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

第一百二十九章如鯁在喉

只是雙方打得雖然看上去很激烈,但是彼此都沒有動真格的。

孟瑛站在一處高臺之上,這個高臺的底座乃是好幾輛馬車拼湊在一起的。高出地面一一兩丈左右,四處看去,能將大部分戰場收入眼底。

他車陣最中間,就是數萬騎兵,解鞍下馬,蓄勢待發。

只等孟瑛一聲,就能大軍突兀而出,殺到瓦刺的弱點之處。

而也先也在數萬騎兵的簇擁之下,料敵觀戰,瓦刺鐵騎也都解甲以待。畢竟重甲騎兵負重很高,即便瓦刺鐵騎戰馬質量,要比明軍高出一大截。越是臨戰就越是要放鬆一些。

只是也先終究沒有砸出自己的殺手鐗。

因爲彼此都沒有看見自己的破綻所在。

也先心中暗道:“當日沒有除惡務盡,方有今日的麻煩。”

雖然車陣,有些麻煩。

但是隻能守備,所謂久守必失,也先就有太多的辦法,即便一時間打不下來,也可以團團圍住,長時間圍困。

但是明軍卻有數萬騎兵,這數萬騎兵,隱藏在陣中,看似毫無作爲,但是也先考慮任何問題,都不可能忽略了這一支戰鬥力。

而且明軍騎兵的戰鬥力,並不比瓦刺鐵騎差。如果長期圍困之下,明軍突兀反擊,瓦刺鐵騎也未必能支撐的住。

而且與明軍比物資消耗,長久對峙,困頓於一處,這對瓦刺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是什麼時候了。”也先嘆息一聲,拔馬向西而去,說道:“撤吧。”

隨着也先帶着本部人馬向西而去,瓦刺各部如同流水一般,呈百川歸流,一點點的匯入滾滾騎兵洪流之中。

大隊瓦刺騎兵,分成兩股洪流,雖然在撤退之中,但是最後瓦刺騎兵還在警戒之中。

孟瑛遠遠的看見,這滾滾煙塵之中,若隱若現的鋒芒。就知道此刻放出騎兵追擊,不是一個穩妥的選擇。

看似明軍最大的依仗,不是看似銅牆鐵壁的車陣,而是隨時可以突出的騎兵。

孟瑛傳令下去,就地紮營,今天不移動大營了。

如此休息一夜,第二日孟瑛繼續向西,陽和衛城就在眼前了。

陽和衛城的士卒,遠遠的看見了大軍的到來,呼喊之聲,驚天動地,派人來迎接自然不提。

孟瑛也知道了,昨天,瓦刺大隊騎兵根本沒有在陽和衛城下停留,而是匆匆的向西側而去了。

孟瑛心中有一絲猶疑,暗道:“瓦刺大部去了什麼地方?是去大同?南下山西?還是其他地方?”

不過,隨即孟瑛心中鬆了一口氣,暗道:“無妨,瓦刺是十幾萬騎,並非幾十騎,如此大隊人馬總是能找到蹤跡的。”

“而大同,雁門關,紫荊關,乃至偏頭關,還有各衛城,都安排了人手,只要沒有內應,堅持十日之上,卻是沒有問題的。”

對孟瑛來說,而今這個局面雖然很壞,但是隻要不更壞下去,就是一個利好消息。

對孟瑛來說,這樣的局面,尚可維持,但是對也先來說,這卻完全不可接受的。

爲了覆滅成國公所部,也先費了不知道多少心思,很多安排,整個戰事規劃,在三年前,也先與成國公對峙時候,灰溜溜的撤軍,就在也先心中謀算了。

數年辛苦,纔有貓兒莊暢快淋漓的大勝。

但是打勝仗,是爲了什麼?

是爲了更大的利益,而不是爲打勝仗而打勝仗,如果不弄清楚這一點,那麼國雖大,好戰必危的道理。

也先很清楚,打仗是獲取利益的手段。

但是,貓兒莊之戰後,他獲得了什麼?

哦,近十萬明軍的盔甲武器,當然了還有不少戰嗎,但是對瓦刺來說,這並不稀罕,因爲明軍騎兵之 中,有一部分戰馬,還是瓦刺賣到南邊的。

也就說,瓦刺本部挑剩下的戰馬,到了明軍這裡就是上好的戰馬了。

除卻這些東西,由於明軍的堅壁清野,大城都防守嚴密之極。難以攻克。

至於,荒野鄉村的財富,在一些窮困的蒙古部落,大概覺得很好。

能得一點糧食,得一點鐵鍋,或者搶一些奴隸,搶一些女人,對於這些部落,就是再好不好的事情了。

但是對於也先來說。

這都是蠅頭小利。

雖然很多人口,都在鄉下,但是真正富有的人羣都在城中,宣大之地的財富,都聚集在幾座大城市之中。

別的不說,單單是攻破天成衛,就讓瓦刺好好吃了一頓。要比在野外與邊軍到處做迷藏要賺的多。

如果沒有孟瑛所部。

也先定然會先易後難,一座座城池的硬殼給敲開。只是孟瑛的出現,讓也先難受之極。

簡直是如鯁在喉。吐不出來,咽不下去。

有意不去管孟瑛,但是雖然也先已經將大明邊防給打成篩子了,但是大明的邊防依舊還在,陽和衛,距離陽和口根本不遠,而沿着山勢,一連串好像珍珠一樣的城堡,卡住很多通道。

而今瓦刺勢大,這些城堡僅僅能夠自守而已,自然不能干預瓦刺的自由出入,但是一旦得到了孟瑛的支持,這一連城散成一片的城堡,就會被孟瑛這一根線給串起來。

雖然未必能將瓦刺大軍鎖到邊牆之內,畢竟這一條防線有些太長了一點,但是瓦刺的後勤線也會受到影響。

瓦刺雖然遊牧民族,南下之後更是因糧於敵,談不上什麼後勤,但這不是搶到東西了,很多部落,包括瓦刺本部,都要將搶劫過來的東西,運輸回去。

就聚集成一道道從大同地區向北方的運輸線。

因爲這一條運輸線的存在,瓦刺不可能甩開孟瑛南下突進。

因爲如此一來,即便搶劫了太多東西,也沒有什麼用處了。因爲運不回去。

也先當然想將孟瑛給消滅掉,再重複一場,類似貓兒莊之戰大勝,那時候就不是僅僅爲威震宣大地區了。

北京兵力一空,恐怕宣大地區很多城池都會堅持下去了。

宣大之地在之前,是什麼地方?乃是燕雲十六州中山後之地,這個地方在之前的幾百年都屬於漢戎雜居的地方。

在漢人的統治之下,纔不足百年,雖然在太祖太宗多次遷移百姓,比如太祖因爲北元尚強,就將這裡的百姓給遷移到南邊了,在太宗時期又要加強這些地方,就百姓遷移回來,再加上很多衛所軍民遷移過來。

但是總體的文化氛圍,雖然改變了很多,但是骨子裡很多東西還沒有改變。

如果明軍與瓦刺第二次會戰再次大敗,當地很可能出現,大規模投降瓦刺的局面出現。

幾百年來這裡的百姓,早已學會什麼叫做務實,恨歸恨,但是活着的人,還是要尋找活下去的辦法。

大明不能保護他們,他們自然要找其他能保護他們的人。

那麼是仇人。

既然再次大勝明軍的好處如此之大,也先在心中一直在籌劃這一件事情。

他思來想去,想了好一陣子,心中才打定注意,暗道:“我寧鬥智,不鬥力,我就不信,你能一直如此沉穩下去。”

也先發現一個孟瑛最大的缺點,就是北京。

一旦北京受到了威脅,保定侯孟瑛還能坐得住嗎?

即便他能夠坐的住,那麼北京那位皇帝能坐得住嗎?一旦北京下令孟瑛回援,孟瑛還敢有這樣慢吞吞的速度嗎?

孟瑛大軍行軍速度一旦加快,他們的陣型還能如此無懈可擊嗎?一點破綻也不漏嗎?

孟瑛心中定計,立即找來自己最信任的將領阿刺知院。

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八十章 寇深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九十章 少府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
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八十章 寇深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十五章 禮樂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九十章 少府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