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

第一百四十一章國策進退

朱祁鎮說道:“先生之意,朕已深知,大戰之後,不可輕啓戰端,不過與瓦刺議和,朕決計不肯的。”

朱祁鎮也知道,這一戰,已經將大明這麼多年的元氣打得差不多了。

且不說人員百姓的傷亡,十幾萬大軍翻越瀚海,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有多少,加起來或許沒有永樂年間五十萬大軍之多,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在茫茫草原之上,維持後勤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單單是封賞各部將領士卒,朱祁鎮就已經砸進去數百萬兩銀子,實實在在的下了一場銀幣雨,從楊洪,石亨,郭登,孟瑛,到下面普通士卒,一個不少。

大明這幾年攢下來的本錢,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去年與今年都不是年景不錯。朱祁鎮要面對的情況,只會更慘。

更不要說,大戰事結束了,但是要鞏固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做的,比如完善在草原上驛站馳道系統。比如在邊牆外,合適的地方推行屯耕。

朱祁鎮準備將永曆正統年間撤入邊牆之內的衛所,統統遷回邊牆之外,甚至趁機將各地衛所進行一次篩選。

何處當駐京營大兵,何處當設立衛所,如果防止衛所墮落。這都是問題所在。

而這些問題,都少不了錢。

所以,這個時候,朱祁鎮不是傻子,又怎麼肯冒冒失失的去西域征討瓦刺。吃力不討好。

但是,朱祁鎮依舊不肯與瓦刺議和上面低頭,那麼瓦刺俯首稱臣,朱祁鎮也不允許。

一來,朱祁鎮很明白,軍事上得不到的,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不要看瓦刺這一次姿態這麼低,派了瓦刺的二號人物來北京,但是朱祁鎮要瓦刺退出西域,將西域列入大明版圖,瓦刺會答應嗎?

不可能,即便是能答應,也不過是得其名而已。

二來,朱祁鎮才清楚下面的文官,他一點頭,等將來時機成熟,再次進攻瓦刺的時候,就又是一件麻煩事情。

似乎是天然的地理環境限制,大明文官有一種濃重的小富則安的心態。

龍城一立, 北京的戰略形態,有了根本性的改觀了。

距離北京最近的邊境,大概也在一兩千裡外。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在他們看來,這已經很完美了。

但是朱祁鎮卻不這麼想。

雖然西北的土地,朱祁鎮沒有什麼念想。但是畢竟在他看來,西域,也就是新疆,從來是中國的一部分,總不能讓後世子孫版圖不全吧。

而且他也明白,僅僅是駐兵龍城,其實並不安全,漠北之地,大明僅僅是控制了漠北東部,距離東北比較近的一部分,至於北海,以及後世蒙古西部的地區,都被放棄了。

鞭長莫及。

而今瓦刺元氣大傷,正在舔傷口,自然不敢東進,這大片地區,都成爲雙方戰略隔離地帶。

但是將來瓦刺元氣恢復了,難道會面對眼前的肉不吃嗎?

這些地方,對大明來說,根本就是苦寒之地,但是對於瓦刺來說,卻是上好的草場。

雖然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朱祁鎮其實想一直與瓦刺保持戰爭狀態,在他看來,根本沒有什麼損失?

大明在瓦刺內部有利益嗎?大明有什麼必須從瓦刺購買的嗎?之前馬匹緊缺,或許積蓄瓦刺的馬匹,而今有了漠南蒙古,已經大片漠北草場,近乎二分之一還要多的蒙古,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有這麼多的草場,雖然因爲戰爭的原因,大明戰馬還不多。但是不出數年之內,大明的戰馬繁衍定然是極多的。

一方面是和平的環境,能讓無數蒙古人安心勞作,之前他們不可求的鐵器糧食,而今都能隨意與內地商販貿易。

因爲邊牆內外已經是一國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青貯法的推進,這個畜牧業上的革命成果,能讓根多牲口從冬天保存下來。

如此一來,包括馬匹在內的的牲口大量繁殖,就成爲必然了。

這樣一看,瓦刺需要大明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大明根本不需要瓦刺任何東西。又何必與外交關係。

關於情報,即便大明不與瓦刺有官府聯繫,錦衣衛與東廠都不是吃素的。

朱祁鎮實在想不到,與瓦刺議和,對大明有什麼好處。

陳循聽朱祁鎮如此一說,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

他最擔心的是朱祁鎮一意孤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一心一意追亡逐北。

而今朱祁鎮既然說了,不會輕啓戰端。陳循也就放心了。不過他依舊覺得,應該與瓦刺談談。他說道:“陛下,臣建議與瓦刺使臣談談,倒不是想答應瓦刺議和,而是關係到內外觀瞻。”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陳循說道:“陛下,朝廷藩屬國過百,瓦刺只是其一也,之前朝廷滅朝鮮,而今又逐瓦刺,殺也先,數年之間,連破兩國,日本,安南,占城,暹羅,緬甸,亦力把裡,烏斯藏,都有驚懼之心。”

“錦衣衛報上來的情報,這些國家使臣聯繫頻繁。”

“臣以爲總要安一下各國之心,讓各國知道,我大明不伐無罪之國,即便出兵也不謀人土地,不過是求治安天下而已。”

朱祁鎮聽了陳循的話,心中也覺得自己有些狹隘了。

爲政以德。

德這東西,看似虛無縹緲,但在很多時候都有用的。

朱祁鎮很少用國際關係的角度去思考過問題了,無他,在西方國家還沒有來到東方之前。大明即國際。

不是大明閉關鎖國,而是很多時候,是周圍國家看大明的眼色,而不是大明去思考其他各國的反應。

但是有些事情,他也不得不考慮一二。

看看朱祁鎮這幾年做的事情,特別是在朝鮮事情上,吃相是有一點難看的,很多國家都對大明的態度,有了擔心。

雖然朝鮮之亡,事出有因,但是朝鮮乃是大明祖訓之中的不徵之國。這些國家自然要考慮,是不是大明國策有了根本性改變。

所以這兩年,四方使臣來的都有一些多了。

這些事情,朱祁鎮有些後知後覺。畢竟這些事情,在與北伐瓦刺相比,都是一些小事。這個時候朱祁鎮卻要思量一二了。

如果僅僅考慮北方,乃至大明本土的問題,朱祁鎮不用多管,即便是各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安南,在積威之下,也不敢妄動。

一個朱祁鎮很長時間沒有考慮過的地方,從朱祁鎮心中再次冒了出來,不是別的地方,就是舊港宣慰司。

這一片大明最南方的領土。

比起大明在其他地方的軍力,在舊港的實力就欠了太多了。

舊港宣慰司之所能維持到現在,一方面就是舊港施家爲首的漢人海商,的確有些本領,另外一方面,就是大明海上餘威。

這個餘威一方面是軍事上的,一方面是政治上的。

或許有人覺得鄭和下西洋,和平進行,有些傻。但是也正是鄭和不求當地土王的利益,甚至給了他們很多好處。

各地土王纔對大明稱臣,並願意與大明親善,畢竟有大明這個宗主國作爲靠山,既可以得到好處,又不會擔心大明吞併他們。

而今這個外交政策轉變,對南洋的局勢就會有很大的影響。

南洋的情況比起正統初年,已經惡化了不少,雖然舊港有大量漢人海商的支持,但是大明的大船,已經近三十年沒有來到南洋了。

三十年,已經是一代人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章 議政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六章 海漕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十章 寇深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章 明浪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章 議政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六章 海漕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十章 寇深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章 明浪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