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主導權

第十四章 主導權

什剎海乃是北京避暑勝地。

此刻卻有一種不勝煩躁之意,無數鳴蟬拼命的嘶吼着,宣告他們最後的生涯。

什剎海一處涼亭之中,三根釣竿深入水中,上面的浮標上下拉動,顯然下面已經有魚上鉤了。但是垂釣的人,卻沒有注意到。

李賢,王文,劉球三個人。靜靜坐着。涼亭之中沒有人,但是外圍卻有錦衣衛層層保護。

這是朱祁鎮對內閣成員的待遇。

也就說,內閣大員出入都有錦衣衛負責保護。

當然了,這些大臣也知道,這些貼身護衛依仗之中,也有皇帝眼線。

但是那又如何?總不能推辭皇帝厚愛吧。

就好像朱祁鎮知道大臣私下聚會一般,大臣們也沒有想過瞞着皇帝。所以他們所謂的密談,也不算太秘密。

劉球實在忍不住了,說道:“徐有貞這個小人,他不知道規勸聖上,還做出此等事來?”

劉球帶着幾分怒不可遏。

卻是因爲徐有貞的文章,實在是無懈可擊,如果真有漏洞,劉球早就將這文章噴一團渣滓了。

真因爲無法辯駁,才劉球那麼生氣。

如果皇帝沒有其他心思,修《大明會典》的並沒有什麼事情。但是皇帝的心思,或許別人不知道,內閣這些人與皇帝幾乎朝夕相處,皇帝的心思,他們幾個人都能猜得出來。

正因爲如此,他們纔不想皇帝的心思得逞。

如果說,徐有貞沒有猜出皇帝的意思,他們纔不相信的,而徐有貞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卻沒有文官覺悟,反而去迎合皇帝。

每一個文官大佬都明白一件事情,祖制是什麼?或者說他們真在乎祖制嗎?

不在乎。

說起來,破壞祖制的行爲文官做的也是不亦樂乎。

就好像這一件事情的開端,不就是皇帝想用祖制來裁定官員,而文官不答應而已。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本質上,就是他們背叛祖制。

文官之所以這麼推崇祖制,並非祖制真有什麼萬年不易之理,而是用他來限制君權。

從文官角度來說,限制君權是他們面對的萬古不易的問題。

在漢唐用來限制君權的是天意。只是在大明,用來限制君權,就是祖制了。

比起制度上的一些問題,皇帝的權力不受限制。纔是最大的問題。

一個皇帝胡作非爲,能給天下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前代已經有不知道多少皇帝做出了示範。

所以皇帝的權力必須有能限制。

但是具體該怎麼限制?對於各個皇帝有不同的辦法。

但是朱祁鎮這裡,卻不得不承認,那就是就權力而言,擊破瓦刺之後,朱祁鎮的權力邊界無限延伸。

甚至要超過仁宗宣宗皇帝,直追太宗皇帝。

想要超越太宗皇帝或許不可能,畢竟朱祁鎮不可能比得上,從生死之中殺出來的太宗皇帝。但是問題是,即便比不上太宗皇帝,就已經讓百官膽寒了。

看看太宗皇帝對文官做了什麼事情?

有多少大臣,都在詔獄裡面待過,還有解縉的死亡更是如此。

而且他們也知道,當今陛下登基之後,對文官集團並不能算得上友好,別的不說,單單從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之爭就可以看出來。

在朱祁鎮登基之前,兵部幾乎將五軍都督府給架空了。

但是這一切有利於兵部的變化,從當今陛下親政以來,這種變化就停止。而今五軍都督府重振。正統勳貴再次立起來,雖然比起之前開國勳貴與靖難勳貴,要差了許多,但是正統勳貴之中,也是有一些很多文官都不港輕視的大佬,孟瑛,楊洪,石亨,郭登等人,看起來在政治上老老實實的。

但是能打仗的老虎,與不能打仗的花貓,還是不一樣的。

而這樣皇帝又打破了祖制的限制,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這種未知他們實在惶恐。畢竟皇帝多離經叛道之舉。

他們所做所爲,並不是爲了與皇帝作對,而是要將大明國策維持在正常的軌道之中。

洪武年間,武貴文賤的局面再也不能回來。

而徐有貞也是進士出身,也算是士大夫集團一員,如此背叛士大夫集團,在劉球看來,說他是小人,還是輕了。

李賢說道:“兩位前輩,而今看來,這《大明會典》是不可能不修了,下面的關鍵就在於讓誰修。”

王文心領神會說道:“如果大事,非重臣不可,而稱得上重臣的,無非,曹公,於公幾位,而這幾位都是從道不從君,縱然當今陛下有萬般手段,也不可能讓他們屈服。”

劉球沉吟一會兒,說道:“如果這都不行的,我辭去大學士一職,去翰林院修書也不是不行。”

朱祁鎮登基二十多年了,當初老臣凋零的差不多了。

李賢說道:“劉前輩的心意,晚輩能夠體會,只是以晚輩之見,咱們這位陛下,不是一個硬來的人。”

如此說罷,劉球與王文都點頭。

這一點,朱祁鎮並表現出來的風度,讓他們也沒有什麼話說。

雖然朱祁鎮有很多奇思妙想,讓他們這些老臣吃不消,但是大多數時候,朱祁鎮都願意按照遊戲規則來辦事。不會因爲羣臣有些地方冒犯,而打擊報復。

王文忍不住感嘆,說道:“抑庵公可惜了。這一件事情要不要與其他人通通氣。”

抑庵公就是王直,如果王直還在,其實王直纔是修大典最好的人選。

李賢搖搖頭說道:“還是不要了。”

內閣之中分工也漸漸形成了,而今內閣之中,李賢總理大政,楊洪與羅通兩人負責改衛爲縣的事情,甚至劉定之也參與進去一部分。

除此之外,劉定之還負責各地錢糧,以及賑災事務。至於丈量田地,卻是由劉球與王永和負責。

王文主要管的就是京察與吏治。

說起來,內閣大學士的分工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除卻首輔總領朝政不變之外,其他事情彼此管轄的事務也是有牽連摩擦的。

就好像是劉定之主管錢糧,但是其他內閣大學士都不能過問了?也行的。在職權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插手別人的權力範圍,並不是一個友好的態度。

李賢能在內閣之中迅速站穩腳跟,就是迎合了王文與劉球的政治態度,在內閣之中三人抱團,再加上其他搖擺不定,還有李賢的首輔地位,就有佔據了上風。

畢竟楊洪從來不參和文官的事情,劉定之是陛下的死忠。羅通也有幾分桀驁不馴,王永和似乎與他負責的工部事情差不多,沉默寡言。

想將這些人牽頭在一起,也不是一個容易的人。

不過李賢不願意這樣做的原因,卻不是不容易將人拉過來,而是擔心內閣抱團,反而讓陛下有一種被逼宮的錯覺。

總之,李賢秉承中庸之道,一方面反對朱祁鎮太過激進的做法,另外一方面他也不行太過激進的反對。

能將事情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悄然無聲的過去了,就最好不過。

三人在什剎海的溝通,很快就反應在明報之上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二章 大武學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
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二章 大武學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