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

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

建寧府西北方向,南浦溪北側。

葉留宗看着眼前忽然出現官軍,幾乎目瞪口呆,說道:“他們怎麼會在這裡?”

從雨季過去之後,葉留宗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雖然已經定下了轉全取八閩之地,割據一方,與朝廷分庭抗禮,進則進取天下,退則流亡海外的總戰略。

但在行動之上,他還是很謹慎的。

欲回福建,先西進。似乎要打到贛南地區去。

魏國公依舊在身後窮追不捨,但是不管怎麼追,都會慢上半拍。而朝廷派來的京營,似乎也不過如此。比魏國公的人馬強不了多少。

就好像一切在掌握之中,他虛攻撫州府,然後分兵進入武夷山之中。

他對武夷山中,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翻越武夷山再次回到了建寧府。更是分兵佔領崇安等縣,這些縣城都曾經短暫的被葉留宗所佔領。他在這裡都安插了人手。

在這裡人地兩熟,如雨得水。

一時間建寧府震動,似乎除卻建寧府城之外,再次陷入年初的局面。

而朝廷大軍此刻都在武夷山以北,以官軍的能力想要翻越武夷山,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一段時間足夠他擊敗福建明軍,長驅直入了。

畢竟,而今葉留宗今非昔比了。

他手中握着三萬大軍,而且屢次與官軍交鋒,磨礪出來了,與之前的烏合之衆強了不知道多少。

他一切安排的都挺好的。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再出準備進攻建寧府的事情。在他將暗中藏在武夷山之中火炮火藥,準備在建寧府大戰時用。

萬餘官軍突然出現了。

準備的來說,這官軍並不是萬餘,而是一萬三千餘人。

其中萬餘人就是郭登從北京帶過來的部下,嚴格的按照馬三步七的原則。有三千馬隊,七千步卒,還有三千人馬卻是楊信所部。

他得到了焦宏陸陸續續的增援。建寧府聚集七八千士卒,但是其中能打的有多少?楊信也不是很相信的。

所以這一次大戰,楊信僅僅帶出來三千士卒,一來,這些人馬不少是跟楊信打過上一次建寧府之戰,多多少少有一些打仗的經驗。二來,郭登所部都是戰兵,在很多事情上,也是需要輔兵的存在。

而郭登更是準備這一戰,準備了兩個月了。

郭登料準了,葉留宗一定會回福建的,不會距離自己的老巢太遠,他就暗地繞了一個圈子在建寧府之中隱藏的。

萬餘人馬也隱藏不住。郭登就假裝是焦宏派來的援軍。而魏國公麾下也有一支軍隊假冒郭登所部。

這才瞞過了葉留宗的耳目。

其實看見葉留宗本部人馬的時候,郭登就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做判斷並不算難的,難得是堅持自己的判斷,他隱藏在建寧府之中的時候,一直有葉留宗的消息傳來。

他一直在反覆問自己,如果他判斷錯了會怎麼樣?

葉留宗沒有如他所料一般,回到福建,反而去了贛南怎麼辦?那麼他所做所爲,就是地地道道的貽誤戰機。少不了軍法處置。

或許不會處死,但估計也是石亨一般的下場。

所以,在郭登看來,這一戰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眼前不過收尾之戰,雖然對面人數不少,但是郭登視之爲土雞瓦狗而已。郭登一聲令下,三千福建士卒落在後面,七千步卒展開陣勢,火銃兵在第一列,之後是刀盾兵與長槍兵,組成步兵方陣,而三千精騎就放在郭登帥旗之下,作爲一錘定音的後備軍。

葉留宗此刻手心微微見汗。

這半年轉戰,葉留宗在軍事上進步神速,他從明軍嚴密的 如同一人的步兵方陣之中,就可以看出來。

他要面對的不是那種稀爛的南方衛所軍。

而是真正的大明精銳。

“能逃嗎?”葉留宗眼睛在數千馬隊之中凝聚,就知道逃不了了。

大明整體來說是缺乏戰馬的。

所以葉留宗打了大半年戰,也沒有面對過上千騎兵。所有馬隊之中,也只有楊信的馬隊給他最深刻的印象。

雖然閩西少有平原,但是在建寧府西這一片河谷地帶,卻是能夠跑馬的。

逃是逃不掉的。

葉留宗心一橫,暗道:“此早要與邊軍會上一會。今天就看朝廷精銳成色如何?”他立即傳令下去,各部列陣。

葉希八作爲葉留宗的頭號猛將,也是頭號心腹,自然帶着本部人馬列陣在前。

其實如果單單看裝備的話,雙方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原因無他,葉留宗軍中最好的武器,大多都是從官軍或者官府那裡繳獲過來,葉留宗軍中並非沒有鐵匠。

只是裝備大軍的武器數量太多,根本不是幾十個幾百個鐵匠在一兩月之內能打造出來的。

所以,葉留宗所部的鐵匠更多是對武器的修補。

當雙方的陣勢都列好之後,氣氛一時間肅殺之極。

郭登的郭的將旗,與葉留宗兩道豎旗,幾乎以同樣的頻率擺動着。不知道是誰先下令,雙方步卒開始向前緩緩的前進。

一個人的腳步聲並不大,但是數千人一起行動,這腳步之聲,連鼓聲都遮蓋下去了。

雙方距離緩緩的靠近,到了近百步作用,一聲梆子響,葉留宗所部紛紛射箭,而大明的火銃手,也開始放銃了。

雖然後世火銃能夠統治戰場,但是在這個時候,火銃的出現,僅僅是作爲弓箭的代替品而已。

火銃的射程不過幾十步而已,而且點火填裝,都非常不人性化。從太宗年間,火銃就可以大量的裝備明軍,但是主要是用來守城作戰,還有代替弓箭手。

即便如此也有相當一部分軍隊還保留弓箭手建制。

可見這個時代的火銃之差勁。

所有大明火銃手放過一銃之後,毫不猶豫的轉頭就鑽進後面的軍陣之中,而長槍手刀盾手就代替了火銃手的位置,向葉留宗所部衝過去了。

而葉留宗所部的箭雨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

原因很簡單,一個是體力,一個箭矢。

這個時代火銃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爲什麼在軍中,火銃代替弓箭的趨勢依舊是不可逆的,那就是弓箭消耗的是體力,火銃消耗的是火藥。

一個弓手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射出三十箭,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火銃手只要火藥不絕,就能一直打下去。

當然了現實是密集的射擊幾百次,火銃定然炸膛。甚至不知道是一百多次,還是五百多次。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這樣用火銃。

但是這也證明了,火統的優勢。

所以,葉留宗所部的弓箭手,射了一輪箭之後,也退了下去。

不管是火銃還是弓箭,都沒有射死多少人。隊列之中只需偶爾有幾個士卒倒地而已。大部分士卒依舊渾然不絕,大踏步衝了上去。

“殺。”無數喊殺之聲撞在一起,兩條陣線死死的咬住了對方,一時間長刀與長槍齊鳴,鮮血與慘叫覆蓋了整個戰場。

雙方一時間居然相持不下。就在雙方交戰的地方,迅速的鋪滿了一地屍體,雙方士卒踩着屍體戰鬥,誰都不能將誰逼退一步。

短短片刻之間,雙方死傷過千人,因爲在這樣慘烈的廝殺之中,傷員根本沒有辦法救治的,也不可能救治。

只要倒地,就會有無數腳踩上去,片刻之間,就被踩成一團肉泥。

這種慘烈程度,讓葉留宗眉頭緊皺,可以說與今日一戰相比,葉留宗之前與官軍所打的仗,都成爲了小兒科了。

只是這一戰能贏?葉留宗心中憂慮大作。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