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

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

正統十四年,六月。

九邊烽火已經燃燒一個月有餘了。

此刻真正到了決戰姿態。

西寧侯宋瑛,滿頭白髮,站在最前列,他面對數裡之外,密密麻麻的瓦刺騎兵,根本沒有多說話。

此刻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他身後一面大旗招展,西寧侯拍馬衝在最前面。

從集寧海子向南一路是上坡。

雖然坡度並不是高,但是足以讓瓦刺騎兵得到一點優勢。

一隊隊明軍騎兵,都用繩子,鎖鏈,綁在一起,兩馬之間,不過一馬之隔。

明軍倒是想用鐵鏈,但是一時間從什麼地方弄出來這麼多鐵鏈。只能用數道麻綁在一起,並沾了水,加強韌性。

很多事情,有利就有弊。

如此數騎綁在一起,故而加大了衝擊力。但是也失去了機動力。甚至一馬被殺,數騎一起被連累。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很少有這樣打的。

因爲這並沒有技術上的難題,最大的難題就是死士。

並不是每一個人願意接受必死無疑的任務。

所以衝在最前面的數千軍隊,與其說一支軍隊,不如說數千人的敢死隊。

一夫拼命,萬夫難當。

瓦刺騎兵將明軍南下。自然也不會放任,派人來阻攔,只是來到近前才發現明軍的意圖,卻已經來不及轉向了。

只是硬着頭皮撞上去了。

雙方撞在一起,

就好像是海狼打在岩石之上,明軍就是岩石,瓦刺騎兵就是海浪。瓦刺騎兵面對明軍鐵浮屠式的進攻。

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只是瓦刺騎兵也不是吃素的。到了拼命的時候,也爆發出無限的潛力。一個個不求能活,但求與敵人同歸於盡。

他們不求殺人,先求殺馬。

一馬死,立即將數名騎兵拖住了。

而在高速衝鋒之中,他們很可能擋住後面的衝擊路線。

很多時候,怎麼也繞不開的。

所以,這數裡的地面之上,全部是一片血肉模糊,不知道是瓦刺的血,還是明軍的血。每一個縱馬而過的人,都會留下大片的血腳印。

吳克忠是最後走過這裡的。

他遙遙看着兩側大隊騎兵向他追了過來。

吳克忠說道:“我向來當前鋒慣了,不知道該怎麼斷後,所以,也先老賊,在此,誰願意與我取他首級。”

所有人的沉默了片刻,說道:“願隨將軍赴死。”

吳克忠自己很清楚,斷後之事,幾乎是有死無生,既然如此,他自然要選擇怎麼死了。他寧可死的轟轟烈烈的,臨死之前,如果能殺了也先,自然最好不過。

即便殺不了,也震動瓦刺,吸引瓦刺注意力。

此刻,也先軍前。阿次帖木兒正向也先請教,說道:“父王,明軍雖然在拼命,但是我瓦刺男兒,怕他誰來?父王爲什麼下令放開通道。”

也先說道:“漢人的兵書,你也讀讀,所謂歸師勿遏。”

阿次帖木兒說道:“父王,我讀過,但是這裡距離邊牆太近了,不過二百多裡,一旦這些明軍逃入邊牆之內,我們再想全殲就不大可能。”

“這些可是南朝精銳,消滅了他們,到北京城下,就再也沒有阻礙了。”

也先說道:“我小時候帶你打獵,如果獵物太多,該怎麼辦?”

阿次帖木兒說道:“放開圍子,讓他們逃,帶人在走後面追擊。可以慢慢的射死。”阿次帖木兒說到這裡,眼睛一亮,說道:“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也先說道:“這一次打獵,你下場試試手。”

在馬力之上,也先所部備馬加戰馬,是明軍的數倍,這種追擊戰,瓦刺是從來不怕的,明軍面對兀良哈都追不上,但是他們面對也先騎兵,豈能逃得了。

如果列陣對衝,瓦刺騎兵與明軍精銳,不過是旗鼓相當,甚至還弱了一層,但是一旦陷入追擊戰之中,那麼整個戰場形勢都在瓦刺手中了。

此刻,明軍陣形已經展開了。軍隊陣線展開之後,想要反身作戰,並不是像一個人轉身那麼簡單。

只能被動承受瓦刺的追擊,一旦停下來,就會被數倍瓦刺騎兵包圍住,再次突圍,就再次面對攔截,與追擊。

所以,瓦刺對明軍的包圍,並非在集寧海子這裡。

而是,從集寧海子到貓兒莊,這一百多裡都是瓦刺封鎖之中。

甚至也先還在貓兒莊給明軍準備了驚喜。

忽然,也先周圍士卒大震,卻見一直明軍面對展開的十幾萬瓦刺鐵騎展開了進攻,就如同飛蛾撲火一般,向也先的大旗下衝來。

瓦刺各部紛紛大怒,紛紛上前阻攔。但是面對衝在最前的那一員大將,根本攔不住。

倒不是吳克忠武技冠絕天下,實在是吳克忠存了必死之心,與人交手,都是奔着同歸於盡去的。

而現在瓦刺各部將領都看的分明,而今分明是一場大勝,只是不知道勝上幾分而已,每一個都不想死在勝利之前。

他們自然不想與吳克忠拼命。

吳克忠更是眼光即好,找到空隙,就甩來拉攔截的人馬的。

但是吳克忠能夠甩開。但是吳克忠的部下卻躲不開。

所以跟在吳克忠身後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距離也先本陣越來越近了。

也先見狀,問身邊的張宗周說道:“此乃何人?”

張宗周說道:“他乃是南朝三千營主將,恭順伯吳克忠,父親乃我大元平章。”

也先說道:“原來是世臣之後,派人招降。”

也先心中一直有入主北京的想法,在對大明建立起軍事優勢之前,他這個心態並不是太強的,但是此刻,他已經將這一件事情提上議程了。

想要迅速擴大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招降納叛。這種政治手腕也先還是有的。

至於吳克忠是不是元朝世臣之後,這並不重要,說起來,張輔祖上還當過元朝的官,想招降總是能找到理由的。

吳克忠面對也先的招降,根本沒有回答,反而趁着這個機會,猛地向也先身前衝了過去。他彎弓搭箭,瞄準了也先。

也先左右見了大驚,圍剿吳克忠的瓦刺騎兵紛紛射箭。

一時間箭如飛蝗,瞬間將吳克忠連同坐騎射成了馬蜂窩。

而吳克忠最後一箭,雖然射出了三百步,但是已經失去了力道,就好像是一片樹葉一般,落在也先是身前,也先淡淡一笑,說道:“真勇士,是個英雄,不過,我平生最愛殺的就是英雄,此人如此忠義,我豈能不成全他,來人,斬下頭顱,等大戰之後,送入北京,要讓南朝小皇帝看看。這就是與我瓦刺作對的下場。”

“是。”衆將士紛紛答應下來。

也先隨即一揮手說道:“開始吧,這一場狩獵,讓我看看,那一部最英勇。”

隨即集結在一起的瓦刺騎兵瞬間分開,以千餘騎爲一隊,向南而去。浩浩蕩蕩的南下。

看上去瓦刺全軍都分散開來,但是他們之間關係還是很緊密的。畢竟之間相距不遠,從左右兩側追了過去。

不需要攻入明軍之中,只需急速進入明軍騎兵幾十步範圍之內,一輪箭雨就是射傷射死不少人。

如果明軍追擊,更好不過了,左右數支騎兵聚集起來,就能將追擊的騎兵給吞了,至於明軍全軍轉向,與瓦刺決戰。

那就很搞笑了。

瓦刺不需要做戰,只需拖上幾天,明軍就會變成軟腳蝦了。

所以,對瓦刺各部騎兵來說,這與每年在草原上圍獵黃羊,狼羣差不了多少,唯一的區別,今年的獵物是人。

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七章 議政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章 蹇公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
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七章 議政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章 蹇公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