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

第一百零六章折戟白藤江

正統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午夜之後,到二月十六日日出之前。

這一段時間,是王英一輩子最難熬的幾個時辰,也是明軍水師損失最大幾個時辰。

等紅日從王英背後升起,朝陽照亮了整個戰場。王英充滿了黑灰的臉上,清晰的流下幾道淚痕。

這一支水師,乃是王英一手一腳經營多年的打造出來的。

每一艘船隻都是王英的心血。

但是而今慘不忍睹。

昨夜安南軍隊火船一衝,明軍船隻躲避的時候,都脫離了航道,變成了火靶子。而且雙方交戰的時間越長,就有更多的船隻失去移動能力。

原因很簡單,在安南人心中還有主航道可以行船的這個概念,但是明軍這邊完全沒有。有人憑藉經營看出來,白藤江中間一段,似乎可以行船。

但是複雜的水情環境,甚至經驗都不適用。

就好像爲什麼在風帆時代英國艦隊稱霸天下,就是因爲英國軍隊對全球水文掌握最多。也同樣爲什麼說是百年海軍。不僅僅是船隻建造週期,更多是對水文水情的經驗積累。這一點即便是在後世海軍也是很重要的。

幾乎到後半夜,明軍就陷入各自爲戰的境地之中。

王英也是如此。

他從南洋水師總兵官,變成了一個船長。

不過王英即便是最危險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改變回避過自己的責任。

王英即便被安南人認出來,乃是明軍的旗艦,成爲安南人進攻的重點,也依舊奮戰到底。

甚至王英親手操炮,以至於而今的王英滿臉的飛灰,看上去狼狽不堪。

但是比王英狼狽的多的,是明軍的船隻。

“轟----”的一聲,距離的爆炸之聲,將附近一艘船硬生生的砸飛了,好幾根木條,就好像是弓弩一般打在水面之上。引起一道道的波瀾。

這已經是王英聽到的第十幾聲,具體十幾聲,王英也不清楚了。

但是他清楚的知道,這並不是大炮聲,也不是萬人敵的聲音,而是明軍船隻火藥庫爆炸。

不知道從誰開始的。

某一艘船被安南軍隊前仆後繼的攻擊,終於支撐不住,這一艘船在最後的時候,引爆了火藥,一瞬間的爆炸,將船上的明軍附近的安南士卒一併帶走。

於是乎,這就成爲了明軍每一艘大船最後的怒吼。

每一艘就代表一艘船終結,代表每一艘船上多則數百,少則數十將士生命的終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船隻來不及這般做。

王英並沒有將南洋水師主力帶進來,乃是帶了南洋水師一部,與廣東水師大部,原因很簡單,白藤江擺不開這麼多大船。

但是即便如此,折損吧這麼多,也夠整隻船隊的五分之一了。

王英看到天亮之周,更是目光慘淡之極。

原因很簡單。

夜戰對彼此雙方都不是什麼好方式。

安南人即便是都打了火把,用了一些辦法照明。但是依舊不能將安南軍隊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而此刻,天光大亮。形式就變得不一樣了。

“伯爺,船上還帶了一艘小船,你乘船走吧,南洋水師不能少了你。”身邊的親兵說道。

王英苦笑一聲,說道:“走什麼走?不能帶你們走,我死在這裡,與死在法場,又有什麼區別?無非是朝廷面子上的事情。”

王英一半是心中不捨,他捨不得自己麾下舊部。另外一半,卻也是明白一件事情,這一戰打成這個樣子。

如果再棄軍而逃,他的下場決計好不了的,很可能如顧興祖一般,在北京菜市場上吃上一刀。因爲如果單單的敗軍,或許不會死。但是棄軍而逃,卻是性質上的不一樣。

與其回去之後,被朝廷明正典刑,還要牽連家人,何不而今戰死在這裡,說不定朝廷念在多年勞苦,罪止在一人之身。

還能保全家小,他在軍中還是有些人脈的。即便剝奪了一些待遇,家小也能活下來。

如何選擇,也就不用說了。

王英死志已生。卻不想忽然船隻一晃,所有人都渾身一蕩。

也幸好他們都是常年在海上的,對這種情況都非常熟悉,如果換了沒有經驗的人,估計就要摔倒在地面之上了。

“大人,船動了,船動了。”不知道誰大喊之聲。

王英立即到了船舷之處,低頭看向去,他一數木板,確定水位向上升一兩尺。

就是這一兩尺的高度,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解決。

固然在明軍士卒操縱之下,船隻晃晃悠悠的盪開了。

一時間明軍上下歡聲雷動。

王英立即下令,讓各部撤出白藤江。

但是這樣的命令,卻不能讓所有人都執行。

一來,就是安南人的攻擊並不結束,反而帶着一股最後的瘋狂之意。明軍鏖戰一夜,士氣衰微,實在不是再戰的時候。

二來,就是很多船隻,在昨夜之後,已經受損嚴重了。

不管是因爲擱淺的原因,還是因爲安南軍隊的進攻,總之,很多船隻在潮水漲回來之後,依然沒有辦法移動。

王英只能忍痛放棄這些船隻,盡力想辦法將人員接過來。但是在戰場之上,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這一戰,黎思誠一直在後方督戰,雖然沒有親臨一線,但是所有局勢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是見這個解決,也只是輕輕一嘆。

雖然這個結局,對黎思誠來說,並不能算完美,只能算是差強人意。但黎思誠也知道上上下下都盡力了。

明軍船堅炮利,讓安南軍隊上下吃盡的苦頭。

水戰的至理名言,就是大船勝小船,大炮勝小炮而已。

明軍的水師實力超過了安南水師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能打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雖然沒有做到的覆軍殺將,也足以震懾宵小了。

而且安南兵力不足,乃至於兵源緊張,甚至是枯竭的現狀,已經有苗頭了。

安南一國,不過當中國一省,雖然人口稠密,但也不過幾百萬人而已。但是明朝的體量卻不一樣,縱然而今土地清丈,重編黃冊的行爲還沒有結束。但是大明總戶口,超過一千萬戶,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所欠不過是差多少而已。

總戶數一千萬戶,最少總人數在六千萬上下,這還沒有算各地土司掌控的人數,還有很多人家聚族而居,一戶不僅僅只有幾個人。還有很大數量的黑戶。

如果都算上的話,過億未必不可能。

這麼大的體量差距,讓黎思誠心中憂慮非常。

現在的安南其實是死不起人的。

黎思誠下令安南水師並沒有追擊,似乎擔心明軍反戈一擊,但是即便如此,安南人也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勝利。

摧毀明軍大船二十多艘,俘獲大船十七艘,至於其他小船有一百多艘,斬首七千人,但是因爲很多明軍的屍體都沉入白藤江之中了。斬首纔不多。

但是王英事後統計,戰死在一萬五千人上下。讓明軍南洋水師與廣東水師傷筋動骨。

這還不是王英最的錯處。

最大的錯處,是有一百門上下的火炮被安南人俘獲了。

只要他們將這火炮運到諒山前線,明軍在諒山對安南軍的火力優勢,就能抵消相當一部分。更不要說讓安南人用明軍的大炮轟擊自己,帶來士氣上的波動。

單單這一點,王英就未必有什麼好下場。

而黎思誠更是因爲這一戰,聲威大振,本來因爲殘酷的戰爭,而有些低沉的民心士氣,更加高漲起來。

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十章 真相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十章 明浪
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十章 真相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十章 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