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

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

吳士漣人還沒有回到安南。但是在升龍城之中。對於如何應對大明強硬態度最高會議,已經開始了。

安南的乾清宮之中一片寂靜。

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阮熾,丁列,以及一系列文武大臣都保持沉默。

黎思誠說道:“而今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北寇亡我之心不死,而今如何做,還請衆卿教我?”

丁列看了一眼阮熾,出列說道:“殿下,北寇雖強,但我國也不弱,太宗皇帝能高舉義旗將北虜趕出大越,而今也是可以的。”

“事已如此,別無他法,無非一個打字。”

阮熾說道:“臣附議。”

諒山一戰,安南傷亡不小,但是傷亡更多的卻是阮熾的勢力,阮熾而今在朝廷之上就低調多了。

只是在對抗大明這一件事情,他依然有自己的堅持。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個個大臣都出列大聲說道。

這也是安南人的軍心民氣。

雖然他們都在擔心與大明大規模開戰的後果,但是如果真要到了關鍵時刻,他們也不怕什麼。

安南人發起狠來,真有幾分蠻子的勁。

“好。”黎思誠說道:“朕不敢丟了太祖皇帝臉,無非一戰而已,北寇貪得無厭,從今日起,除非北寇遣使,敢議和者斬。”

“是。”下面的大臣大聲附和說道。

黎思誠說道:“那麼該如何打?”

丁列看了一眼阮熾,說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而今不能以謀勝,不戰而屈人之兵,只能先伐交了。”

在丁列的話語之中,就能看出安南人對向大明稱臣的真相,無非是罷兵的面子工程而已。

黎思誠說道:“如何伐交?”

丁列說道:“我國鄰國無非北寇,哀牢,老撾,占城而已。而哀牢,老撾,占城,都是向北寇稱臣。此三者,必先去之。”

“哀牢小國,只需遣使,他們不敢拒絕,至於老撾兵弱,臨之以兵,示之以強,在勝負未分之強,老撾是不敢輕動的。”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占城。”

哀牢並不是大明境內的哀牢土司。

而是後世越南奠邊省的土司,也是在歷史上黎聖宗時期,併入安南國土之中的。也就是這位黎思誠的功勞。

至於老撾,就不用說了。

雖然後世老撾國境與這個時代老撾國境線有些誤差,但是總體上與安南交界處,並沒有什麼變化。

因爲這更多是天然分界線。

至於占城前文也說過。

占城與安南是世仇,雙方打了好多年了。

歷史上也是黎思誠在位的時候,拔掉了占城的都城,讓占城南遷,開啓了安南南擴的進程。

也就是從地圖上所謂的南越地區。

正是因爲占城與安南之間如此歷史淵源。如果說安南與大明開戰的話,誰最高興,自然是占城了。

要知道在永樂年間討伐安南的時候,占城可是出兵,而且出了血本了。

所以雙方一旦開戰,占城從背後捅安南一刀,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黎思誠臉色嚴肅,說道:“如之奈何?”

丁列說道:“先發制人,先攻佔城。破占城,縱然不能攻破占城,也要讓占城無力北上。”

丁列如此一說,頓時有人有異議了。

卻是亞上侯黎陵,他是朝廷之中很多黎姓重臣的首領,他們這些人大多並沒有參與政變之中,但是他們宗室的身份,也是黎思誠倚重的力量之一。

黎陵說道:“丁公,而今北寇大兵臨境,卻發大兵向南,豈不是南轅北轍,一旦北寇大兵南征,到時候如何抵擋?”

丁列說道:“北寇營國公郭登在廣西所做所爲,這一戰今年是打不起來的,真要打最少在明年,去年一戰,不僅僅是本朝損失不少,而北寇也損失不少,損失最多的卻是廣西本地土司,而今北寇營國公似乎要過河拆橋,將這些土司撤掉。”

“這一件事情一時半會做不成。”

“這就給了我們時間。”

“北寇大國也,我朝小國也。要抵抗北寇,只能藉助地利,哪裡的地利最合適,無非邊境的山川河流。實乃天險。”

“如果北寇與我朝戰於諒山,高平,甚至老街一帶,臣敢保證,北兵不戰死十餘萬,是不能踏入我國一步,但是如果有一旅從占城北上,卻是直入我腹心之間。”

“此乃大患,不得不防。”

“唯有先下手爲強,打殘占城,才能與北寇長久的相持下去。”

“唯有能與北寇長期相持下去,北寇纔有退兵的可能。”

黎思誠聽這番話,一時間也陷入沉吟之中。

安南人也很務實,他們一切戰略都是求朝廷退兵而已,即便是黎思誠剛剛那一番近乎戰爭總動員一般的話,也留了退步。

如果大明主動遣使議和,這個和還是能議的。

以拖帶變,打到明朝不能打,不想打的時候,這一次劫難就算過去了。

讓黎思誠心中不大舒服,但卻也知道,這就是事實。

黎思誠目光轉過眼前諸將,說道:“占城可破嗎?”

丁列說道:“臣以性命擔保,占城可破。”

“好。”黎思誠說道:“既然如此,傳令下去,孤御駕親征占城。”

Wшw▲ тTk án▲ ¢o 此言一出,下面的人自然有人想要反對。

只是黎思誠已經吃到了御駕親征的好處。

諒山之戰,其實究其根本乃是阮熾指揮的,但是退北寇的名聲卻落在黎思誠的頭上了,讓黎思誠迅速有了光環。

也牢牢的掌控住了君王的權柄。

雖然看上去,安南朝廷之中人是沒有變,畢竟大戰在即,黎思誠不敢做大的調整,唯恐出事了。影響大戰。

但是黎思誠的權柄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不過,黎思誠也不是完全爲了這一件事情,只見他一擺手,說道:“這一戰,必須在北寇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打完。要訣就在一個快字。”

“速戰速決。”

“要速戰速決,就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除卻朕御駕親征,誰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的安南也是儒家體系,大將出兵在外,自然有一些限制的。這是爲了長治久安。

也唯有黎思誠御駕親征,才能將國力運用到底,才能打破種種限制。才能做到速戰速決。

黎思誠深知而今安南每一分國力都是非常寶貴的,不能有一絲絲的浪費,畢竟以拖待變,其實就是與大明打上一場消耗戰。

這對安南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之所以要速戰速決,也是有這樣的原因。

誠然,而今的安南是後黎一朝在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時候,但是與朱祁鎮打造出來的大明相比,也是相形見絀。

黎思誠只能珍惜每一份國力。

畢竟這仗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

黎思誠一言以定,令阮熾留守北方,令黎陵爲升龍留守,他帶了大軍南下,以丁列爲先鋒,於大明正統二十六年,安南光順二年,春大舉南下,討伐占城。

如此情報立即被錦衣衛一路飛報京師。傳到了朱祁鎮的手中。

朱祁鎮看了心中輕輕一嘆,暗道:“黎朝君臣也不是傻子,只是而今一來,郭登的如意算盤,算是打不響了,只是郭登會怎麼做啊?”

朱祁鎮一時間也想不出來,也就不用多想了,反正這情報定然會給郭登一分。

至於郭登做出什麼決定,反正朱祁鎮已經將全權全部給了郭登,他只需看郭登怎麼做就行了。

而今的他還有很多麻煩事。

最大的麻煩事情不是別的,乃是對去年災情的收尾。

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
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