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

第一百二十八章藏地風雲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再次召開內閣會議。

幾位大臣見了朱祁鎮,首先行禮問安。見朱祁鎮臉色雖然還有一些虛弱,但是病態已經去了大半。

頓時放心多了。

朱祁鎮一身系天下安危,決計不是虛言。

別的不說,朱祁鎮一旦有一個三長兩短,而今還在持續的安南之戰,還能不能持續下去,就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朱祁鎮覺得西域方面的異動很嚴重的,但是在文武百官看來,朱祁鎮的病情纔是頭等大事,故而這一次內閣會議,幾乎每一個內閣大學士都是帶着使命來的。

商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是面君見聖,確定龍體康泰。

朱祁鎮也看得出來,說道:“朕不日在南海子秋獵,衆卿一併前往便是,而今說正事。”

說實話,朱祁鎮已經很長時間並沒有去打獵了。

因爲忙。

而今又提打獵的事情,無非是向天下宣佈朱祁鎮自己的健康,安天下人之心而已。

朱祁鎮話題一轉,說道:“雲雷來了嗎?讓他說說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

雲雷沒有資格在內閣會議之中列席,此刻就在外面等着,聽朱祁鎮傳喚,立即進來,行禮過後,將西域的情況一一說了出來。

當然了,錦衣衛的情報,也不可能深入瓦刺高層博弈之中。只能查出大隊人馬的開拔的蹤跡,畢竟這樣數萬人的征伐,根本是瞞不過人的。

朱祁鎮皺眉,問道:“從西域到藏地,可有道路?”

雲雷說道:“據錦衣衛所指,可以從吐魯番南下,從賀蘭山以西進入青藏道,至於是否有沒有其他道路,錦衣衛的檔案之中就沒有了。”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查。首先查清楚,他們從哪裡進入藏地,而今已經走到什麼地方?”

朱祁鎮也知道,錦衣衛看似是一個龐然大物一般的情報機構,但是細細說起來,錦衣衛所能覆蓋的地方,也是很有限的。

在西域與藏地之間的交通問題。在東邊錦衣衛還有記載,但是西段,大明的力量根本沒有投射過去,又怎麼能知道當地道路情況如何?

“陛下,以老臣之見,西域與藏地之間,在崑崙山之中,應該有道路可通。”李賢說道:“唐時,吐蕃與唐爭西域,還有高仙芝徵大小勃律,亦在藏地西北與吐蕃交戰,可見其並非無路可通。”

“只是算算時間,瓦刺動兵之時,正是盛夏。而今已經秋後,朝廷做什麼已經來不及了。即便動兵也是明年了,以老臣看來,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這就是朱祁鎮告誡太子的,很多事情看似耽擱十幾天,其實是耽擱了一年。

就好像這一件事情一般。

如果從一開始知道,就下令西寧出兵進入藏地,估計還來得及。但是而今已經深秋了,青藏高原已經下雪了,根本不能用兵了。

想要用兵,非要等來年雪滑的時候不可。

其實到底從什麼地方出兵,朝廷現在的情報網還沒有搞清楚。

至於大小勃律,卻是李賢搞錯了。

大小勃律其實在克什米爾地區,也就是而今的印巴爭議區。甚至強烈懷疑唐代吐蕃西出的路線,就是而今中印熱點地區。

從這一條路來看,有些太遠了。

不過也說不清楚。

畢竟對於蒙古騎兵數千裡的大躍-進,並非不可能,只看有沒有這魄力了。

朱祁鎮微微一嘆,他其實也知道,耽擱這一件事情,未必是太子的意思,更多是李賢的意思。

李賢並不想讓朝廷對外大動干戈。

特別是西藏這種地方,即便打下來又有什麼用處?

即便瓦刺佔據了西藏,李賢也不覺得有什麼好擔心的。

畢竟西藏與雲川陝西等地,都是山勢相隔,又有不少土司作爲緩衝地,威脅到大明內地的安危不大可能。

Wωω.ttκá n.c ○

在皇帝生病,又用兵安南的時候,再在這裡插上一手,實在是戰線開得太多了。

朱祁鎮可以理解,如果之前,朱祁鎮也許會選擇這樣的決定,因爲這樣做比較穩妥。只是而今朱祁鎮心中卻生出了西征之念。

一來爲將來的事情打出一個安全的外部環境,二來再次加強朱祁鎮自己的權威,收復軍心。

不過,即便朱祁鎮而今轉變了心思,卻也沒有一點表露出來。

無他,即便朱祁鎮在主體戰略思想上有了改變。但是在很多具體做事的上,朱祁鎮還是保持原來的節奏。

朱祁鎮問道:“衛藏是一個什麼樣子?瓦刺進軍,闡化王能不能抵擋?”

雲雷說道:“以臣之見,闡化王很可能無法抵擋。”

雲雷將西藏的情報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西藏情報如此多,還靠了西寧開關,讓藏地與大明內地之間的聯繫變得親密多了

故而錦衣衛也派人假扮成爲商人,潛入西藏,這纔有比較詳實的情報。

總體上來說,這是帕竹朗氏家族內亂的進一步加劇。

本來就得位不正的闡化王且薩桑結去世了。

且不管且薩桑結怎麼當上闡化王的,但是他還是能鎮得住場面的人,他在的時候朗氏家族還能佔據上風。

但是他一去,人丁稀少的朗氏家族,權力就更被仁蚌巴家族侵奪。而今闡化王爲且薩桑結的兒子貢葛南傑。但是仁蚌巴家族,卻將貢葛南傑的兒子擡了出來,才十幾歲的仁欽多吉在仁蚌巴家族的支持之下,與父親爭奪權力。

這種情況有些太玄幻了一點。

所以很多地方都傳是兄弟爭位。

這一場混亂,已經不僅僅是朗氏家族的內部的事情,甚至波及了整個烏思藏。

首先要說明一點,朗氏家族雖然是烏思藏的共主,但是這個共主更多是一種象徵意義上的,因爲西藏因爲經濟政治等原因,其實更適合用封建制度,這裡的封建制度,不是西方社會學理論之中的封建,而是中國古代意義的封建,也就是封藩建國的意思。

從太祖皇帝開始,對烏斯藏的治理,就是多封衆建,封了很多法王,其實每一個法王都是自己的莊園與農奴,可以看做一個獨立的政權。

只是因爲朗氏一直以來是所有法王之中最強大的,其他人都臣服在朗氏之下,才形成朗氏家族對西藏的統治。

而今朗氏家族內亂,更是有各方面地方插手。

其中插手最多的就是藏傳佛教的各派了。

至於藏傳佛教在西藏的特殊的地位,這裡就不細說了。

仁蚌巴家族支持葛舉派。也就是所謂的紅帽喇嘛。

而帕竹朗氏之所以能成爲整個藏地的領袖,雖然與帕竹朗氏的武力有關係,但是同樣與帕竹朗氏在佛教上的決策有關係,這個關係,就是支持宗格巴。格魯派的崛起,幾乎與帕竹家族的崛起是同時期的。

甚至可以說,這種宗教與世俗勢力的聯合,是一個很好典範。

宗格巴及其弟子給帕竹家宗教上的支持,而帕竹家給予格魯派在世俗力量上的支撐。

只是想想就知道,格魯派作爲新教,是藏傳四大派之中最後一個形成的。也被成爲黃教。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否定其他佛教,因爲宗格巴因爲當時各種僧人不守戒律,肆意做惡,所以才發下宏願,從整佛教戒律,從來新立教派。

只是格魯派比其他教派,難免根基淺薄。之前帕竹家族支持倒也罷了,而今帕竹家族有一些自身難保,格魯派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格魯派與帕竹家族深度融合,不能隨意分割的時候,帕竹家的內亂就有了其他方面的參與。

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章 議政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
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章 議政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