗道:“這估計是我一輩子最大的功業了。”

郭登很清楚,再有這種能指揮幾十萬的大戰,估計也不會留給他了。下一輩將領而今也成長起來了。

很多將領雖然有些稚嫩,但是卻也足夠獨擋一面了。

郭登滅了安南之後,估計就要在樞密院之中任職了,脫離一線軍隊的指揮權。

正因爲如此,郭登纔將幾乎所有的心思放在困死阮熾之上了,要爲自己軍事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一戰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諒山大捷卻可以確定了。

郭登派人向北京報捷不提,卻說升龍可比北京距離戰場近多了。所以升龍要比北京早了好多日就得到了這個消息。

但是這個消息,對升龍城中,近乎晴天霹靂。

一瞬間升龍城上上下下,就從白藤江大捷餘韻之中清醒過來,似乎這一次白藤江再次保護了大越,卻依然不能擋的住安南滅國的命運。

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
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