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

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

隨即他乘坐馳道上的馬車向北京而去。

他是朝廷宣詔來的,雖然沒有官身,但是卻能乘坐驛傳。只是北京附近的驛傳都已經通過馳道進行了。

雖然朱祁鎮一直想將馳道民間運輸化。就好像是火車一樣。

但是最後,卻發現馳道的運載量,運營成本,管理問題,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不過僅僅能將所有驛傳都通過馳道進行,大規模運輸的時候,還需要臨時加強。各驛站參與保養才能保證大軍或者輜重,一天兩三百里的行軍速度。

即便如此,孔希路已經決定很稀奇了。

到了北京之中,更是誠惶誠恐之極。

因爲他來到京師第一件事情,就聽說了,他的本家,前任衍聖公已經被朝廷明正典刑處決了。

不僅僅讓天下人認識到了皇帝變法的決心。同時也將孔希路嚇得 兩股戰戰。

在北京的第一夜,他並沒有睡着。

而且這一夜,他聽見了很多聲音,第二天起來之後,才知道,卻是當天夜裡月食了。而這個月食正是貝琳所預言的。

這其中意義,孔希路沒有多想,也沒有心思多想,他都在想第二日要見的皇帝。

禮部並沒有怎麼培訓孔希路。

畢竟孔家的家傳還在,宮廷禮儀就是其中一部分。雖然大明而今的禮儀與洪武朝有些變化,但是變化不大。

所以當天下午,就到了孔希路覲見的時候了。

孔希路跟隨這一小太監走進宮城之中,快到了乾清宮的時候,才聽見小太監叮囑道:“進去之後,少數話,多磕頭,不要多停留,皇爺昨天看月食,沒有睡好。你早早退去,皇爺也能打個盹。”

孔希路不敢多話,連連點頭。

到了他進去之後,孔希路縱然心中緊張的不得了,但也行禮如儀,並沒有出什麼差錯。

朱祁鎮看孔希路滿頭白髮,眼袋低垂,整個人有一股書卷氣,還真與孔子畫像上有幾分相似。

說道:“起來吧。坐。”

孔希路答應一身,淺淺的坐了半屁股。

朱祁鎮說道:“孔弘緒的事情,你可知道?”

孔希路說道:“臣已經知道了,臣爲孔家出了此等敗類,慚愧無地。”

朱祁鎮說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今皇家子弟,也不可代代富貴,唯獨孔子之裔,能夠千秋萬代享受富貴。你以爲是爲什麼?”

孔希路說道:“是先祖聖德。”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如此,孔家能守德,則天下間,即便是朕敢加一指於孔家乎?而孔家如果不能守德,反而沾污夫子之德,休怪朕爲夫子清理門戶。”

孔希路說道:“請陛下放心,再有如此之事,臣不用國法,先行家法,不會令之有辱家風。”

朱祁鎮聽了,感覺有些不舒服。

雖然有很多地方,家法凌駕在國法之上,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如此明確的在他面前說。

朱祁鎮雖然不舒服,也沒有什麼可發作的。

因爲他知道,他殺孔弘緒,並將南宗代北宗,其實已經是對孔家懲罰的極限了。

歷史上的孔弘緒也是東窗事發,但是怎麼樣,不過,廢除爵位,令其弟代理,等孔弘緒老了,居然因爲遷善改行,復其冠帶,並衍聖公傳承依舊在他孔弘緒這一支的。

就能看得出來,朝廷在處置有關衍聖公的犯罪的時候,是何等謹慎與寬容。

朱祁鎮的權威比歷史上明代皇帝要大多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適可而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可能因爲他不喜歡,就處罰這個孔家南宗家主。

雖然有小小的不襯意,朱祁鎮覺得這個孔家南宗家主,總體上是見過風雨,知道該怎麼辦事的,既然識趣就行了。

畢竟,朱祁鎮對孔家也沒有什麼期望,只需識趣就行了。

不要像孔弘緒那個蠢貨,爲了一點點錢財,就自己的捲進大風暴之中。

朱祁鎮說道:“孔子的祭祀,不可一日有缺,你就去禮部,讓禮部派人送你去曲阜,記住朕說的話。否則,朕能殺一個孔弘緒,也能再殺一個。”

“臣明白。”孔弘緒說道。

朱祁鎮說道:“懷恩送一送衍聖公。”

懷恩上前說道:“衍聖公請吧。”

孔希路聽了衍聖公這三個字,心中一陣歡喜,歡喜之中,又是一陣恐懼。

在此之前,孔希路最擔心的是,這爵位飛了,要知道,雖然孔弘緒有罪,但是北孔還有一大家子人的,個個都有希望繼承爵位。

而今這個衍聖公坐穩了,他又擔心,皇帝剛剛說的話了。

只是他有很多不明白,卻不能讓皇帝給他解釋。

孔希路眼睛一瞄,就看向了懷恩。

等懷恩送他出來之後,孔希路行禮道:“公公,孔某不過是山野鄙人,什麼都不懂,而今承蒙祖蔭,爲衍聖公,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還請公公指點。”

隨即拿了一個五十兩的銀元寶,就要塞給懷恩。

懷恩微微一笑,說道:“如今肯收衍聖公的銀子。衍聖公有什麼不明白的,儘管問便是了。”

懷恩纔不是清廉如水。只是朱祁鎮對身邊的規矩是很嚴的,懷恩雖然是一個閹人,但是卻是大內太監第一人。

雖然而今的太監遠遠比上王振在的時候了,但是依然朝廷之上重要的人物,故而朱祁鎮是按照幾位大學士的每年進項給懷恩發俸祿了。

再加上他在御前時間最長,各種賞賜都是少不了他的。

於是懷恩一年有萬餘兩的收入。纔看不上這區區五十兩的。而且懷恩知道朱祁鎮讓他送人,就是讓他與孔希路談談的。

這已經是主僕之間的默契了。

畢竟,有些人在皇帝面前是不敢說話,或者有些話不敢說的。

此刻讓懷恩去與他們私下談談,就會有新的收穫。

孔希路就是這樣一個人。

孔希路謝過懷恩,問道:“前任衍聖公到底是怎麼壞事的?”

孔希路而今也大半歲數了,雖然沒有在朝廷之中混過,但也不是單純的認爲,前任衍聖公是因爲濫殺無辜之事被殺的。

不是說,濫殺無辜沒有罪,而是朝廷有八議,前任衍聖公決計是罪不至死。

懷恩說道:“孔弘緒這小子根本是一個傻子。有些事情是不是他能摻和的。”隨即將其中內情,或能明說,或暗示給孔希路。

孔希路這才完完全全明白,這個問題他之前並非沒有想過。他心中早就琢磨,只是沒有懷恩說的這麼透徹而已。

孔希路繼續問道:“皇爺希望我去了曲阜怎麼做?”

懷恩說道:“皇爺的心思,我怎麼好揣摩的。”話雖然這麼樣說,但是懷恩繼續說道:“不過,以我之見,皇爺已經告訴了。你們老祖是因爲什麼流傳千古的,你們要子孫相乘,而不是一直想着金銀,土地,山東一省容不下一個孔,這像話嗎?”

孔希路心中一動,他暗道:“這難道就是陛下不取北宗其他人來繼承衍聖公之位的原因?”

他越想越覺得就是這個原因。

無他,不管北宗誰繼承了衍聖公,對這樣的家業,決計是善財難捨,除卻了南宗的人,南宗與北宗在歷史就不是太和睦的。而今更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北宗龐大的家業,他也是有所耳聞,但是他並不在乎,即便沒有了這些家產,尚且有二千大頃祭田,還有千餘頃學田,就是一個龐大的家產,比南宗而今的狀況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要能將衍聖公的位置掌握在手上,就是最大的勝利。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八十章 經筵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八章 斷事官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五章 新內閣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八十章 經筵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八章 斷事官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五章 新內閣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