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輿情

第四十章輿情

這也是黎思誠爲什麼冒的與大明開戰的風險,也要寸步不讓的原因。

因爲對於任何坐在升龍城之中的人,北方前線,是沒有讓步的空間的。

但是對於大明來說,廣西前線的重要性,又是降低了不知道多少。

北京距離前線有多遠?近乎橫穿了整個中國才能達到,前線到北京傳遞一次消息,就要大半個月。

其次就是廣西前線後面乃是錢糧重地嗎?

不是,如果是錢糧重地,如何會分給土司?

這些土地在大明眼中,根本就是偏遠雞肋之地。

大明在廣西而今駐軍超過了十萬,但是要知道在大藤峽之前,全省雖然有十幾個衛所,但是總數也不到十萬,真正堪戰的也不過兩三萬而已。

即便讓朱祁鎮來選,廣西全部駐軍也不該超過五萬。

畢竟是次要方向的次要戰略重地。

大明而今的主要戰略方向依舊是西北,而西南方向一直都不是大明的戰略重點,而與雲南相比,廣西又是次要的。

畢竟雲南與中原只有貴州驛道相連,一旦出了問題,很容易丟失整個雲南。但是廣西卻不一樣了。

廣西有廣東支撐。

即便有所挫敗,也能很快還以顏色。

所以廣西是次要的次要。

這就說明,在大明體量上大明雖然對安南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具體在廣西這一點上,安南反而有主動權。

如果朝廷步步退讓,那麼就是助長了安南的囂張氣焰,恐怕到那個時候,求邊境安堵都不可能了。

楊洪看了李賢一眼,說道:“首輔所言,固然不錯,但是傳出去,卻要羣情激奮的。卻不之地下一期明報紕漏之後,天下人如何看我們這些內閣大臣。”

報紙出現不過一年時間,卻深深的鑲嵌進入大明的政治生活之中,言官們的權力似乎受到一些限制。

畢竟之前言官的主要是勸諫,報紙分擔了他們一些權力。

只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似乎言官加上報紙,乃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

於是大量言官將自己的意見發表在明報之上了,一瞬間明報成爲輿論爭奪的主戰場。

這對文官大佬們來說,也是新的體驗,新的遊戲玩法。

李賢提前感受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對言官們似乎失去了控制了。或者說不能說失去了控制了。

而是控制不如之前那麼緊密了。

雖然還沒有到明後期,言官與首輔之間,近乎冰火不同爐的局面,但是李賢也不得不花費一些事情,面對明報上面各種意見。

當然了,很多意見未必是對着李賢卻的,有些聲音是或明或暗的抨擊皇帝一些政策。

但是這些事情,也是要李賢來處理的。

畢竟沒有人會指名道姓說皇帝,作爲內閣首輔自然要爲皇帝承擔下來一下。

這就是內閣首輔的雙重性質,在百官面前是皇權的延伸,在皇帝面前卻是百官的代表,做得好了,就是內外和順,政通人和。

做的不好了,那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而李賢覺得,他似乎要走向後者了。

一方面是皇帝奇思妙想,離經叛道。另外一方面報紙讓很多隱藏在政務奏疏之中的事情,公開化,透明化。如此一來,李賢也少了很多左右騰挪,縫合彌補的空間。

就今日這一件事情。

大部分底層文官不會理解李賢所想到,一二三點苦心,只會看見我大明開國以來,攻不克戰不勝,雖然有所小敗,但是很快就挽回局面了。

軍功遠邁漢唐,唯有安南小國,不自量力,夜郎自大,屢屢犯境。朝廷不思大軍懲戒,反而屢屢退讓,定然是有奸邪在朝。

而這個奸邪是誰?

就不言自明瞭。

李賢的位置也不好過,他在朱祁鎮面前做出很多維護士大夫集團利益的舉動,但是百官是看不見的,能看見都是皇帝很多舉措,李賢並不能阻止,也就是不能匡扶皇帝。

對於,這種引報紙而引發的輿論風潮。朱祁鎮也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朝廷做事本來就不可能偷偷摸摸的,很多重要奏疏都會登在明報之上,對整個天下吹風。

而且朱祁鎮也相信,他要做的事業,不管是被多少人詆譭與反對。總就是一件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事情,是可以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天下品點的事情,是可以放在歷史之中,任後人評說的事情。

雖然因爲而今的政治原因,朱祁鎮不願意撕破臉,並不是說朱祁鎮就會一直將自己的政治觀點隱藏起來。

總有一日大白於天下。

而明報之上,看似轟轟烈烈,你方上罷我登臺,但是真正幕後黑手,就是商輅,是朱祁鎮。

這一切都在朱祁鎮的控制之中。

商輅在朱祁鎮要求之下,保持持平的態度,近乎沒有態度,只要文章合格誰都能登上明報,以至於管理員權限不用,讓很多人以爲沒有管理員權限了。

只是面對輿論對而今安南之戰的反噬,朱祁鎮一時間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了。

這是一個命題,即便是放在後世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朱祁鎮只能先放放。

朱祁鎮說道:“首輔以爲如何?”

李賢的臉色有一些慘淡,說道:“臣無異議。”

朱祁鎮說道:“好,既然如此,這一件事情就此定下來了,與安南怎麼談,首輔你安排禮部負責,同時也要聯繫占城,老撾等國,分安南之兵。”

“是。”李賢說道。

朱祁鎮的目光看向劉定之說道:“五百萬。”

劉定之說道:“陛下,戶部倒是有,只是欽天監預測今天的天氣不同往常,恐有大災,請陛下三思。”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讓欽天監來見朕。”

說實話,朱祁鎮並不是太相信欽天監的判斷。因爲欽天監在很多時候,用各種危言聳聽的異象來解釋災異。

但是朱祁鎮作爲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如何會信?

去年算得上中年,朝廷的財政收入沒有減少多少,雖然也減免了不少地方錢糧,但是朝廷稅入的總數並沒有受到影響。

這一部分就是從各地新丈量出來的土地,以及衛所土地劃給了地方之後,增多的賦稅抵消了。

這也是未來會一直增長的稅入。

直到朱祁鎮完成對全國的清丈,已經對衛所的裁撤,到時候每年能有多少萬石糧食,卻是朱祁鎮不敢輕易判斷的數字。

所以戶部還是有錢的,五百萬兩的軍費,雖然多,但是總體上還是能掏出來的。

朱祁鎮對楊洪說道:“廣西與雲南的兵力夠嗎?”

朱祁鎮說道:“那就催催。”他微微一頓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海運水師負擔朝廷漕糧,也不能一直在南方,而且海運水師而今也不單單承擔漕糧運輸,其他的事情也很多的,以朕之意,是否設立北洋水師總領海西,海東,日本,遼東,山東,江蘇,各省水師,並肩負起海運轉運之任。”

“另外設南洋水師,總領浙江,福建,廣東,南洋衛,舊港宣慰司等地,負責南洋事務。”

這個想法,朱祁鎮並不是現在纔有的,說起來所謂的南北洋水師,其實對海運水師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是改一個名字而已,但是南洋水師卻是另外的事情了。

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百章 馬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二百章 馬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十六章 海漕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
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百章 馬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二百章 馬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十六章 海漕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