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

第一百六十九章香囊識人

仙鶴樓之中。

在別的地方,或許錦衣衛沒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北京城五城四十八坊之中,錦衣衛就有這樣的能力。

北京不過一兩百萬人口,而世襲錦衣衛已經錦衣衛的家眷最少有過萬人,北京就是他的老家,真發動起來,想找出一個人,雖然很難,但絕非不可能的。

就在夜幕降臨的時候,王裕帶人包圍了仙鶴樓。

只是張宗周早就離開了這裡。

王裕一身飛魚服,手一揮說道:“查。”

後面的錦衣衛如狼似虎的闖了進去,不過片刻翻箱倒櫃,尋找東西。

錦衣衛一番查找,卻沒有找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反而翻出了一些官員的隱私。

王裕打開這些信件,不過匆匆一翻,就知道這個並不是瓦刺的窩點。

原因很簡單。

這個仙鶴樓背後,是一下大明各部的小吏。這裡就好像是後世的某些會所,用有做權錢交易的,這個仙鶴樓不過是一個類似中介的地方而已。

這樣的地方,北京城中大大小小不知道有多少,這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否則王裕不會不知道。

真正厲害的地方,即便王裕也不敢動的,比如江西會館。

錦衣衛在裡面安插了不少暗樁,但是不敢明的來的,真以爲滿朝半江西的話,是假話嗎?

一般這些地方,都是給人牽線搭橋。撮合會面。

王裕相信這仙鶴樓背後的人,真享受着大明大好生活,決計不會想與瓦刺有半點關係的。

有了今天這一件事情,想來這些人的美好生活也過到頭了。

王裕吩咐下去,說道:“去找見過那個周賬房的人。”

一會兒功夫,就有人將店小二給帶上來。

王裕問道:“今天這兩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你如果說清楚明白了,有賞,如果你記不起清楚,那麼我就讓下面的人幫你回憶一下,你應該知道錦衣衛的手段吧。”

這店小二嚇得尿褲子。

錦衣衛的威名,可使小兒止啼。這小二三魂六魄齊飛,一五一十,有什麼說什麼,唯恐自己記得不清楚,進了詔獄,可就難活着出來了。

王裕靜靜的聽的,也不問話,只讓店小二一遍一遍的說,店小二一連說了三遍,說的口乾舌燥,這才聽下來。

王裕聽得出來,這店小二說的語無倫次,甚至有相互牴觸的地方,但是細細一捋,卻是實話。

王裕這才問道:“你說先到那個客人姓張?”

店小二說道:“正是。”

王裕說道:“後來那個人,除卻是公鴨嗓子,圓臉,好像是蒙古人之外還有什麼特徵?”

店小二說道:“衣着----”

王裕說道:“衣着不用說了,他有體味嗎?”

店小二聽了,立即說道:“對,後來那個人身上帶了香囊,應該是那種很名貴的香囊,只是我覺得味道有些不正。不知道怎麼回事?”

王裕說道:“是不是有一點尿騷-味?”

店小二聽了,皺緊眉頭,回想了好一陣子,卻想不起來。

王裕對身邊的錦衣衛說道:“給他一個。”

王裕身邊的錦衣衛,心領神會。立即下去準備了。不過一會兒回來,就拿了一個香囊。

王裕接過來遞給店小二,店小二一聞,說道:“對,就是這個味道。”

王裕一揮手說道:“你下去吧,沒你的事情了。”店小二連忙將香囊拱手送上,連滾帶爬的下了樓。

王裕手中捏着香囊,暗道:“果然是宮中的人。”

大部分太監因爲閹割的問題,都有漏尿的問題,故而他們身上常有尿騷-味。所以幾乎所有的太監都會佩戴香囊。用來遮掩味道。

而即便這個太監再怎麼變狀,這一點他們都不會改變的。

一來,身上有尿騷-味會更加醒目,二來,他們也都習慣了這種香囊了。決計不會除下來的。

王裕拿來的香囊還是太監頭目帶的。

畢竟太監因爲品級不同,所用香料也有不同,最下層的太監,能用一把艾草就不錯了。而最上層的太監,如範弘這般,他們的香料都是特製的。

王裕拿得香料,卻是中上層太監所通用的,遮味效果相當不錯

想到這裡,王裕下意思聞了下去。他頓時覺得不對,皺眉說道:“這味道怎麼有點怪?”

“大人,您說原樣來一個,我就給裡面加了一點東西?”

王裕哪裡不知道里面加了一點什麼?尿。頓時將這東西砸在他臉上,冷哼一聲,就走了。

既然這查得差不多了。

就要向陛下稟報了。

大明中高層太監,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佩戴這種香囊的人,一兩百人還是有的。雖然工作量有些大,但是這一次徘徊在錦衣衛頭上的幽靈終於要被抓住了。

就在朱祁鎮用晚膳的時候,聽外面人說道錦衣衛指揮使王裕求見。

朱祁鎮愣了一愣。

對王裕這個時候來求見有些奇怪。

也不知道王裕是吸收了馬順的教訓,還是本身就不是那種八面玲瓏的人。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爲。

甚至深入大漠之中。

如此一來,錦衣衛對外情報工作,大有起色。但是王裕卻很少求見,很多時候是上奏本。在朱祁鎮看來,錦衣衛甚至專門轉變成爲軍事情報機構了。

對於百官的監察有些疏漏之處。

只是而今對瓦刺的戰爭是重中之重,朱祁鎮也就沒有說什麼,等將來再轉變不遲,畢竟還有東廠。

對於這個很少求見的王裕,這一次星夜求見,朱祁鎮也是好奇的很。說道:“傳。”

不過一會功夫,王裕就來了。

王裕二話不說,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清楚了。

朱祁鎮聽了,沉默了良久說道:“你確定,有這麼一個人,而且在東廠之中?”

王裕說道:“臣只能確定有這麼一個人,但不能確定在東廠之中,馬指揮使已經不在了,當初的細節臣也不大明白。不知道馬指揮使何以推斷,這個人在東廠,但是臣敢肯定,宮中有這樣一個人。”

朱祁鎮眼睛之中一絲精光閃過,說道:“擬旨,着錦衣衛指揮使王裕,徹查東廠間諜案,東廠提督吳亮以下,皆聽節制,不得有違,違者就地處決。不得有誤。”

朱祁鎮一邊說,商輅就在一邊擬詔,幾乎在朱祁鎮說完的時候。商輅就寫完了。朱祁鎮走上前去,從一般拿出塊小印,按在上面。

在這一封聖旨上印出“天下太平”這四個篆字。

這就是朱祁鎮的私印。

朱祁鎮很少用,因爲這私印蓋上去,不過是一封中旨而已。朱祁鎮一般很少越過內閣下旨的。所以朱祁鎮登基以來,小事傳口喻就行了,大事自然用玉璽,私印一般不用。

他也沒有向書畫上蓋印的喜好。

而這一次,朱祁鎮不想驚動外朝。正兒八經下旨,非走一趟內閣不可。朱祁鎮擔心走漏風聲,畢竟文淵閣之中可是有東廠的人。

這一枚私印用在這裡卻是正好不過了。

說到底東廠不過是天子家奴,殺他們也用不上聖旨,一封中旨就夠了。

朱祁鎮用過印之後,對王裕說道:“速去,不要耽擱時間。”

“是。”王裕說道。他雙手接過中旨,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

朱祁鎮見王裕退了下去,心中暗道:“東廠,恐怕要一位新督臣了。”

而今坐鎮的東廠的吳亮,也是太宗朝的老臣,但是並非所有老臣都很厲害的,他本來就是金英退位的過度品。

今日雖然用錦衣衛查了東廠,但是東廠與錦衣衛之間的平衡還是要保持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章 真相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章 真相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十四章 遺詔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