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馬

第二百章 馬

因爲瓦刺守將發現,城牆上反而縮手縮腳,反正來攻城的人並不多,不如干脆出戰。

所以,瓦刺人大開城門,已經其他各部騎兵衝了過來。

按理說,在城牆之下,騎兵對步卒應該很容易打贏,但是現實情況卻不一樣,無他,城外的屍體影響了這些蒙古騎兵。

這很多屍體,都是剛剛攻城時候留下來的。

蒙古人向來有一個習俗,那就是一個人戰死了,如果有人將他的屍體帶回去,就能繼承他的妻子財產。

所以,對很多蒙古人來說,這些屍體,不是屍體,都是財產。

更不要說,攻貓兒莊一戰,各部傷亡慘重,要知道伯顏帖木兒在河套的時候,號稱五萬人馬,縱然他留在河道五千作爲疑兵。他本部人馬有萬人,那麼也剩下三萬多人,而今城中卻只有兩萬多。

剩下的人在什麼地方?

就是在城外的屍體。

承受這麼高的傷亡之後,這些蒙古人對伯顏帖木兒難免怨聲載道,想要保留實力。比起城下的明軍,他們更喜歡戰馬。

就是武進侯留在城外的戰馬。

這些戰馬對蒙古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所以,他們先去奪戰馬,甚至爲了戰馬還起了內訌。給了武進侯極其寶貴的時間。武進侯到了城牆之上,更是奮勇廝殺。清空了一片城牆。

將明軍大部接入城池。

如此一來,就進入短兵相接的巷戰之中。

在這樣的戰事之中,並不是比誰更能打仗,而是比誰更不怕死。

所以明軍雖然不多,卻壓制蒙古人打。

武進侯就站在城頭之上,不再親自下場。

就在雙方交戰正酣的時候,又是一批人再次來了,卻是一隊瓦刺騎兵。緊跟着卻是一支明軍。

一直糾纏在一起明軍與瓦刺大軍,一起到了。

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瓦刺大軍也沒有辦法。

派人進城增援,很抱歉,在這樣狹小的地方交戰,人多了敗不開,人少了更不頂用,明軍比瓦刺更善於步戰。

最後,一道火光沖天,瓦刺燒了城中糧倉。、

瓦刺大軍就退了出來。

明軍這才進入貓兒城之中。

成國公進入貓兒莊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搶救糧食。拼命搶救之下,總算是有幾千石糧食能夠吃。

成國公這才鬆了一口氣。

有糧食就好。

雖然一人一天大概一升,一旦糧食大概一百升,幾千石看似很多,但是對十幾萬大軍來說,也不過幾日口糧而已。

甚至成國公唯一慶幸的是,他麾下將士損失慘重,而今各部雖然都還有建制,但完全不能與之前相比了。

人數大概只剩下六萬多一點了。

從集寧海子到這裡,一路上折損了一半左右。這就是也先鈍刀子割肉的殘酷。

真正要是與明軍正面作戰,自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這樣的辦法,明軍傷亡不少,但是瓦刺傷亡卻並不多。

同樣慶幸人死的比較多的,還是城中的面積。

前文說過貓兒莊並不是一個城堡,裡面的空間有限,之前都將物資放在城外,也就是因爲城中空間有限。

只是有限的空間,也要看怎麼安排了

成國公自然要讓大家擠一擠,幾乎所有人都席地而坐,根據編制的不同,坐的地方也不同,城中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至於帳篷什麼的,更是沒有了。

也就是這樣,才勉強裝下數萬大軍。

成國公忙完之一切之後,才忽然想起來,問道:“武進侯在什麼地方?”

左右說道:“似乎在城牆之上。”

成國公擡頭一看,城牆之上有一個黑影,依稀是武進侯的樣子,他從一側登上城牆,走過去,行了一禮說道:“多些老弟了。”

武進侯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成國公覺得不對勁,按照武進侯的爲人,一定會歉然纔是。於是他就走上去,說道:“老弟。”

武進侯不動,連轉身都不轉身,已經看着城中。

成國公上前細看,卻見武進侯身上,插滿了箭矢,一時間不知道中了多少箭,而地面上滿都是血。

而血已經乾涸了。

武進侯身體向前微微傾斜,靠在女牆之上,一支手撐在牆面之上,另外一隻手扶着長槍,而頭就斜靠在長槍的槍桿之上。

成國公見狀,好像忽然明白,想將長槍從武進侯手中取出來,卻發現握的太緊,根本取不出來。

武進侯大概在剛剛登城不久,就已經重傷在身了。不知道那一支箭穿透了甲冑命中了要害。武進侯不敢影響戰死,纔在城上旁觀。

隨即就死在城頭了。

成國公對左右說道:“給老弟找一個好一點地方,不要讓韃子發現了,也要好找,等將來將老弟給遷回去。”

“是。”成國公的身邊的家將立即答應道。

幾個人將武進侯的身體放倒,卻見武進侯的身子已經發僵了。武進侯將自己的親兵也投入慘烈的貓兒莊爭奪戰之中,傷得傷死得死,武進侯本部人馬,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不存在的情況之下。

而且即便有將士看見武進侯,他們也不上前打擾,只是行禮之後,遠遠的避開。

這才讓武進侯在這裡站了一個多時辰。

成國公見武進侯雙眼瞪圓,用手撫,卻是死不瞑目,成國公小聲說道:“老弟,你安心的去,朝廷一定會我你報仇的,當今少年意氣,吃了這麼大的虧,說什麼也會找回場子的,你又是戰死,家裡會給安排好的好,侄子侄女,說不定因禍得福,你又什麼好擔心的,安心的去吧,下去之後,給老哥我找一個地方,老哥我隨後就到,你就當給我打前站。”

武進侯忽然流下兩道淚水,眼皮就軟了下來,成國公輕輕的合上。

這個時候,吳克勤來報,說道:“國公馬不行了。”

成國公心中咯噔一下,說道:“怎麼回事?”

吳克勤說道:“一句兩句,說不清楚,還是請國公去看看吧。”

此刻的吳克勤已經將一塊白色的帶子綁在頭上了,卻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撕下來的。吳克勤雖然對成國公滿肚子不滿意,甚至將大哥之死,也算在成國公的頭上。

只是他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時候,不是鬧內訌的時候,反而要更加的團結,大家才能從這裡走回去。

回家。

但是即便如此,吳克勤也遮蓋不住他口氣之中硬邦邦的味道。

成國公此刻卻不注意這一點了。

他立即跟隨吳克勤走道馬場,所謂馬場其實並沒有什麼馬場,與人也不過一線之隔,城中的環境,已經不允許單獨建立馬場了。

很多騎兵都與自己的馬在一起。

成國公發現不少馬已經躺在地面之上。

要知道馬是一種不會輕易躺下來的生物,連睡覺大多數時候也是站着。

吳克勤蒙古人出身,他家裡還在甘肅一帶放牧,對牲口的情況,是行家裡手,他給成國公說道:“這些都是脫力了,如果有時間養的話,是可能養好的,但是而今我們沒有時間。”

成國公說道:“也就是說,這些戰馬明天不能用了?”

吳克勤說道:“何止是明天,一兩旬之內都不能用了。”

很多機械固然故障率高,但其實馬匹並不比機械可靠,這要高強度的,殘酷環境下的行軍,明軍的戰馬都先支撐不住。

這個固然是因爲瓦刺戰馬多於明軍,也是因爲明軍戰馬在品質上就不如瓦刺。戰馬平均壽命十幾年,所以這一批戰馬都不是出身草原的,而是人養出來的。

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百章 馬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章 新內閣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
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百章 馬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章 新內閣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章 新內閣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