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

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

太陽從東邊一點點向最高處爬升。

還是當初那一座山峰。此刻上面張燈結綵,擺上了供桌,丘浚一身官服。坐在太師椅上。四川遊擊許貴護衛在身側,身邊也有三個百戶護衛。雖然有三百多人護持,但是比起其他土司待來的士卒,還不到十分之一。

丘浚也明白,他在松潘城之中的小動作,也未必能瞞得過所有的人。

但是松潘土司畢竟不是一個整體。

他們也不可能消息完全互通。

他們擔心在這個儀式上鬧出什麼事情來,自然要多帶一些人而已。

不過,時間有一點緊,僅僅十日,也帶不了多少人來。

只是丘浚一直等得東西沒有來。

他暗暗想道:“難道出了什麼意外?或者是時間太緊了?”不過他細細推敲一番,覺得不應該是出了什麼事情。

畢竟京營精銳,對付松潘這一點土司兵,都有牛刀殺雞之感,不應該會陰溝翻船。

可能就是時間太緊了。

不過,丘浚還是有備案的。只是備案畢竟沒有原計劃好。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風塵僕僕的過來,將一個匣子,雙手捧給了丘浚,丘浚拿過來一看,臉色輕笑,說道:“好,範將軍何在?”

“小的來的時候,將軍正在骨鹿寨修整。”這個信使說道。

丘浚說道:“好,賞銀十兩,你下去休息吧。”

十兩賞銀已經是這個士兵近乎一年的餉銀了。

“吉時已到。”一個人高聲大喊道。

丘浚也出列,與這些土司站在一起,就在供桌之前。正欲宣讀誓詞。丘浚說道:“慢,如此大事,僅僅有三牲祭祀,未免有些怠慢了。”

衆土司不解道:“大人的意思是?”

這些土司在邊荒之地,又靠近藏區,很多人都是藏族人,他們對於人殉,人祭之類的事情從來沒有什麼感覺。

但是他們記得大明官員不喜歡聽這個,今天這個難道不一樣嗎?

丘浚說道:“我帶了一物,正好祭祀鬼神。”隨即丘浚一揮手,立即將剛剛那個匣子拿了上來,打開,將一顆人頭放在供桌之上。

“爹-------”一個人大叫說道。

正是骨鹿寨的少寨主。他拔刀就欲上前,卻被其他土司拉住了。

但是即便如此,這裡也是劍拔弩張。三百士卒在丘浚身前列陣,而其餘土司士卒,也都紛紛準備動手。

“大人,你這是何意?”當初那個老土司問道。

丘浚說道:“祭祀鬼神,自然要上好的祭品,我記得我召集的時候,說是各地土司到,而這個人是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格與諸位並列,有辱於我,就是有辱於朝廷,我的臉面不要緊,但是朝廷的臉面卻是不可丟的。”

“故而借他人頭一用,並且從今之後,松潘土司只有十二家了。骨鹿土司除名。”

“大人之前可沒有說這個話。”老兵土司說道。

丘浚說道:“對朝廷恭敬之心,乃是一切談判的前提,有人搞錯了,本官自然要糾正一二,而且朝廷的恩惠,也不是尋常人能得到的。”

“你們要想清楚。”

老土司聽了之後,說道:“我等明白了。”老土司轉過頭來,看着骨鹿寨少寨主,輕輕一揮手,立即有人上前,一刀捅了進去,這位少寨主也是一位勇士,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被他視爲自己人給捅了。

他來不及反應,就倒地身亡。

一時間山上響起一陣廝殺之聲。骨鹿寨帶來的百餘人,也被其他土司一併動手,給清理乾淨了。

不過一會兒功夫,骨鹿寨父子兩人的人頭,就被放在供桌之上了。

之所以這些土司如此快的翻臉。卻是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自然是土司之間間隙不淺,除非脣亡齒寒的局面,否則沒有那個土司願意爲另外一個土司頂雷。

而骨鹿寨主的人頭就在這裡了。說明骨鹿土司就已經不存在了。

難道他們還要爲一個死人,與大明動武不成。

其次,就是被丘浚給震懾住了。

丘浚都知道在這麼段的時間之內,滅了骨鹿寨,必須翻過雪山才行。大明能翻過雪山,自然也是能攻到他們每一處山寨之前。

再有就是總體來說,丘浚的條件,對松潘土司還是比較寬鬆的。

對這些大土司來說,這樣的條件也是他們難以拒絕的。

所以,這個時候捨棄骨鹿寨主也是必然了。

對丘浚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局面。

朝廷能殺骨鹿寨主,自然也能對其他寨主開刀,而這幾個大土司放棄了骨鹿寨主,自然也莫放棄了很多小土司。

想來這些小土司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與朝廷靠攏。

有這些人在,大明對松潘山區之中,也不是兩眼一抹黑了。如此一來其他工作也就容易做了。

之後的祭祀並沒有出什麼幺蛾子。

祭祀過後,丘浚寫了奏摺,並請各位土司聯名,上奏朝廷。內容自然是松潘平靖,還有請聖安。

並且丘浚也令各家出了二千多匹馬匹作爲貢馬,送入京師。

松潘這裡的土司本來就有貢馬義務,不過已經斷絕不知道多少年,才一下子有這麼大的數目,這些土司有的一年一貢,有的兩年一貢,每年松潘地區能有幾百匹貢馬就不錯了。

解決了松潘土司的問題。這一條商路就算是打通了。

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設立關卡,已經過所,驗所。這一系列機構都是要配合茶引制度。

凡是要販賣茶葉,都必須賣茶引,也就預先交茶稅,然後帶着茶引與茶葉運輸,在路上官府有權力檢查。

如果沒有茶引,就是私茶。

販賣私茶的罪名,與販賣私鹽等同。

當然實際執行之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卻是另外的事情。

而松潘這裡,是丘浚清理四川茶務的最好一程。整頓好松潘之後,四川的茶葉就能源源不斷的進入青海了。

丘浚又讓許貴暫且擔任松潘副總兵。至於松潘設不設總兵,卻要京師決斷,而今許貴也只是暫代。

在丘浚看來,許貴帶的四川兵,比京營差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最少還像個樣子,否則四川方面也不會派許貴出來丟人。

鎮守松潘許貴還是能做得到的。

這一切都結束之後,丘浚稟報于謙。

于謙立即下令,讓丘浚帶着範廣所部,立即北上,與于謙一起,巡視西寧。

畢竟茶馬貿易,從來不是大明一方面的問題。而是兩方面的問題。

丘浚做事的時候,于謙也沒有閒着。而且今年西北大旱,于謙整理各地茶葉走私之餘,還巡視了各地水利工程,以及馬政等等的。

所以,于謙比丘浚更忙。

當明軍前線的大好消息傳來,于謙立即感到這是一個機會,借朝廷大勝瓦刺的餘威,震懾西番這些地頭蛇。重新清理商道。

而對於這些地頭蛇,不可能空口白牙的去談,自然要帶兵震懾,故而於謙一直在等範广部回來。

于謙也覺得京營的實力,遠勝於其他各路邊軍。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了。

五千士卒每年最少五六萬兩銀子才能維持,要知道西北各鎮,很多一年的撥款都沒有五萬兩。

雖然說他們有屯田,但是衛所的屯田,這念頭是什麼鳥樣,誰不知道?

所以說,京營的戰鬥力,其實都是用銀子砸出來的。

而今這一部歸爲于謙管轄,要從陝西走賬,西北本身就是窮地方,這麼大的開支,令于謙頭疼之極。

他這才理解朱祁鎮爲什麼要命一般要錢。

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章 議政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九章 蹇公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
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章 議政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九章 蹇公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