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

第一百二十五章人之將死

自從當日一戰之後,阿次帖木兒就陷入忙碌之中。

他一方面收攏人心,想辦法整頓軍隊。讓大軍恢復秩序,另外一方面他也要照顧也先。

因爲也先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

其實當時亂軍之中的一箭,雖然給也先帶來傷害,但是並沒有給他帶來致命的傷害,單單是這一箭,是要不了命的。

也先致命的問題在於,墜馬。

在草原之上,雖然看起來一馬平川,但具體看某一地方,卻並不平坦,也先胸腹之間重重的砸在一塊大石頭之上。

當時就吐血昏迷。

雖然將他立即攙扶上馬,當時就已經失去了意志。

生死未明。

正如此衆目睽睽之下,也先的情況根本沒有辦法掩飾,這才導致各部軍心潰散。

畢竟,這是也先不是別人。

也先在脫歡之後,東征西討,一度將瓦刺的勢力發展到了極致,雖然之後有每況愈下之感。

但是也先的權威已經不是別人可以代替的。

伯顏帖木兒不行,阿次帖木兒也不行。

幾乎一瞬間,大軍陷入崩潰之中。如果不是阿次帖木兒在關鍵的時候,近乎力挽狂瀾一般,斷後,擋住了石亨的反撲。

這一場戰事,只會敗的更慘。

正因爲阿次帖木兒的出色變現,阿次帖木兒在也先昏迷期間,順利的接管了大軍。

而在這兩日之中,也先的情況非常不好。

一直在昏昏沉沉之間,看似醒了。但是卻精神不濟,似乎說着說着,就昏睡起來了。

但是這個時候,也先忽然有了精神。就好像是當初南下貓兒莊之前一般,神采奕奕。

阿次帖木兒見了,卻險些留下淚了。

無他,如果也先能熬過這個難關,他也不會表現出馬上好,而是一點點的好轉,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更何況,也先已經老了。

老人的身體有什麼看似不錯,比年輕人還好,但是如果遇見一次重大挫折。很可能就會出現極其嚴重,而且無法挽回的後果,即便面前熬過去,身體也不會恢復到從前了。

而也先就是這樣的情況。

也先這種忽然好轉,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回光反照。

也先掙扎想起來,忽然觸動了什麼,猛地吐了一口血,也先看着手上的鮮血,似乎一瞬間明白了什麼。

也先咳嗽兩聲,鮮血從鼻子裡面流了出來。他悽慘的一笑,說道:“沒有想到我也先,會是這樣一個下場。”

“父汗,你放心,我這就舉行祭天,向長生天爲您乞命。”阿次帖木兒說道。

這個時代喇嘛教已經開始在蒙古之中傳播了。但是佔據主導的信仰,依舊是薩滿教。薩滿教就有一種乞命的儀式,成吉思汗當初就用過。

只是也沒有什麼效果。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阿次帖木兒也有幾分病急亂投醫了。

也先搖搖頭,說道:“不必了,長生天招我過去。誰也擋不住,我這一輩子,一心要將代元而立,但是而今,卻落得如此摸樣。”

一時間也先說不下去了。

對於有些人來說,失敗比死亡更讓他的絕望。

也先一心一意將脫歡的功業更進一步,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卻落得如此下場了,一下子回到了脫歡之前。

兩代人的努力付之東流。

這是一個比讓他死,更讓他難以接受的結果。

但是他很快就振作精神了,因爲他感受到自己的氣力的消失,他的時間不多。他還有很多事情,他對阿次帖木兒說道。

“老二,我死之後,什麼皇帝的頭銜,你都要有,對孛兒只斤家族也要好生拉攏了,阿岱汗之弟烏魯克特穆爾,還在西域,你一定好好對待。多有讓步,我當初做的事情,你不能再做了。”也先顯然是反思自己的錯誤。

他覺得他最大的錯誤,不是在戰場之上的失敗。

而是對孛兒只斤家族動手,動搖了蒙古內部的團結。

如果蒙古各部能團結一致,那麼即便失敗,也不會敗的如此悽慘。

而且阿次帖木兒沒有也先的威望,在這一次大敗之後,綽羅斯家族的實力威望都不如前了,之前的政策就不能維繫下去了。

阿次帖木兒必須改弦易轍。

當然了,如果孛兒只斤家族如果還有極大的影響力,也先也不會如此,而今孛兒只斤家族的影響力在瓦刺傳統勢力範圍之內,是遠遠比不上綽羅斯家族。真正掌握實權的孛兒只斤家族的成員,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烏魯克特穆爾。

而烏魯克特穆爾之所以,能從也先的清洗風暴之中,倖存下來,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烏魯克特穆爾從某種程度上,已經繳納了投名狀。

他是從阿岱汗那邊叛逃過來的。時間也很久,乃是在脫歡時期,脫歡東征阿魯臺,烏魯克特穆爾以兄長分配草場不公。帶着部衆投奔瓦刺。

這樣一來,烏魯克特穆爾就成爲了脫歡手中的典型。

將他納入瓦刺本部。在待遇上與瓦刺各部看齊。

第二個原因,就是烏魯克特穆爾的位置。

雖然脫歡用烏魯克特穆爾作爲政治典型,但是如果說脫歡完全信任他,那也不對,脫歡令烏魯克特穆爾西遷。直當察合臺汗國的兵鋒。

當然了,察合臺汗國在帖木兒之後,一直被瓦刺壓着打,威脅不大,但是如此一來烏魯克特穆爾就遠離了瓦刺政治中心。

從東部而今內蒙古境內的科倫貝爾大草原,遷徙到了現在蒙古國西部的科布多。從此遠離故土。

也遠離的政治中心的紛爭。

而今卻不一樣了。

在瓦刺統治核心在漠北的時候,科布多是邊陲。

但是在瓦刺失去漠北草原之後,不得已遷徙到了西域。那麼科布多的重要性,就大大增加了。

總體來說天山南北草場,天山北部的草場比天山南部的草場更好一點。

烏魯克部,多年來休養生息,還是比較強大的。

當然了,雖然瓦刺損失很對哦,但也不是烏魯克部能夠對抗的。

瓦刺在對抗大明的戰爭之中失敗成這個樣子,必須儘快恢復元氣,這元氣該怎麼恢復?休養生息是一種,就是儘可能吞併其他部落是一種。

但是,瓦刺之前的舉動,已經讓孛兒只斤與綽羅斯家族不能並存,很多人未必是多忠於孛兒只斤家族,但是他們的祖先與孛兒只斤家族有撇不開的聯繫,也先的大清洗政策,讓他們步步自危。

所以,也先要阿次帖木兒打他的臉,也要緩和草原上緊張的氣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來對抗大明。

只是如此一來,馬哈木,脫歡,已經他也先,三代人追求的目標,一下被打回了原型,也先心中是如何之痛楚,就不足爲外人道也。

阿次帖木兒並非不知道其中輕重,他甚至鬆了一口氣。

只是有些事情,讓也先來做,與阿次帖木兒來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阿次帖木兒說道:“請父汗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的。”

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
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