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

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

劉定之也是如此。

這樣真正辦過事情,從下面上來的官員,對下面官員的節操,都是存着最下的猜想。

各種面子工程,欺上瞞下,決計不是在後世纔有的。

眼前一切看上去,似乎能用,但是劉定之必須讓他信得過人用過,實驗過,才肯相信這個是真的。

否則誰不知道什麼不是障眼法。

朱祁鎮說道:“就依首輔的。”

大明與大清是不一樣的。

大清是異族統治,他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內統治上了,所以極端保守,凡有一件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會不會對自己的統治有沒有衝擊。

所以極端保守守舊。

但是大明就不一樣了。

大明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開發的,在明代從來沒有拒絕過傳教士的知識。他們關心的只是好用不好用。

而今劉定之根本沒有想那麼多?他所關心僅僅限於這個蒸汽機,是不是下面欺上瞞下的產物。

正因爲如此,朱祁鎮相信,一旦有人嚐到了蒸汽機的好處,自然會有人願意推進,就好像于謙爲西北馳道大聲疾呼一般。

在馳道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大臣都是觀望,甚至反對的,一旦發現了馳道好處,很多人都會轉變自己的態度。

恩,真香。

所以,朱祁鎮從來不擔心科舉產物在大明的推行,前提是真的有用,真的香。

貝琳說道:“陛下,還有上鐵軌的蒸汽機。”

朱祁鎮聽了,想起來他看過的圖紙。見識過這個蒸汽機的實物,他已經對貝琳的另一個項目,並不抱什麼希望了。

只是貝琳而今也算是有功之臣,不管怎麼說,蒸汽機的實用化,既然已經邁出了一步,接下來就好辦多了。

“走吧,去看看。”朱祁鎮說道。

貝琳在前面引路,很快朱祁鎮就看到了數里長的鐵軌。

此處有必要說明一下,大明鐵軌的規格。

因爲大明的馳道一開始就是用的兩馬拉車,故而鐵軌寬度,是比英制寬將近一倍,之所以是將近,是因爲大明馬匹比西方的馬匹稍稍小一點。在兩米多,快三米上下。

此刻一輛大鐵車已經停到這裡。

而今蒸汽機還沒有運作,自然能讓朱祁鎮上前觀察。

這個鐵車全身都是鐵架子構成,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鐵架子上並沒有什麼裝飾,空蕩蕩的,更類似於一個實驗臺,上面有着一個豎着的大鐵爐,可以被認爲鍋爐。還有一個燒火的地方,後面自然是大片的煤炭。另外還有一個大水箱。

這裡最顯眼的是齒輪的運用。

兩個大齒輪在外面,朱祁鎮一眼就看出來,蒸汽從鍋爐之中冒出來做功,退到兩個大齒輪,而兩個大齒輪卡着兩個小齒輪,這兩個小齒輪與下面的鐵輪子聯繫之一起。

於是,就推動了大車的行進。

在原來上,朱祁鎮看不出來什麼問題。

不過,朱祁鎮從來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畢竟在後世他看過太多東西,原理什麼都很簡單的,但是真能將這東西造成實物,纔是考驗所在。

貝琳看朱祁鎮將目光看在齒輪之上,忍不住微微得已。因爲這幾副齒輪看上去很簡單,卻是貝琳的精要所在。

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器械之上,齒輪從來是不是什麼創見,很早就用了。而貝琳將個東西從天文器械之中借過來,這才解了困擾工匠們好長時間的事情。

如何讓蒸汽推動輪子轉動。

貝琳說道:“請陛下先下車,臣這就爲陛下演示。”

朱祁鎮雖然想在車上,但是看着身邊劉定之與一些大臣的目光,就知道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他嘆息一聲,下了車。

此刻已經有人安排了座椅茶水,朱祁鎮坐在上面抿了一口茶,卻聽見汽笛一鳴,卻是幾十個人一起動手,已經將鍋爐燒的很旺盛了。

朱祁鎮聽到這汽笛,一時間居然有些失神。

汽笛這種聲音,已經逐漸從後世的生活之中消失了,但是依然在很多地方有點綴的存在,怎麼不讓朱祁鎮想起後世。

“哐哐哐,”大鐵車動了一下,一根長柄推動齒輪,大齒輪緩緩的轉動,將下面兩個小齒輪推動起來。

大鐵車就動了一起。沿着一里多長的鐵軌,緩緩的前行。

但速度很慢。

不要說,與後世成熟的高鐵相比,就是馳道上的馬車都比他快。

朱祁鎮一看就看出問題了。

熱量消耗太多了。幾乎在大鐵車開動的時候,整個大鐵車都被隆重在一大片白煙之中,四面八方的冒了出來。

頓時如同在仙境一般無二。

甚至朱祁鎮還擔心,這種蒸汽會燙傷人。

這樣的密封性,看似鍋爐很大,但是能用來做功的力,有多少?

但是即便如此,這一條裡許長的鐵路,也很快走完了,到了盡頭之後,一揮手來了百十來個大漢,一起用力,片刻之間,就將這個大鐵車硬生生的調了一個頭,然後會隆隆的開了回來。

朱祁鎮有希望,也有失望。

失望是這東西有太多的缺點了,在朱祁鎮看來,根本就是槽點太多,根本不知道從何說起。

而希望,卻很簡單。

這個東西的存在,本身就是朱祁鎮的希望所在。

剛剛發芽的種子,不需要責備太多。

朱祁鎮心中各種情緒激盪,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這種情緒是別人很難理解,即便是他的肱骨重臣,他的親生兒子。

他稍稍平穩心中的激動,對劉定之說道:“首輔,你怎麼看?”

劉定之的臉色之上,有是有一點點的失神的。但是他很快就收斂了自己的情緒。恭恭敬敬而不失大體的說道:“陛下,此物精妙之處在剛剛提水機之上,但是實用卻在其下。”

朱祁鎮聽了,劉定之這一句話,心中立即有幾分驚醒,立即問道:“爲何?”

劉定之說道:“請陛下允許臣問幾句話?”

朱祁鎮一伸手,示意劉定之隨意。

劉定之將貝琳叫過來,問道:“此車應該在萬斤之上吧?”

貝琳說道:“正是。”

劉定之說道:“我看你們鋪設的軌道,不是木軌包鐵吧,應該是全部是鐵吧。”

貝琳說道:“正是。”

何止是純鐵,這些雖然是鑄鐵,但是爲了能用於鐵軌,之前的工匠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這種長長的鐵軌,不管材質上還是鑄造上都比尋常鐵料,還花費更多的精力。

劉定之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車應該不能在馳道上行進吧。”

貝琳臉色有些低沉,但也不能不說道:“是。”

萬斤?不,是幾萬斤的東西壓在木軌之上,縱然是包了一層鐵皮,但也承受不住的。或許第一次能夠用,不用時間很長,就要更換木軌。

雖然馳道的木軌平日也習慣更換,但是頻率並不是太高的。可以應付馬車,但是決計不能應付這個重傢伙。

劉定之問完之後,說道:“朝廷之馳道,乃是陛下億萬心血所寄,彙集大明內外,此物雖然好,卻不能上馳道,也不能平定行車。以臣之見,此物自然是比不上剛剛那個提水車了。”

朱祁鎮聽了之後,卻有幾分啼笑皆非。

但是細細想來,在劉定之的角度來看,卻也不是不能想通的。

馳道已經鋪設了好幾千裡,而今爲了一個不大合用的火車,而鋪設鐵軌,並廢除之前已經用的很好的馳道。

劉定之是抽風了纔會答應這樣的事情,這一進一出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九章 蹇公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
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九章 蹇公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