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雪山

第七十八章雪山

老土司看了一下身邊的人,說道:“朝廷到底有什麼章程?”

丘浚說道:“朝廷也沒有什麼其他意思,無非是重建松潘衛,令得力將領鎮守,爾等不的騷擾商道,不過,卻允許你們參與進去,就在松潘衛中,爲你們一家建一座衙門,你們可以讓他們的人進駐,與往來客商交易,這也是兩便之事。”

丘浚目光掃過所有土司,觀察他們眉目之間的動靜。

比起在文華殿武英殿上的老油條們,從臉上是看不出一點情緒的,而這些土司卻不一樣了。

這些土司雖然竭力掩飾,但是依舊讓丘浚看出來很多。

有一些喜上眉梢,這些人大多都是小土司。

正如大明與瓦刺被兵,真正遭殃的卻是女真蒙古各部,他們衝鋒在前做炮灰,撤退在後當棄子,有什麼好處,也是最後才輪到他們的。

在松潘也是如此。

這些小土司們,最小的甚至可以看做一個村長而已,他們纔沒有心思與朝廷抗衡的,如果能回到永樂年間的局面就再好不過了。

畢竟土司之間,未必沒有徵伐,但是如果朝廷有權威,大土司也不敢輕易侵吞小土司了。

而幾個大土司,卻臉上不動聲色。

也就是說他們對這個條件不滿意。

他們倒不是不想與朝廷恢復正常化,而是覺得朝廷開出的價碼不夠。

還有幾個卻是滿臉怒容,看樣子是完全不在乎什麼,他們大概是從劫掠之中得了不少好處。

不願意收手。

丘浚看了,與他之前估計的人差不多。

丘浚說道:“諸位有所不知,朝廷欲大開茶馬市,我已經與四川巡撫說好了,松潘這一條路並非不能修一修的。”

“只是如此山中多匪徒,朝廷修之何用?”

“至於諸位的擔心,我在這裡可以承諾,朝廷所派遣的總兵官所管轄的,就是這一條路,除此之外,山中之事,由各位主之。而且朝廷嚴查茶引,凡是見到山中小路商賈,都可以抓拿到松潘城中,朝廷自有獎勵。唯獨這一條路上,你們不能動。”

丘浚這一句話,其實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其中甚至暗示了,即便是漢人在山中出了事情,他也不過問。

這些土司看來自己只有好處,沒有什麼限制。此事可以先答應下來。至於將來辦不辦,就是另外一套說辭了。

他們商議一番,大體是答應下來。雖然有好幾個土司大不滿意,但是卻扭轉不了大事。

丘浚說道:“如此大事豈能輕忽,今日暫且到此,十日之後,乃是黃道吉日。我等再來這裡對天盟誓。”

這些土司聽了也沒有說什麼。

其實土司對天地鬼神要比漢人敬重多了。自然覺得儀式越隆重越好。

丘浚回到了松潘城中,立即將範廣叫了過來,說道:“範將軍,今日有一件事情,要你去辦。”

範廣說道:“大人請講。”

丘浚說道:“番人畏威不懷德,今日我如此讓步,這些番人就不知道好歹了,會輕朝廷之政,所以,我要一物。你去給我取來。”

範廣說道:“大人,是何物?”

丘浚說道:“骨鹿寨土司僅僅派了自己兒子過來,自己並沒有來,而且看他這個兒子,就知道他沒有與朝廷和睦之心,而且我查往年舊檔,這個骨鹿寨惡行累累,不可不除,我要你將骨鹿土司的人頭。而且是三天之內要。”

範廣說道:“這------,大人有些太急了,而且我等不熟悉地形,恐怕去了骨鹿寨,會被各土司知道。”

丘浚說道:“有一條路,直通骨鹿寨,只是看你有沒有勇氣了。”

範廣說道:“大人,末將別的沒有,就是渾身是膽。”

丘浚說道:“好,我查過輿圖,也問過庶老,從松潘衛去骨鹿寨,有一條最近的道路,那就是翻過雪山。而一條路人跡罕至,只要你趁着夜色挑選勇士,不會有人發現的。”

範廣一時間覺得頭皮發麻。

翻越雪山,範廣不去試,就知道是極其難以完成的任務。

說實話,一個土司的村落,能有多少人?有四五千人就已經不錯了。

範廣挑選千餘人,攻破一個村寨一點問題都沒有。

問題是,道路難行之極。

只是此刻卻不容他說話,畢竟這是軍令,範廣說道:“末將遵命。”

“好,”丘浚說道:“有範將軍在,我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丘浚並不是臨時起意的,而是籌劃良久了。

其實丘浚應該先與松潘各部打上一仗,讓他們都服氣了,再行懷柔之策。

只是丘浚時間很緊,畢竟這一條路,到了冬季就大雪封山了,不能通行了。而朝廷派丘浚來這裡,並不是要他治理松潘的,而是要打通情理商道。

這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是從朱祁鎮身邊出來,豈能不知道大明的財政困難。

儘快讓茶稅交上去,這是丘浚要做的事情,他只能速戰速決。

所以他才挑選出這樣一個軍事行動。

用意就是告訴各土司,你們的山寨再艱險,能比得上雪山,大明天兵,即便是雪山之上,也能來去自如。

有此能力不用,不過是朝廷懷柔天下而已。

而且丘浚也暗地裡看過京營操練,在他看來,已經是少見的精銳了。只是丘浚還是少估計了段時間翻越雪山的難度。

雖然在夏季,是一個容易翻越雪山的季節。

範廣接令之後,立即從全軍之中挑選出千餘精銳士卒,都帶了長索,鐵鉤,什麼火器都不帶了,每一個帶了單刀,或者背上弓箭而已。

深夜出發,一路向上,到了天光大亮的時候,他們腳下踩的的已經不是乾燥的土地,而是雪地了。

此刻有很多將士都覺得呼吸困難,就好像是背了極重的東西,喘不過氣來。連範廣也有這樣的感覺。

只是範廣身體好,這種感覺並不深而已。

範廣不得不讓士卒再次輕裝,將弓箭箭矢都放下來,渾身只有一身棉衣,還有一柄單刀,再有就是繩索了。

不過,總體來說,這一座雪山坡度不低,卻並非多難以攀爬。

當繩索卡在山口之上,大明士卒手抓着一道道的繩索,遠遠的看去,就好像是雪山之上有一道黑線一般。

可惜範廣遇見了高原反應。

如果在平地上,憑藉京營訓練,他們身體素質相當好,這樣爬山,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此刻,很多士卒,只覺得好像被抽了筋骨一般,根本使不出力氣來。

一連有十來個士卒跌入山下,順着皚皚白雪,不知道跌到了什麼地方去了。

範廣不得不將狀態實在不好的士卒,分批留在後面。

因爲這一次任務的時間非常有限。

範廣不能等他適應。

就這樣,在範廣翻過雪山之後,身邊只有七百人上下,雪山之中留下兩個營地,還有十幾條性命。

下面的路都好走多了。

當他們下了雪線,就遙遙的看見了骨鹿寨。

骨鹿寨是一個典型的山寨,經過骨鹿土司好幾代的經營,外面藉助山勢本來不高石制寨牆,從外面看來,有一種關山千里如鐵的感覺。

這個骨鹿寨人口並不多,看上去不到一千戶上下。

雖然這山寨看上去鐵壁堅城,但是他們萬萬想不到明軍會突兀而來。如果繞過雪山,從這裡到松潘城要好幾天的路程。

就範廣本人來說,他更喜歡打仗,而不是爬山,尤其是雪山。

範廣下令道:“各部吃乾糧,吃了乾糧之後,就該動手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