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

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

徐有貞的奏疏,從通政司到了司禮監,在司禮監被分開,徐有貞在外也算是一方大員了,但是他的奏疏不夠格直入乾清宮,故而分到了內閣。

內閣做了票擬之後,再送到乾清宮之中。

這些奏疏直接送到朱祁鎮面前,讓朱祁鎮批閱的話,那是朱祁鎮要做問答題,但是經過內閣票擬之後,就是判斷題了。

朱祁鎮覺得處理方案不錯,就批了,讓人下去用印,形成聖旨發下去,如果說不滿意,就打回內閣,再次票擬,如果怎麼都不滿意,就召集大臣御前會議。

所以,徐有貞的奏疏先到了內閣。

陳循拿來目錄單子一掃,先將徐有貞的摺子挑出來,立即票擬,讓人送到乾清宮。

今日還是大雪。

乾清宮暖閣之中,卻是溫暖如春。

朱祁鎮當初推行的煤球爐,在不知道多少能工巧匠的加工之下,變成了而今的樣子,暖閣之中,十幾平方的空間之中取暖效果最好。

雖然外面是大雪紛飛,但是朱祁鎮在暖閣之中卻是隻有單衣。

此刻門簾一挑,懷恩進來,將一封奏疏單獨呈上。、

朱祁鎮有些疑惑,在他的印象之中,內閣送票擬過的奏疏,都是一批一批的送,畢竟真正要緊事務,大部分都在朱祁鎮這裡。

大明九邊軍鎮總兵,鎮守太監,大明各省巡撫,大明六部五寺,都察院,五軍都督府,再加上南京留守,已經各藩王的奏疏,都是直接分到朱祁鎮這裡。

朱祁鎮看過之後,才下內閣處置的。

朱祁鎮問道:“今天只有這一封奏疏?”

懷恩說道:“陳老先生說,這一封奏疏關係重大,他不敢做主,請陛下聖裁。”

朱祁鎮打開一看,臉色陡變。說道:“錦衣衛是做什麼吃的?傳錦衣衛指揮使王裕。”

“是。”懷恩立即說道。

不過片刻王裕就來了,他來了之後立即跪倒在地上,說道:“臣拜見陛下。”

朱祁鎮讓懷恩將奏疏給王裕,說道:“如此大事,居然要讓遼東方面告訴我,錦衣衛就是如此做朕的耳目嗎?”

王裕接過奏疏一看,說道:“臣知罪,只是錦衣衛的大部分精力在邊疆,瓦刺,西南,乃至於南海,朝鮮向來恭順,幾年來又兩喪兩主,臣以爲朝鮮威脅降低,這才降低對朝鮮的關注度的。這都是臣的錯。”

朱祁鎮也知道,錦衣衛與東廠不容易。

不是他們不給力,而是朱祁鎮要求太高了,在後世信息時代,一個新聞傳出來,幾十分鐘之內,就能繞着地球跑幾個圈了。

但是在這個時代,消息的傳遞速度極慢,一個消息半個月一個月之後傳遞到朱祁鎮的耳朵之中,已經不錯。

甚至有些消息要經年之後,朱祁鎮才能知道。

朱祁鎮說道:“立即去查,查查這裡面所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然後查,朝鮮王是不是還活着。”

“是。”王裕立即說道。恭送送回奏摺,緩緩退出暖閣。他一出了乾清宮之後,就開始大步流行的走起來。

如果不是在宮中不能失儀,他都要跑起來了。

王裕之所以能坐穩錦衣衛指揮使這麼多年,就是靠着超強的行動能力,今天他被朱祁鎮訓斥了,對於錦衣衛來說,估計將會有好幾個不眠之夜了。

朱祁鎮卻等不及錦衣衛的回報了,馬上傳見了徐有貞。

徐有貞聽朱祁鎮召見,表面沉穩鎮定,但是心中已經是一片狂喜了。他似乎看見了青雲之階。

朱祁鎮見了徐有貞,當頭問道:“你說的是鎮定嗎?”

徐有貞說道:“臣曾經出使朝鮮,在朝鮮住過一段時間,在朝鮮國內還是有幾個朋友的,其中就有朝鮮名將金宗瑞。”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就是你奏疏所寫的,爲李瑈所殺的那個領議政。”

徐有貞說道:“正是。金氏一門幾乎全爲李瑈所殺,唯有金宗瑞的第三子,金承琉逃脫一劫,不敢在朝鮮國內住下去,因爲金氏在朝鮮延邊六鎮根基深厚,於是他來投奔於臣,臣才知道內情。”

朱祁鎮說道:“金宗瑞何以爲朝鮮名將?”

徐有貞說道:“朝鮮延邊六鎮都是金宗瑞打下來的,甚至建州衛前指揮使猛哥帖木兒之死,有人以爲是金宗瑞的手筆,而且他是朝鮮進士出身,乃是朝鮮莊憲王留下來輔佐恭順王。恭順王天不假年,又輔佐當今朝鮮王。”

朱祁鎮說道:“具體說說。”

雖然奏摺上說的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朱祁鎮還是想聽當事人詳細說明。

朝鮮世宗大王,也就是大明朝廷所謂的莊憲王,在正統十五年去世了,朝鮮世子,也就是朝鮮所謂的文宗大王繼位。

但是這位文宗大王體弱,繼位三年就駕崩了。於正統十七年駕崩,他的兒子,十一歲就繼位,成爲朝鮮王。

只是這個孩子,什麼事情也做不了,面對咄咄逼人王叔,根本沒有辦法抵擋,乃至於大權都不在手中。

他只能與朝鮮文宗留下兩個輔政大臣共同-執政,一個是皇甫仁,一個就是金宗瑞。而就在今年十月,也就是一個多月之前,朝鮮首陽大君發動政變,殺了皇甫仁,金宗瑞之後篡位。

只是而今還在嚴密的封鎖消息之中,對內對外依舊是以朝鮮王的名義發號施令,說是朝鮮王有宿疾,不能理事,託付給叔父。

所以,這一件事情,不僅僅是大明還沒有弄清楚什麼事情,就是朝鮮國內一些地方也搞不清楚。

畢竟這所謂的朝鮮靖難,不過是一場政變。波及範圍不過是漢城內而已,不如大明轟轟烈烈打了四年仗。

消息還有隱瞞的餘地。

朱祁鎮將其中細節再聽了一遍,說道:“這個首陽大君,就是上一次來的朝鮮使節?”

徐有貞說道:“正是。”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他大概覺得我大明沒有餘力吧。”

畢竟去年今年爲了賑災,弄得風雨飄搖的,這是瞞不過人的,而李瑈在篡位之前,還特地來大明一趟,他心中所想,朱祁鎮豈能不明白。

朱祁鎮心中暗道:“李瑈啊李瑈,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謝你。”

朱祁鎮固然同情現在的朝鮮大王,畢竟他也是少年登基的,當初被人篡位的恐懼,現在想想有一點可笑,但是當時真的是深入骨髓之中。

只是再怎麼同情,他也是大明的君主,要爲大明的利益着想。

朝鮮兵馬如何,曹義也與之並肩作戰過,也沒有聽說過多厲害。朝鮮對大明最大的武器,從來不是兵馬,而是道義。

如果朝鮮王非常恭敬,朱祁鎮也不好下手。而今朝鮮首陽大君做出了這一件事情,豈不是將藉口送到了朱祁鎮的手中。

朱祁鎮心中暗自興奮。

因爲朝鮮與瓦刺不一樣的。

瓦刺是一個窮國,草原之上,除卻馬比較稀罕之外,沒有什麼是大明需要的物資,但是朝鮮卻不一樣了。

朝鮮雖然也窮,但是畢竟是一個農業國,產出的糧食不少。而且吞併了朝鮮,可以爲海西之後盾。

而這正是徐有貞在奏疏上所言的。

這也是朱祁鎮爲什麼看了這麼激動的原因,因爲這奏疏不僅僅說了朝鮮發生的事情,還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大明作爲朝鮮宗主國,在朝鮮發生這樣的事情,應該維護綱常,撥亂反正。

也就是出兵朝鮮。

朱祁鎮說道:“朝鮮乃不徵之國,此事,朕派使臣訓斥一二即可,何必勞煩大兵?”

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
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