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李滿住

第十四章李滿住

亦失哈心中明鏡一般,說道:“老大人有什麼話,就說。我能解決的自然給你解決了,不能解決的。自然有朝廷給你解決。”

“你就放心便是了。”

李滿住雙手握住亦失哈的手說道:“好,就等老兄這一句話了,我女真苦着,並非別的,就是朝鮮。”

隨即將朝鮮與女真之間愛恨情仇,娓娓道來,其中更是添油加醋,似乎李滿住與朝鮮有不共戴天之仇。

亦失哈對女真與朝鮮那一點破事,從來是知道的。

對於朝鮮多次越境攻擊女真,而女真多次越境進攻朝鮮,這種事情。亦失哈也知道。

但是亦失哈對朝鮮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但是他知道,這都不是與朝鮮撕破臉的時候。

皇帝雖然沒有說,但是態度已經表明了。

亦失哈自然不會爲了女真,而得罪朝鮮。

而且據他所知,朝廷已經派了使臣去朝鮮,與朝鮮王商議航道的事情。

甚至亦失哈也能猜到,李滿住知道而今亦失哈也不可能爲了建州女真而懲罰朝鮮,如果能的話,朝鮮與女真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了。

朝廷每一次不是示意雙方,不許動刀兵,而那一次女真與朝鮮都是恭恭敬敬的聆聽聖喻,但是該捅刀子的時候,從來沒有心慈手軟過。

他不過是開出一個朝廷做不到的條件,向讓亦失哈知難而退。

只是他也太小看亦失哈了。

誰還不是一個老狐狸。

於是亦失哈打個哈哈,說了一番老生常談,全部正確的廢話。一時間賓主盡歡,但是任何實際的事情都沒有說通。

當夜亦失哈大漲旗鼓的見了一個人,就是凡察。

凡察對亦失哈可是畢恭畢敬的,畢竟凡察堅持在朝鮮境內與朝鮮軍隊對抗的時候,就是亦失哈暗地不少支持,凡察才能堅持下來。

而且即便退出朝鮮的時候,本部人馬損失不大,雖然比不上李滿住本部就有萬人之多,但是麾下也有兩三千壯丁。

更重要的是,李滿住對女真的統治更多是影響力,畢竟放眼整個東北女真人丁也是有幾十萬的,不過分割在一個個部落之中而已。

這一次曹義出征兀良哈,就徵召了長白山以西,黑龍江上游的衛所從徵。其實也是對這些女真部落的一次整合。

而且凡察的哥哥,猛哥帖木兒就是上一任建州衛指揮使。也就是說,猛哥帖木兒死之後,李滿住才奪取了建州女真的最高領導權。

細細說來,凡察一部未必沒有威望。

但是這一些威望,沒有實力支撐,就是一個屁。不過如果大明願意支持的話,這建州指揮使的位置,未必不會落到凡察手中。

亦失哈幾乎是赤裸裸的在威脅,沒有你李滿住,就以爲朝廷對建州女真沒有辦法?

亦失哈其實也沒有與凡察說什麼話,但是即便如此,這一夜對李滿住來說,也是不眠之夜。

李滿住思來想去,最後決定低頭。

第二日,李滿住恭恭敬敬的來拜訪亦失哈,一開口,就頌聖,似乎將陛下在海西築城之事。說成了大明皇帝朱祁鎮陛下,對女真的愛護之心。

果然是德被天下的大聖人。

不過,之後李滿住也說了他的一點小小的擔心,說道:“凡察這個孩子,我是知道,猛哥大人去的時候,他才十幾歲,如何能撐得起建州衛的擔子,這纔有了而今的局面,說實話,這孩子大概有些恨我。但是我也是不得已啊?”

李滿住正以手扶胸,滿臉悲愴之色,看上去不知道是爲了猛哥帖木兒之死而傷感,還是對凡察這個晚輩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到難過,其實他心中卻暗道:“大意了,當初沒有將這個小畜生給處理乾淨。這才遺禍而今。”

辛虧李滿住心中的感想,別人不知道,否則就會當初猛哥貼木兒近乎滅門之案,有了新的理解。

之前一直以爲是朝鮮勾結當地部落,殺了猛哥帖木兒一家,只有猛哥帖木兒的幼弟與一個尚在襁褓的小兒子,出門玩耍,才留下兩條命。

亦失哈雖然不知道李滿住心中是怎麼想的,但是決計不會被李滿住的表演給瞞過去。

亦失哈淡淡說道:“老大人之功,朝廷也是看在眼裡的,自然不會虧待老大人,而這建州女真已經有數萬之衆,僅僅當一個衛有些少了,人丁滋生也是好事嗎?朝廷已經準備將建州衛分爲左右兩衛了。到時候定然有老大人一個指揮使。”

這一句話,李滿住的臉上立即有些掛不住了。

在城府上,李滿住終究不是亦失哈的對手。

分爲兩衛的建州衛,與他自己掌控的建州衛,其中權力高下李滿住豈能不知道?即便建州衛之中,是有一些雜音,但是李滿住自信能按下去。

他本想要朝廷一個補償,沒有想到,朝廷居然想割他的肉。

其實這個想法是亦失哈在見到李滿住之後,才產生了,無他,李滿住翹尾巴了。

亦失哈因爲當年太宗妃子的情面上,叫一聲老大人,李滿住居然生受了。居之不疑,再加上李滿住本部人馬居然有萬人,如果會盟其他女真部落,數不定能拉出幾萬人馬。

亦失哈一直負責奴兒干事務,雖然主管招撫女真部落,但是對這種失衡情況,自然要留心,所以割李滿住一刀,亦失哈一直在想的事情,用凡察來制衡李滿住。

否則李滿住的實力再龐大下去,還真控制不住了。

當然了,殺雞還需要技巧,不要說硬生生的在李滿住身上割肉了。亦失哈自然有一番說辭,說道:“這建州衛的事情,老大人今後也可以交給公子來辦了,這一次朝廷在海西建城,老大人會有大用?”

李滿住說道:“大用,什麼大用?”

亦失哈說道:“而今要建的海西城,將來就是海西都司所在。海西都司初建,自然需要老大人來幫託一二,說不得,這海西都司就是老大人了。”

李滿住心中一動,說道:“老夫如何敢當?”這一句話,李滿住說的半真半假,所謂半假,就是李滿住其實很清楚,朝廷既然在此駐軍了。

那麼這個主官定然不是當地女真來當的。

但是半真,卻是他覺得,即便這海西都司的主官乃是朝廷派人來,也是需要一個熟悉當地的副手的。

想想,舍他其誰?

亦失哈說道:“老大人客氣了,其實還有一件好事?”

李滿住說道:“什麼好事?”

亦失哈說道:“朝廷給海西撥糧,每年十萬石。”

李滿住大喜過望,說道:“此言當真?”

十萬石糧食對大明朝廷來說,其實並不是大數目。

但是對女真部落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數目了。女真部落多以漁獵爲生,到不能說不耕種,一來東北氣候問題。這裡只能種植一季,其次就是農業水平的問題。女真的農業水平不行。所以女真糧食一項是緊巴巴的。甚至可以理解爲,糧食不夠吃,不得不去打獵打漁來補貼家用。

這也是爲什麼朱祁鎮一直要推行東北種稻的原因所在。

因爲在玉米,番薯這樣高產作物進入大明之前,稻米乃是最高產的,南方的畝產比北方高出一石。

就是稻米與小麥之間的區別。

而在只能種一季的東北,這一石糧食很可能就是能不能讓屯田支撐下去的關鍵,反正東北並不缺水。

對李滿住,這十萬石固然不可能全部落到他手中,但是落到他手中萬把石,就足夠他壯大部落了。

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十四章 遺詔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
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十四章 遺詔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