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

第七十二章嫁公主的難題

諸子封國,既是國事也是家事。

國事就不用說了。

郕王朱見淳還好一點。朱祁鈺一套班底都有,朝廷不用多加準備,但是其他三王封國,那一個不要數十萬兩的花銷。

特別是佛王與伊王,花銷更大。

不過這些錢,並不全由內庫出,戶部也是要承擔一些的,畢竟這樣的舉動本質上,是一種鞏固邊防的措施。

只是單單以國事而論,朱祁鎮並沒有什麼想不通的,但是作爲一個父親,朱祁鎮卻覺得很是慚愧。

他對這幾個兒子,根本沒有怎麼照顧過。

甚至連他們讀書進度如何,有時候都弄混了。他以爲他們還在讀四書的時候,卻沒有想到,他們已經在讀五經了。他以爲他們還在大本堂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已經到了武學了。

就好像一個父親連自己兒子現在上幾年級就不清楚。

朱祁鎮豈能不慚愧。

所以,這一次朱祁鎮罕見的提前結束了公事,回到後宮之中,並沒有叫人跟隨,而是自己一個人帶着懷恩在後宮之中散步,不知不覺的來到坤寧宮之中。

錢皇后聽了人稟報。

錢皇后明顯的見老了。

歲月不饒人。錢皇后與朱祁鎮差不了幾歲。而今已經四十多了。

雖然錢皇后保養的很好,但是嘴角的魚尾紋也顯露出來了。錢皇后行禮如儀,朱祁鎮忽然發現,自己好久沒有來過坤寧宮之中了。

男人嗎,從來是喜新厭舊的,他們的愛永遠停留在十八歲的時候,永遠喜歡十八歲的少女。

而錢皇后上了年紀是其一。錢皇后畢竟是皇后,更多要保持皇后的端莊,在很多時候都放不開來。

時間一長,朱祁鎮也就膩歪了。

當然了,錢皇后早已過了爭寵的低級層次了。

錢皇后自己坐鎮宮中,將宮中經營的滴水不漏,兒子又是太子,頗得內外擁戴。皇帝也不敢輕慢了自己。

根本不在乎,那個狐媚子爬上皇帝的牀。

宮中哪裡有什麼情啊愛啊的,想要上皇帝的牀,並不是愛皇帝,無非是想懷上龍種,從而得道了升職加薪,實現人生價值而已。

而今皇帝多幾個庶子,就能威脅到錢皇后的位置了?自然不會,甚至錢皇后還主動爲皇帝找幾個美人。

不是爲了討好皇帝,而是爲了分莊妃的寵。

當然了,錢皇后並不是真佛繫了。她對莊妃的手段,卻也是一等一的犀利,朱祁鎮也知道,爲什麼皇五子的名聲都傳到宮外了,又爲什麼朝廷大臣都覺得太子在外,諸皇子在內,已經成年,感到不安。

其中有多少貓膩,朱祁鎮用腳趾頭想就知道,這其中有皇后的手筆。

只是不聾不啞不做家翁?

查明白又如何?

當然了,錢皇后畢竟是一個女人,對朱祁鎮忽然來到,也是很高興了。

朱祁鎮與錢皇后相對而坐,並沒有什麼親熱什麼的,畢竟那是少年夫妻的浪漫,而今中年夫妻更喜歡彼此說說話。

朱祁鎮嘆息一聲,就封幾個孩子去各地的事情說了,說道:“我這個做父親,真是不合格。”

錢皇后說道:“陛下做的沒錯,父母之愛子,爲之計深遠,將他們封到內地,倒是安逸了,但是將來不過幾代就成爲一羣廢物,一旦天下有變,朝廷不能庇護他們,連求一生也不可得。”

“而今至於艱難苦寒之地,固然辛苦,但是將來朝廷即便不在了,也動搖不了他們在當地的勢力。”

朱祁鎮苦笑一聲,說道:“我沒有想到,你用我說過的話,來安慰我。”

沒錯,這些話是朱祁鎮多次給錢皇后說的。

畢竟孩子們如何就藩,既是國事也是家事。朱祁鎮不先將宮內安撫好了,將來真要做也是會出問題的。

故而他多次做皇后的思想工作。

這些話有些就是朱祁鎮的原話。

錢皇后說道:“誰的話,不重要的,只要有道理就行了。”

朱祁鎮與錢皇后的談話,很快就轉到了,錢皇后說,朱祁鎮聽了。

無他,雙方的共同語言其實並不多。

朱祁鎮滿腦子都是變法,都權衡各方面利益,如何發展工業,如果打通社會經濟的發展的各處關節。

而錢皇后哪裡想到那麼多?

她更關心家長裡短。

於是,朱祁鎮就聽着錢皇后說着這家的孩子,嫁給了誰?婚後過得好不好,這家的孩子嫁給了誰,過得好不好這樣的事情。

只是兜兜轉轉的,錢皇后就轉到了朱祁鎮這裡,說道:“陛下,不說別人了,咱們家裡幾個女兒也到了該嫁人的時候了。”

朱祁鎮先是一愣,隨即想起來,他還是有幾個女兒。

畢竟朱祁鎮不可能一直生女兒,只是幾個女兒,比他的兒子們更加沒有存在感。只是朱祁鎮本能的不想嫁女兒,說道:“嫁什麼嫁?孩子還小。”

錢皇后說道:“小什麼小?重慶已經十八了。再不嫁人,就會有議論了。”

朱祁鎮的第一個女兒,卻是在庶三子之後。封號就是重慶公主。

朱祁鎮一時間也沒有辦法。他嘆息一聲,說道:“本朝公主太苦了,看看都是什麼歪果裂棗,只能從勳臣之中找,只是勳臣家族,做臣子卻是好的,但是做女婿,朕不放心。”

朱祁鎮不放心的不是,這些勳臣做了駙馬會造反,而是不放心女婿的生命安全。

朱祁鎮斷然不會讓大明勳臣成爲擺設的,所以說,這些勳臣想要保持自己的權力,必須參加戰爭,必須有戰功,如果沒有戰功,自然會有新的家族來代替他們。

比如說,成國公家族與英國公家族,滕國公家族,而今就被昌國公家族,與營國公家族代替了。

甚至在朱祁鎮看來,有能力成爲軍方常青樹的,也只有昌國公楊家,營國公家族因爲爵位的爭奪,已經分裂了。郭登雖然作爲國公,但是並不能完全接受武定侯家族的資源,營國公一脈面對後繼無人的感覺。

唯獨昌國公楊家,上承開國名將楊璟,下一代又有楊信等人有大將之才,至於更下一代如何,現在還看不出來,但是二十年後,楊信入主樞密院卻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勳臣家族的後起之秀,都是朱祁鎮眼中的將才,自然要上戰場的,能活下來才能得到朱祁鎮的培養。

作爲培養將軍的辦法,雖然殘酷了一些,但也是必然的。

只是如果將這些人看做女婿,就大大不好了。畢竟這個時代,公主是不能改嫁的,一旦駙馬死了,公主只能守寡。

而在戰場之上什麼都有,不僅僅是戰場之上的危險,還有疾病,氣候,等等,大明的非戰鬥減員雖然並不是每一次都有範廣徵西藏那麼兇險,但也從來不少的。

這樣的人如何能做女婿?

至於那些沒出息的,只能在家裡養着的廢物,朱祁鎮更看不上眼。文臣之中但凡有出息,都不會娶一個公主,自壞前程。

大明公主從來難嫁。

而且歷史上比現在更難嫁,現在朱祁鎮選擇範圍好歹還有勳貴,在歷史上很多公主都嫁給了平頭百姓,甚至有人拿娶公主來沖喜。更是不可理喻之極。

在朱祁鎮看來,做自己的女婿,即便不是人中龍鳳,最少也是拔尖那一類吧,但是卻不想怎麼都找不到。

“讓你做大概都找不到。”錢皇后說道:“算了,就讓妾身來辦吧 ,總要給幾個公主找幾個封爵的勳臣來。最少重慶真不能耽擱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章 大武學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
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章 大武學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