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七十三章 大計

第七十三章大計

朱祁鎮說道:“此事暫且不提,而今定下大計,也要明年或者後年,才能出兵,有的時間出兵。”

劉定之自然不敢多說。

朱祁鎮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既然沒有人有異議,那麼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朱祁鎮話已經說到這個分上了,又有誰敢,直批龍鱗。

陳循說道:“吾皇聖明。”

下面的人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都從衆的說道:“吾皇聖明。”

朱祁鎮說道:“大計既然已經定下了,各部就要各司其職,特別是戶部,從今日開始,除卻賑災之外,一切額外開支,全部罷去。從今天開始,一切事務都以此事爲要,宮中也是,大小筵席,一律罷去。除卻祭天之外,其餘事務一切從簡。”

陳循立即說道:“臣領旨。”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件事情,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

朱祁鎮只能寄希望於明年天時好一點,只要不用賑災,朱祁鎮就能省下來數百萬石糧食,這一進一出之間,幾百萬兩銀子就有了。

其實大明財政不能說少,雖然比不上宋代五六千萬貫的財政收入,但是每年一千二三百萬兩,二三千萬石糧食,已經相當不錯。

再加上,如果鈔關整頓,與茶法改革能夠完成,估計還能增加二三百萬兩之多。

只是與出關相比,這錢還是太少了。

只是該怎麼做,朱祁鎮還是有些憂心,一時間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搞錢。似乎朝鮮前前後後榨出千萬兩銀子,已經差不多。

收刮太狠,估計也要引起民變的。

“陛下,如果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就該當機立斷,令大同,山西兩鎮出關,佔據開平,東勝衛。爲大軍前導。”孟瑛說道:“而今瓦刺新敗,兀良哈臣服,漠南一帶蒙古各部都兩股戰戰,不敢與天朝爭鋒,而今朝廷出兵,瓦刺也無暇顧及。而佔據兩地之後,我朝就能北接大漠,減少大量物資消耗。”

“錯過這個機會,下一次卻不好再找這個機會了。”

朱祁鎮聽了,怦然心動。

他也明白,也先在肇州實力受損,此刻休養生息還不夠,根本不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內,與朝廷爭漠南蒙古。

這的確是一個好機會,很可能兵不血刃就能漠南蒙古收入朝廷管制之下。

而且東勝,開平,大寧這一線確立,直接讓宣府,大同,山西,成爲二線邊鎮。給北京帶來戰略緩衝。

更不要說得了漠南,就有了龐大的馬場。甚至還有數萬更多僕從軍。

這都是朱祁鎮一直想要的。

“陛下,朝廷今年已經虧空不少了,實在是拿不出錢了。”劉定之硬着頭皮說道。

劉定之本不該說這裡。

但是孟瑛說的太痛快。好像這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要知道,這一條防線,從來不是誰攻克,讓朝廷放棄了,恰恰相反,乃是朝廷主動放棄的。

爲什麼?

不就是花錢太多,朝廷無法維持嗎?

一想想朱祁鎮就頭大。

上都城還有一個廢城,修繕一下勉強能用。但是東勝衛就更早了,要修建城池,運輸糧草,招徠百姓屯駐,都是事,也都是錢。

如果維持這一道防線,很輕鬆的話,宣宗皇帝爲什麼放棄?

說實話,大明而今的財政未必不能維持住,但問題是不要有大災。

比起打仗,賑災更是一個看不見底的無底洞。

也正是因爲如此,明代中後期,朝廷在賑災上漸漸缺席了,就是財政上根本供應不上。

所以而今重建開平,東勝,朱祁鎮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打,而是如何將地方維持下去。

朱祁鎮心中暗暗盤算一番,雖然困難,但是他依舊不願意放棄這個大好機會。而且他想如何統治草原,已經有了很長時間,而今總是要試一試,到底行不行。說道:“此事,朕已經有了定意,從大同,山西,各抽調一衛進駐開平,令有司視察東勝舊城,看看能不能用了,建城之事明年再說。如此多出來的軍費,也不會有多少。”

“這些錢,朕出了。”

這也是朱祁鎮一慣行爲,某些衛所在本地,可謂根深蒂固,與當地士紳也有聯姻等交際。

朱祁鎮真要動的話,恐怕有些不穩。

所以,朱祁鎮心中一直有動上一動的想法。

將衛所遷徙到新的地方,藉機將上上下下清洗一番,將世襲衛所將領,調到其他地方,派武學出身的將領,將衛所整頓一番,不多說,也不奢求,能達到國初的摸樣,只要能如福建一番,就足夠一用了。

而擴張,更是遷徙新衛所的好辦法。

不知不覺之間,朱祁鎮已經將明軍的軍事改革與這一場戰事聯繫在一起了。

朱祁鎮更加慎重了。

孟瑛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此刻有些疲憊,說道:“這一件事情到此爲止吧。”

朱祁鎮內承運庫最高峰,就是太皇太后留給他的時候,三千二百萬兩,這是一個朱祁鎮到而今還沒有辦法超越的高峰。

特別是這幾年,最高的時候,也不過是正統十八年,大概有一千萬兩左右,但是到了而今,又減少到五百萬兩左右。

而宮廷開支,即便朱祁鎮再壓縮,一年也要兩百萬兩上下。

任何計劃都是財政先行,而今不解決這個問題,不管說什麼事情,都是空談。

朱祁鎮也非常苦惱,心中暗道:“要不加田賦?”不過這個念頭,在朱祁鎮心中冒了出來,就被朱祁鎮掐滅了。

他寧肯緩上幾年再打,也不會再這方面動腦筋的,田賦稅入,雖然有很大潛力,但是卻關乎天下根基。

他決計不敢亂動的。

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

朱祁鎮隨即將孟瑛帶走了。

他要與孟瑛單獨談談。

羣臣的反應,堅定了朱祁鎮的想法。

很多事情,朱祁鎮是不能退的,因爲他要是退一步,下面文官官員就會拉着大明朝退上三步,如此一來大明就越發墮落下去。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墮落本身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而讓自己的進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這些文官們自然想喝着小酒,彼此唱和吹捧一番,就升官發財。而朱祁鎮弄得這些事情,那一件事情,都是要讓他們熬死不知道多少腦細胞。

在他們看來,朱祁鎮就是在多事。

越是如此,朱祁鎮就越是要堅定自己的方向,即便是一個人拉着大明這輛車,也要走下去。

如此想來,北伐失敗並不可怕。

可怕是朝廷之上,以苟且爲能事,以除弊爲多事。

朱祁鎮堅定下自己決心,這一戰一定要打下去。

所以,接下來就不用與這些大臣商議了。

朱祁鎮在乾清宮之中,直接問孟瑛,說道:“滕國公以爲如果打瓦刺,準備怎麼打?”

孟瑛咳嗽兩聲,說道:“如果臣再年輕十歲,自然願意統兵爲陛下征戰沙場,但是而今臣老矣,不能再上戰場的,而今年輕之輩中,可以委託爲方面之將的人,只有石亨,楊洪,郭登三人而已。”

“以臣之見,自然是三人各帶數萬起騎,從開平,大寧,肇州,出發進入漠北。”

朱祁鎮聽了之後,微微皺眉,說道:“如此一來,我分彼聚,豈不是給敵人個個擊破的機會。”

孟瑛說道:“陛下之言甚是,但是石,楊,郭三人,都是朝廷良將,不會輕易爲瓦刺所破,而且陛下決北伐漠北,有一件事情要事先確定好。”

“陛下欲以此滅瓦刺乎?”

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章 太后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
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章 太后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