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

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

楊珍的冒險行爲,已經到了最後時刻。

雖然楊珍這個戰術行動,打了西軍一戰措手不及。

但是日本各部畢竟不是稻草人。

也有不少日本武士帶着本部衝進明軍的洪流之中,雖然幾乎一瞬間,就被淹沒在騎兵的鐵蹄之下。

但是在急速衝擊的明軍騎兵,在這個時候萬萬不能有一刻停留的。

因爲停留的時間越長,他們的危險就越大。

所以,雖然看上去,風馳電掣。但是在這種風馳電掣之中,卻不知道有多少明軍騎兵,被甩了下來,或者衝陣在前死在日本軍隊步陣之中,或者被兩邊的箭矢射中,落馬被無數鐵蹄踩過。

或許,因爲馬匹受傷落在了後面。

這些大抵都活不下來的。

當楊珍衝到細川勝元本陣之前,明軍騎兵就已經摺損不少了。

而這個時候,更是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

比起之前的重重陣勢,細川勝元身邊大多數都是武士出身,從小習武,戰鬥能力並不弱,甚至單打獨鬥,明軍之中精銳敢戰之輩,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細川勝元身邊的武士,一半是細川身邊的親信護衛,細川家的根本班底,另外一半卻是各家大名放在本陣之中護衛將軍的人們。

當然了,也帶了幾分人質的意味。

只是日本武士雖然單打獨鬥不錯,但是很遺憾,戰陣廝殺,什麼花巧都用不出來。不過是一進一出,鮮血迸射而已。

即便是這些武士拼死上前,也擋不住明軍進軍的腳步。

這個時候,東邊喊殺之聲大做,無數鼓聲響起,卻是王英下令總攻了。

五個營頭,除卻留守營地的士卒,也就是從船上撤下來的水手,多使用大大小小的火炮,還佈置在營地之中。其他各部包括,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本部人馬,都是拼了命的向前廝殺。

一時間西軍大挫,幾乎整個的戰線都被東軍壓着打。對明軍的爆發,更是無法抵擋,已經有好幾處有崩潰的趨勢了。

這一切,細川勝元都盡收眼底。

“老師,而今該怎麼做?”足利義視也有一些擔心了,忍不住問細川勝元。

此刻的細川勝元雖然有意表現的出從容的姿態,但已經坐不住了,而是雙手緊緊的攥着摺扇,甚至手上幾根青筋都爆出來了。

細川勝元猛地回頭看向足利義視,雙眼幾乎在一瞬間佈滿了血絲,他死死的看着足利義視說道:“將軍,到了而今我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打贏今日之戰,否則今日之後,他人或許能活,但是你我是決計沒有一條生路了。”

“而今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死戰到底。”

細川勝元的聲音嚴肅低沉,卻有一種滾石激雷的氣勢。

讓足利義視不由心中一懼,立即說道:“嗨。”

細川勝元這才覺得自己有一些過分了,畢竟足利義視纔是名義上的將軍,但而今也不是講什麼禮法的時候。

他只是語氣稍稍緩和一下,說道:“而今我們危險,明軍也危險,明軍已經將所有人籌碼打出去了。”

“勝負之數,就在而今我能不能擋得住明軍的騎兵了。”

隨即細川勝元一伸手,立即有人將細川勝元的盔甲,爲細川勝元緊好。

雖然細川勝元披甲了,但是厚重的鎧甲如果綁緊,更不舒服,所以細川勝元僅僅是披甲,比如頭盔什麼的,都被侍從拿着。

細川勝元隨即反身上馬。手持太刀,帶着幾百騎兵衝了出來。

日本的騎兵在明軍眼中就是一個擺設,這些日本馬比中國的驢高大不了多少。當然也有例外,就是細川勝元的坐騎,以及身板十幾匹馬,這些都是從中國賣來的好馬。特別是細川勝元所騎那一匹,就是伊勢貞親從北京賣來的汗血寶馬。

這也是足利義政賞賜給細川勝元的。

只是細川勝元畢竟老了。

縱然他不老,以他一輩子在日本打仗的經歷,騎戰就非其所長,更不要說而今年過半百,勇力還有幾分?

縱然有寶馬良駒,也不過是明珠暗投而已。

細川勝元的反撲,想要將明軍騎兵打下去。卻是不可能的。但是細川家最精銳的武士,也不是輕易可以消滅的。而且在戰鬥意志之上,這些武士比那些足輕農夫,也勝過不知道多少了。

即便前面死傷不少,後面的武士依然意志堅定無比。

楊珍的騎兵一時間衝不動了。

楊珍一揮手,立即有人將幾個甜瓜大小的東西,用套索套了,在頭上轉了幾個圈,隨即鬆開一邊,將這個甜瓜扔了出去。

這自然不是甜瓜。

而是小炸彈。

點燃引線之後,隨即扔出幾十步之外。

這也是大明火器普及的一個角落,大量火器也漸漸普及到了明軍騎兵手中,明軍騎兵剛剛衝得如此犀利,也免不了用手銃招呼了。

只是而今,手銃已經打光了。

幾十枚炸彈炸開。

楊珍長驅直入,一眼就看見了。細川勝元的高頭大馬。不用楊珍招呼,就有不少明軍騎兵一陣箭雨射了過去。

細川勝元瞬間變成了馬蜂窩。

然後被一名明軍騎兵一刀梟首。

明軍騎兵雖然開始裝備火器,並不是說,明軍騎兵放棄了弓弩。要知道明軍征服草原之後,明軍騎兵之中蒙古人的數量就有大量的增加。

無他。

單單論騎兵兵源來說,蒙古人要比漢人合適。

別的不說,不少漢人騎兵騎術是現學的,但是蒙古人卻是行裡出身,即便是一個小孩子,也能將騎術玩的出神入化。

同樣的還有騎射。

明軍騎兵在很多地方都繼承了元代騎兵的傳統,騎射在軍中是有老傳統的,不是說廢就能廢的。

有很多騎兵都自帶弓箭,朝廷對此向來是默許的。

楊珍知道這個騎在高頭大馬上的人,定然是一個重要人物,但是怎麼樣的重要人物,卻是不明白的。

但是西軍卻是明白的。

細川勝元一死,細川家的士氣頓時崩潰了,足利義視二話不說,在精銳旗本的護衛之下,轉身撤出了戰場。

楊珍沒有來得及追擊,他的目標放在幾面大旗之下。幾乎一瞬間,足利家二引兩旗與細川家櫻花旗瞬間被斬倒在地面之上。

旗幟是作爲全軍指揮的最重要的工具。

當兩面旗幟倒下的時候,一瞬間大多數人都不敢相信。

無論是王英,孫宏,山名宗全等等,還是細川家的諸大將,還有京極家,畠山政長等大名,也目瞪口呆。

這是在開戰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傳令。”王英說道:“命令營地之中的所有人,哪怕是伙伕都給我上陣。能喘氣的都上來。”

隨即王英帶着身邊一兩百人的護衛,頓時衝進西軍之中。

王英看得很準,這個時候,縱然西軍有百萬之衆,也不過是一盤散沙。勝負已分,但是能勝多少,就要看下面的操作了。

王英的舉動,似乎引發了戰場之上的鏈鎖反應。

一瞬間大量西軍開始撤退。

前文說過,關原這一小塊平原,東面有一個出口,而西面有兩個出口。

如果有人指揮之下次第退出,並非不可能。但是而今細川勝元戰死,足利義視逃走,根本沒有人可以主持大局。

各大名之間爲了爭奪道路,恨不得先廝殺一場。

更有很多士卒乾脆不理會大名的指揮,離開隊伍門爬山離開。關原附近的山有些是高不可攀,但是有些並不是這樣的。

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六章 困境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章 年關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
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六章 困境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章 年關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