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

第一百五十二章給他們死亡

昆圖的一聲怒吼,揮舞着帶血的腰刀,讓在場的所有的和碩特部戰士紛紛應和,拔刀在手,刀面之上反射着一個個佛像慈悲的目光。融化在嗜血的怒火之中。

“給他們。”

“給他們。”

一聲聲怒吼聲之中。

嗚嗚牛角號吹響了。

似乎一瞬間霓裳裂破,本來一片歌舞昇平的法會,就被戰場壓抑的氣氛所覆蓋。

昆圖也將自己一身盛裝換了下來。

將自己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鐵甲重新穿上。而和碩特部的二號人物,昆圖的弟弟,此刻也來幫助哥哥穿上盔甲。

一般來說,盔甲都必須兩三個人幫忙,一個人是穿不上的。

清和特穆爾一邊爲昆圖着甲,一邊問道:“大哥,我剛剛問過了,的確在五十里外發現了明軍的騎兵,明軍的夜不收厲害,具體多少人也沒有探明白。”

昆圖張開雙臂,展開身子,讓清和特穆爾將一塊塊甲冑給綁好。口中說道:“我給你一個任務。”

清和特穆爾說道:“大哥,你說。”

昆圖說道:“如果我這一次過去,沒有回來,家裡就有你來安排了。”

清和特穆爾大吃一驚,說道:“哥臨陣之前,你怎麼說這麼不吉利的話。”

昆圖說道:“說什麼有什麼用,終究是要用刀子說話了,要知道敵人不是別人,是大明啊。”

朱祁鎮在正統年間對瓦刺的軍事勝利,特別是燕然之戰,讓草原上的人重新回憶起大祖太宗時期的蒙古是怎麼樣的悲涼。

不管是太祖時期的捕魚兒之戰,還是太宗年間五次徵北。都讓蒙古人想起來就爲之膽寒。

而今燕然之戰,又是他們令之膽寒的一戰。

比之前以前的陳舊記憶,燕然之戰,還沒有過去幾年,是一場純騎兵,明軍以弱勝強的戰鬥。

瓦刺軍中還有很多當事人。

雖然和碩特部並沒有參與這一戰。

但是並不妨礙昆圖從側面瞭解一下明軍的戰鬥力。

雖然明軍自稱自己只有八千人,昆圖並不是太相信這個數目的,但是也知道這個季節明軍也派不過來多少人。

但是即便這些人,昆圖也是如臨大敵,如對大賓。

他對下面說的是氣勢十足,說給他們死亡,但是真正交戰的時候,就不知道,誰給誰死亡了。

而且明軍如此處心積慮逼他決戰,未必沒有必勝的信心。

兵危戰急之下,誰也不敢保證完全。

他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昆圖不去管弟弟怎麼想的,說道:“我給你想了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就是投降大明。不要想什麼父兄大仇,我們是蒙古人,不是漢人。”

“只要能讓族人活下去,什麼都行。”

只是昆圖看了一下自己弟弟,就知道他大概不願意。

他微微嘆息一聲,見甲冑已經穿戴好了,跳動兩下,不見鬆動,伸手將腰刀掛在腰間,對他弟弟說道:“還有一辦法,就是向南,有幾個通道,可以翻過南邊的大山,再往南就是天竺了。”

“至於天竺情況如何,我就不知道,到時候就要看你了。”

“總之,一切順利,就什麼也不要說了,如果真有那一日,一定要帶着族人活下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清和特穆爾咬着牙說道:“是。”

在面對藏地各部的時候,和碩特部看上去非常強勢,但是接其本質,不過是一羣求生之人,爲了求生,他們從科爾沁到了西域,從西域到了藏地,而今藏地未必能夠待下去,不知道下了一個去處是什麼地方了?

昆圖一身戎裝出現在大昭寺之前,和碩特部的大隊人馬已經等在這裡了。

見昆圖出來,一個個高高舉起了自己手中的長刀。

旁邊嗚嗚的號角之聲,吃得更加淒厲起來。

昆圖翻身上馬,拔出腰刀。

一瞬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隨即昆圖腰刀向前一指,隨即縱馬而去,和碩特部共三萬左右騎兵,跟隨昆圖分成數隊,浩浩蕩蕩沿着拉薩河的河谷地,向東北方向而去了。

清和特穆爾遠遠看着兄長帶着大軍遠去,忽然回首,看着遠處皚皚白雪,近處寶相莊嚴的大昭寺,緩緩的跪在地面之上。五體投地,好像是一個朝聖者一般,行了一禮,最後跪在地面,雙目緊閉。心中默唸道:“佛祖保佑。”

沒有多長時間。

範廣就接到消息了。

在號角聲之中。

明軍騎兵一半明騎,一半蒙古騎兵都一列好陣了。

此刻陽光投射下來,幾乎所有人的甲冑都反射着光芒。

作爲精挑細選出來的軍隊,這種精挑細選,並不僅僅在戰鬥人員之上,還有武器裝備之上。

萬餘騎兵人人着甲,雖然這甲冑很輕薄,甚至可以說是棉甲的一種變種,外面有鍛鍊很薄的鐵片,是幾大塊鐵片拼湊起來,中間有皮革作爲過渡,後面有棉甲與皮革爲內襯。

這種盔甲在防禦能力上,比不上重甲,但是一般箭矢,或者刀劍劈砍,也是破不了的。最重要的是輕。

也是水利鍛錘大量使用,能將甲冑打得更薄更堅固,這纔有這樣的甲冑。

這種甲冑單單從外表來看,其實與重甲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重量上輕了二十多斤。

這些甲冑,在整個大明不過裝備了數萬而已,更多軍隊都是用老式盔甲。可以說分到整個三邊的這種甲冑,都在範廣手中了。

至於各類手銃,火箭。更是不少。

範廣敢約戰,雖然是孤注一擲,但也不是沒有信心的。

只是範廣更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戰場之上,每多一個敵人,就會有怎麼樣的變化,雙拳難敵四腳,這更是至理名言。

範廣騎在馬上,說道:“這一戰,我不用說了,我們走了多遠的路,吃了多少的苦,就爲了今日。勝則凱旋,敗了,這裡就是我們埋骨之地。”

無數騎兵都緊緊了手中的刀柄。

這一點,範廣一開始就告知了所有人。

如果得勝了,所有藏人都會來舔範廣的腳趾頭,大軍就能以勝利的姿態進駐大昭寺,然後得到藏地的供給。

雖然西藏很是貧瘠,但是供應萬餘兵馬的糧食還是有的。

如果敗了,從這裡回西寧數千裡,一路艱難無比。些許遊兵散勇,是不可能回去了。更多的可能是,就此成爲藏地上的一個普通奴隸。

而且即便回去又怎麼樣?

敗軍是有軍法處置了。

特別是按範廣這個意圖,如果戰敗範廣是決計不會逃走的。

要知道敗軍潰軍是一項罪名。

失陷主將又是另外一項罪名。

所以,勝利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範廣用殘酷的辦法,將他自己,已經麾下的大將都逼上了一條絕路。

只有勝利才能活下去,勝利了才能還鄉,勝利了纔有一切。

和碩特部是一羣到處流浪的可憐人,但是範廣將自己逼成了一個亡命求生之徒。

說來可笑。

兩方都是不屬於藏地的兵馬,卻要在這一片不屬於雙方的地盤之上,延續大明與瓦刺的戰爭,並且順便決定藏地的歸屬權。

而所有藏人此刻都作壁上觀。不信請看,戰場兩側山峰之上,已經有多多少少的不知道僧侶遙遙的眺望戰場了。

畢竟他們纔是本地人,雙方約戰一定,地點就明瞭了。

這些藏地各部真切想知道,誰纔是強者,故而早就派人觀戰。很多法王活佛都在後面等消息了。

要確定未來誰纔是藏地的統治者。

就在這個時候,雙方分別達到戰場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
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