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

第五十五章水利學堂的功課

朱祁鎮又叮囑了于謙一些關於治水的事情,叫來王振,吩咐從內庫運送三百萬兩白銀給於謙,讓他好好休息一日,明日就回去準備修整當地比較危險地段的堤壩。

然後朱祁鎮卻將阮安與沐敬留下來了。

朱祁鎮說道:“你們對如果教授水利,心中有沒有底?”

阮安與沐敬都是宮中老人,自然能聽出朱祁鎮的弦外之音。沐敬立即說道:“奴婢愚昧,請陛下指點。”

朱祁鎮滿意點點頭,說道:“朕以爲水利之事,是最要緊不過的了。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往細裡做,只要功夫做得細,才能將事情做好。”

“以朕之間,而今治水之策,充滿了想當然,根本沒有想詳細的計算。”

阮安一時間有些結巴,說道:“計算?”

古代很多時候都是經驗科學。對該如何治水也是直觀感受的。這也是爲什麼朱祁鎮上了一個模型,就將滿朝大臣給說服了。

是因爲這些都符合滿朝大臣思維習慣。

治水之中的計算,大概最多的是工程量的計算,土方石方的計算,還有分段鎮守的計算。

更多的就沒有多少了。

朱祁鎮說道:“對,先定度量衡,以營造尺,一尺定平方,然後定立方升,以一升多少水,計算水量。朕想要一切水流運動都能用數字來表達。”

阮安與沐敬兩個人,更是如同讀天書一般。

朱祁鎮說道:“朕記得黃河之上有羊馬報,就是乘着羊皮筏順流而下,對下游報洪峰,這就是要洪峰的速度。還有水量。”

朱祁鎮見他們還聽不懂。

不耐煩的給他們上了一節數學課,計算含沙量,徑流量等事情一五一十說明了。

其實朱祁鎮也不懂治水,不過他知道數學是科學之母。如果水利學堂之中真有一個天才,能用建立起一個數學模型來解釋河北平原上一切水流變化。

河北水利還怕治不好嗎?

有這樣的成功經驗,朱祁鎮自然也會想其他方面推廣的。

只是朱祁鎮看下面兩人雙目之間,隱隱約約有無數爲什麼飛過,就知道這些事情,說不大清楚了。

朱祁鎮嘆息一聲,暗道:“罷罷罷,這一件事情我多盯着一些吧。”隨即又說道:“水利學堂必須開設算學,而今是主課,除此之外,還有開始繪圖,不知地利,如何治理,還要有實驗,就是束水攻沙之策,沒有實驗之前,誰知道對錯。”

“這就是朕要將水利學堂設在盧溝河岸邊的原因,必須引水才行。”

“除此之外,還要設立機械,就是水利機械。如水車,畢竟北方旱情嚴重,有時候水位很低,根本放不出來的,只能想辦法提水,用水車,自然是最方便的事情。”

朱祁鎮一時間想不起來說什麼了,一揮手說道:“算學,繪圖,實驗,機械,這四門課都很重要,甚至缺一不可,你們看着再添加一下,總之,阮安,沐敬,你們兩個只要做好了,你們的身後名也就有了。”

“想想,今後大明治水方面大臣都是你的徒子徒孫,還怕沒有名聲嗎?”

阮安與沐敬又激動又無措,激動的是,朱祁鎮給他畫出的畫餅,他們都是太監,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名聲的。

但是而今這一件事情,卻能保證他們的身後名。他們自然很是激動且興奮,但是面對朱祁鎮所言,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什麼含沙量,徑流量,都是什麼概念?

他們都不懂,但是又不敢回去問朱祁鎮。只能自己暗地琢磨了。

兩人出了乾清宮之周,阮安說道:“沐老前輩,咱們兩個找地方琢磨一下。”

沐敬說道:“好,我也將我那些義子也叫上來,年輕人腦子靈光,或許能想到什麼。”

兩人爲朱祁鎮佈置下來的任務絞盡腦汁的時候。

朱祁鎮剛剛用過午膳,又接見了李時勉。

李時勉在京中幾日了,但是看上卻依然沒有緩過勁來。

朱祁鎮見這個老臣如此,心中有些不忍,但是想起了北方災情,剛剛減免的一百多萬石糧食。

朱祁鎮也只能硬着心來,對李時勉說道:“而今糧食緊張,雖然四百萬石糧食陸陸續續遠過來。但是朕恐怕不夠。朕想讓卿帶上銀子,再跑一趟廣東,或者是江南,總之想辦法再給京師運上來一批糧食。”

李時勉面有難色。

朱祁鎮也不好強硬命令,說道:“如果先生不願意去,先生就推薦一人,代先生跑一趟南方。”

李時勉聽了,有些憤怒。說道:“陛下是疑臣貪生怕死嗎?臣束髮讀書以來,就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臣豈懼一死,況且,老臣雖老,但尚能日食升米,正是老當益壯之時,臣之所以猶豫,並非是臣不肯爲陛下所用。而是這一件事情,十分難辦。”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何處難辦?”

李時勉說道:“首先是廣州已經沒有船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怎麼可能?”

李時勉說道:“臣已經將廣州能帶過來的船隻都帶過來了。”

朱祁鎮說道:“那麼,你帶着天津的船回去就行了?”朱祁鎮說出這一句話之後,立即知道不妥。

因爲他想起來的,不是別的就是季風。

李時勉長嘆一聲,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我朝的硬帆雖然善使八面之風,但是逆風還是南行的,而今正是南風大做的時候,甚至停留在天津的很多船主,等等秋天北方再起的時候南下。”

“逆風即便是能夠航向,也是相當慢的,臣擔心,此番運來糧食,恐怕在秋天了。”

“但是夏秋之季,海上大風不斷,再大的船隻遇見了,也只有死路一條,東南沿海一片,時時出現。”

“臣擔心在,這些銀子在海上出了差錯。”

有一些話,李時勉也沒有說。

比如這些船主看似爲朝廷效力,但是如果真以爲他們是什麼善男信女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不用朱祁鎮說,李時勉就估計到朱祁鎮最少要動搖兩三百萬兩銀子,因爲沒有這個數目銀子,根本買不到足夠的糧食。

畢竟在李時勉在南洋大采購之後,各地糧價不攀升纔怪。

這麼多銀子放在船上,跟着這麼多船主出海,簡直是考驗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即便是一百萬兩銀子,也是他們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錢。

而且李時勉還有一些擔心,說道:“臣擔心,南洋也沒有糧食了。”

朱祁鎮聽了,有些疑惑的說道:“怎麼會,南洋不是終年無夏,一年三熟,從先生南下到而今,估計南洋新一季的稻米就又成熟了。怎麼會缺糧?”

李時勉聽了朱祁鎮的話,有些哭笑不得說道:“陛下以爲南洋如此?不錯,南洋雖然氣候得天獨厚,稻米一年三熟,但是百姓都沒有自主之權,唯頭人之命是聽,而且懶惰之極,氣候雖好,但人卻想不勞而獲,卻是不可能的。”

“臣之前,已經將南洋稻米收刮差不多了,陛下可以看出來,唯有安南乃是我朝之餘脈,糧食積蓄最多。至於其他各國。”李時勉沒有多說話,只是冷笑了兩聲。

朱祁鎮心中這才懊惱。自己是想差了。想想也就是了,在古代農業社會,糧食產量就是國力。

而安南這麼多年的南洋小霸主的名聲在,這豈不是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安南的糧食產量最高了?

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
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