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

“啪。”一聲清亮的聲音響起。

是靜鞭聲。

隨即鼓樂齊鳴,有大象作爲前導。朱祁鎮在侍衛簇擁之下來到了寶座之下。

此刻陽光從東方升起,打在朱祁鎮的盔甲之上,一時間金光瀰漫開來,家好像是一具金甲天神一般。

一時間羣臣先是一愣,隨即炸開鍋了。

皇帝上朝衣着,自然是有規定的,而今朱祁鎮居然穿了一身甲冑來上朝,羣臣怎麼不吃驚。

朱祁鎮剛剛坐定。

就有人出列說道:“陛下,臣有奏。”

朱祁鎮一看卻是左都御史劉球。

頓時有些頭疼。

因爲劉球是一個硬骨頭,就是他自己覺得有一番道理,並很難說服的人。

之前,朝中的最硬的骨頭,就是李時勉。而今就是劉球。

朱祁鎮不大習慣劉球,但是不得不容着劉球。

畢竟這些御史言官的彈劾,有很多都是亂說話,朱祁鎮自然不大喜歡,甚至觸及朱祁鎮的痛處。

都察院作爲大明的監察機關。都察院是否能良好運作,對大明吏治有直接的影響。

所以,朱祁鎮固然不喜歡劉球,但是劉球已經坐在都察院位置上發揮自己的能力,很多大案要案,都是劉球辦的。

地方官員遇見劉球更是覺得遇見了閻王。

老劉皇帝的面子都不給,自然不會給他們面子。

正因爲朱祁鎮在王振之後,對都察院放權,都察院查案,楊溥調整人事,這纔將大明吏治挽回了一波。

所以看在這上面,朱祁鎮對劉球更加容忍了。

但是容忍歸容忍,但是朱祁鎮大大想見劉球。畢竟誰也不想見一個說話難聽,恨不得將唾液噴到你臉上的人。

只是朱祁鎮並不知道,歷史上劉球就是面爭王振,王振惱羞成怒,將劉球肢解而死。

也是朱祁鎮對文官整體上秉持寬鬆的政策,比如尊重內閣決議,尊重政府流程,還給所有來拜見他的官員座位。

一般情況下,朱祁鎮不會遇過法度去幹涉什麼事情。

雖然朱祁鎮會暗中調整各種很多事情,讓事情走向在朱祁鎮的掌控之中。但是外人看不出來。

朱祁鎮登基以來,沒有打過任何一個大臣的廷杖,很多新晉文官連廷杖大抵都忘記了。

也正是如此,劉球比歷史上更加強硬。

畢竟誰也不是傻子,有賢君纔會有直臣。朱祁鎮能包容,劉球纔有底氣犯顏直諫。

朱祁鎮說道:“劉卿請講。”

劉球出列,行禮說道:“陛下,祖宗法度有一定之規,陛下臨朝當穿冕服,陛下戎裝臨朝,以奇裝異服以示天下,臣恐天下人有誤陛下。”

朱祁鎮明白,劉球說的天下人有誤陛下,其實說天下人都覺得,這個皇帝是一個不曉得輕重的人。

或者乾脆是異服癖。

朱祁鎮說道:“劉卿問的好,朕正有一件事情要說。”朱祁鎮轉過頭來說道:“範弘。”

範弘立即上前幾步說道:“奴婢在。”

朱祁鎮挺直腰桿,坐在龍椅之上,四面不搭,只是將手放在兩側的迎手上,說道:“念。”

範弘雖然是太監,但是有一個外號叫做:“蓬萊仙人。”風範雅緻之極,他很明白朱祁鎮要他念的是什麼?

範弘立即從御案之上拿出一封奏摺,立即站在臺階上面,聲音清朗,一五一十的唸了起來。

範弘的聲音看似不大,但是整個廣場都聽得清清楚楚的。

這奏摺不是別的,就是瓦刺也先上奏請大明公主,並請放開互市等的奏疏。

也先有意試探,言語之間,自然不會有多少恭敬

但是他覺得這語言之中的不恭敬,在羣臣聽來,就是挑釁。

這就是認知的錯誤。

在也先看來,瓦刺領地,南抵長城,北盡北海,東到海西,西到西域,幅員千里,不下大明,四十萬鐵騎,縱橫天下,是有資格與大明分庭抗禮的。

所以他這分奏疏之中,這種分庭抗禮的姿態,有意無意的流漏出來。

這已經讓很多文官憤怒。

特別是那些年紀輕,官職小的官員。

他們剛剛進入官場之中,對很多事情還不清楚,但是對四書五經卻是很精通的,他門不去管瓦刺實際情況如何?大明的準備如何?他們只是知道天無二日,國無而主,瓦刺如此狂妄,簡直是在侮辱大明。

所謂的主辱臣死。

更不要說,還要求娶公主。

說實話,大明士人自己都不想娶公主,但區區瓦刺想娶公主,卻是妄想。有些老成的官員,也都閉嘴了。

畢竟昨天內閣的情況,他們都有所瞭解。

其實同樣的事情,脫歡也做過的,太皇太后自然是回絕了,但也沒有做什麼多餘的事情,只是當今這一身戎裝,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的表示了。

他們即便有些擔心,也不敢說什麼,只是擔心的看着站在前列的曹鼐。

這些人大多都是曹鼐的人。

此刻他們都擔心的看着他們的主心骨,他們感覺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卻沒有想到不好過到什麼地步。

就在範弘剛剛唸完的時候。

“陛下,臣有奏。”

“陛下,臣有奏。”

一個個言官准備出列上奏,大明選言官的標準,就是年少中進士的,也就是這些年紀輕,只憑一腔熱血辦事的人中,言官數量最多。

朱祁鎮手一按,立即響起兩聲響鞭之聲,場下頓時安靜下來。

朱祁鎮問劉球說道:“劉卿,以爲此事當如何處置?”

以劉球的政治智慧,未必不知道朱祁鎮言下之意,但是他卻不能違心說話,說道:“此等狂悖之言,當打回去,朝廷下旨訓斥瓦刺。令其認罪。”

朱祁鎮說道:“好,劉卿所言極是,但是而今有人卻不是這樣認爲,他居然想答應瓦刺和親,讓朕,不讓天下男兒,託庇一女子衣帶以保太平。”

“或許有些人能忍,但是朕決計不能忍。”

朱祁鎮按劍而立,說道:“太祖立國到而今,已經八十於餘載,從來沒有此等事,太宗遺訓: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太宗言尤在耳,朕即便是不肖子孫,一不敢違背。”

“曹卿,你說對不對。”

曹鼐心中嘆息一聲,跪在當地,免冠叩首說道:“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政治上有什麼對錯,不過是立場而已。

就好像朱祁鎮現在謀劃的將南直隸大卸八塊,也不是祖訓允許的。

曹鼐是內閣首輔,朱祁鎮拿曹鼐當丞相看,曹鼐就可以當丞相的家,只要朱祁鎮願意放權。但是大明的體制中,大學士總就不是參政知事,內閣首輔,也不是宰相。

朱祁鎮想拿下誰,只要一紙文書就行了。

曹鼐是沒有反抗之力的。

如此曹鼐又有什麼好說的。不過認罪而已。

朱祁鎮說道:“好,念在東里公的情分上,朕不爲難你,免去內閣首輔,剝奪一切加銜,貶爲雲南巡撫,卿到了雲南好好反省。”

曹鼐聽了,鬆了一口氣。

他是真鬆了一口氣 ,他原本以爲朱祁鎮這麼大的陣仗,處罰一定很重,比如充軍,發配,剝奪出身文字。等等。

卻沒有想到,僅僅是貶官而已。

立即有太監上前,將曹鼐的一身衣服都給扒下來了,因爲曹鼐的衣服是賜服,此刻也在剝奪之中。

曹鼐心中想起與朱祁鎮相處的點點滴滴的,心中一時間感動,說道:“臣去也,今後請陛下多加保重。”

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
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