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

第四十三章下肇州

石亨的處境,談不上好。

首先,這裡是遠遠超出了大明補給線的能力。

即便從海西運輸糧食到這裡,也要相當一段時間。

如果不是興凱湖一戰,奪得了不少補給,而今石亨就要斷炊。

而今下面各部很多都是自帶乾糧,而今並不需要石亨供給,但是這些部落來投奔明軍,可不是要爲大明無私奉獻的,更多是要好處的。

不管是隱形好處,還是明面的金銀財貨,總是要有的,否則真以爲奴兒干都司都是大明的忠臣孝子?

如果時間長了,這些部落還要從家裡要乾糧,很抱歉,他們就會退兵。

這是很現實的。

一般將領在石亨,不,即便楊洪,郭登這些將領在石亨這個位置上,估計也會召集各部會盟一番,然後封官許願,再然後退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鞏固一下,大明的影響力而已。

但是石亨卻一心一意,要拔掉肇州。

肇州一旦拔掉。瓦刺在東北的影響力,就可以一掃而空,奴兒干都司就會再次成爲大明版圖。

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但問題是,肇州即便拿下來了。明軍未必能守得住。

無他,肇州就在而今的哈爾濱以西,距離海西近千里,距離遼東鎮,也有數百里之遠,而且這數百里都是一馬平川之地。

一旦瓦刺反撲,大軍根本沒有辦法支援。

但是這一點,並不是石亨所要考慮的,石亨所要考慮的,就是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石亨打的太順手,自然一古腦打下去。

至於失敗,石亨並不是沒有想過失敗,他細細一想而今軍中已經是當地女真部落作爲主力了,石亨只有萬餘人的本部騎兵。

即便大敗,石亨也要把握帶着本部騎兵全身而退。

不要以爲只有瓦刺才知道,什麼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石亨也會的。

大國開戰,真正倒黴的是夾在中間的小部落。

而今奴兒干各部比之當年,要凋零了不知道多少,大量壯丁死在征戰之中。大明與瓦刺鮮血還沒有流乾,奴兒干女真各部的鮮血就要流乾了。

這對大明來說,也未必不是好事。

奴兒干當地部落衰弱下來。

明軍將來在奴兒干建制就簡單多了。

只是,石亨有此心,女真各部卻未必有這個心思了。

石亨,用盡手腕,軟硬兼施,對於長白山,小興安嶺以東的部落,石亨告訴他們只要打疼瓦刺,才能保證,瓦刺大軍不會再越過長白山,小興安嶺一線。

對松花江沿岸的部落,石亨說話就不客氣了。他將這一件事情就當做一個檢驗各部是否忠誠大明的標準,凡是不跟隨大軍攻肇州的部落,都是敵人,他就放棄攻肇州,而找這個部落剿滅之。

雖然各部在全軍之中佔了很大的分量,但是具體來說,卻是一盤散沙。

最後石亨終於捏合各部,大軍沿着松花江西進,直撲肇州所在。

而肇州之戰,卻打得並不激烈,甚至根本沒有怎麼打,伯顏帖木兒就撤出了肇州,原因有二,第一伯顏帖木兒所部一路敗退下來,損失非小,連伯顏帖木兒本人,又氣又急,居然生病了。

第二瓦刺畢竟是草原民族,他們很少有堅守城池的想法,雖然肇州東北,乃是瓦刺所謂遼陽行省的治所。但是實際上,不過是瓦刺大軍在東北地區的駐紮地之一,本身也沒有什麼價值。

見明軍想要,他就給了。

此刻伯顏帖木兒已經將消息報給也先,也將消息傳到漠北,徵召漠北各部,一旦明軍還看繼續追擊,伯顏帖木兒將讓石亨重蹈貓兒莊覆轍。

只是這個消息,卻讓也先暴跳如雷。

石亨在海西打的轟轟烈烈。而楊洪與郭登與也先卻打得沉悶無比。

雙方根本沒有打出什麼精妙的戰例。都是攻防戰。追逐戰。也先攻破邊牆,進入遼東腹地之中,楊洪下令各部駐守,而他帶領騎兵數萬,追擊也先,只要停滯也先行進速度,各部步卒就會很快趕來,將也先給殲滅在遼河以東。

只是也先是什麼人?他如果能那麼容易被人抓住尾巴,他就不是也先了。

也先順利的牽制住了,京營十萬衆,遼東鎮守軍六萬人,各地民兵青壯更是幾十萬之多。但是輪到收穫了,卻沒有什麼收穫。

或者說,僅有的一點收穫,也抵消不了大軍出戰的消耗。

特別是在朝鮮大局以定的消息傳來,在朝鮮遼東鎮兵馬陸陸續續的從水陸退回,在遼東鎮的戰兵,將會達到二十二之多。

也先的處境只會更加危險。

也先本就有了退兵之意。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海西那邊敗的這麼慘。一瞬間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奴兒干都司這一帶,從此與大元沒有任何關係了。

再加上眼前的局面,也先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退兵。

楊洪先前不知道,海西大勝,畢竟消息從海西傳到遼東,翻山越嶺,並不比從北邊傳來消息快上多少。

當然楊洪知道夾金溝之戰的時候,也先已經做好退兵準備了。當楊洪知道,興凱湖西之戰的時候,也先已經退過遼河了。

當楊洪知道石亨進攻肇州之後,也先已經飛快北上了。

楊洪心中暗罵道:“石亨簡直是膽大包天。”

也先主力一退回去,區區肇州小城,能撐到幾時。楊洪此人向來以大局爲重,一邊向京師上報,一面帶着各部騎兵有五六萬騎,加上京營步卒,出了三萬衛肇州而來。

雖然大軍行進不算快,但是步騎結合,每日急行軍,大概在四五十里之間,不到十日一定能到達肇州城下。

而也先或許能快一點,但是算算時間,留給也先攻城時間,大概有三到五天左右v.只要石亨能守住三到五天,他的小命就算是保住了。

如果不能,那也怪不的楊洪。只是說石亨是被撐死的。

就在楊洪在後面緊趕慢趕的時候,也先已經與伯顏帖木兒會師了。

“見過大兄。”伯顏帖木兒面色慘淡,行動之間有些艱難,身子看上去單薄了許多。被兩人侍從攙扶着,就要跪拜也先。

也先一見他這個樣子,心中的怨氣頓時消弱了不少。也先說道:“何必如此。”一邊說,一邊將伯顏帖木兒給扶住了。

伯顏帖木兒說道:“臣弟,壞了大汗大事,實在是慚愧不已,請大兄責罰。”

也先說道:“誰還沒有打過敗仗,石亨是一個難對付的,我都在石亨手中吃過虧,你這又算得了什麼,知道哪裡錯了,將來再找回來便是了。無須放在心上。”

也先口中這樣說,但是他也知道,這一戰對瓦刺聲望損失之大,幾乎能與黑山之戰相比。

黑山之戰,爲瓦刺內亂按下了倒計時,而這一敗,將也先將東北地區數年的努力一下子清空了。

瓦刺國力是撐不住幾次這樣的敗仗的。

但是也先更承受不住失去伯顏帖木兒的損失。畢竟也先之前的種種舉動,得罪太多人了,這些重要位置,只能放在親族手中。

幾個弟弟之中,也就伯顏帖木兒最有出息,一旦責罰伯顏帖木兒,恐怕這個擔子,更加沒有人能承擔的起了。

也先固然是大將之才,但是瓦刺總就不能也先一個人包打天下吧。

所以,對伯顏帖木兒這一場敗仗,也先也只能安撫,最多有一些不輕不重的處罰而已,這是瓦刺政治結構決定的。伯顏帖木兒根本不用爲這一場敗仗負責。

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十章 出京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章 聖誕將至
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十章 出京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章 聖誕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