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

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

時間與往常一般溜走。

太皇太后帶着朱祁鎮走出文淵閣之後,內閣輔臣都恭送太皇太后離開。

楊士奇目送太皇太后離開之後,目光落道楊榮身上,微微一頓,說道:“諸位,既然太皇太后這樣說了,我們就好好善後吧。”

太皇太后雖然一錘定音,但是上上下下還有很多事情要收尾的。

雖然不是難事,但是楊士奇對楊榮積極向太皇太后靠攏的態度,並不是多滿意的。

楊士奇等人是太皇太后倚重的重臣。

甚至可以說,楊士奇等人與太皇太后是相互需要的。太皇太后固然需要三楊來穩定天下,但是三楊也需要太皇太后還穩定內廷。

畢竟而今是大明天下,大明體制之中,真正決策權都在一人身上,那就是皇帝,當皇帝不能履行職務的話,就是內廷。

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並不意味着楊士奇與太皇太后之間,並非一點矛盾都沒有的。

凡是真站在內閣之中,都是一方大佬身後有自己的人脈與圈子,代表很大一批人的訴求,不可能給別人做小弟。對任何一個人俯首聽命。

楊士奇對太皇太后非常敬重,但是並非太皇太后所有決定都舉雙手贊成的。

最少在開海一事上,並非如此。

于謙是楊士奇的學生,那一點小伎倆,楊士奇豈能看不明白。不管海禁這一張法網多嚴密,而今看似開出一個針尖大的口子,但是往後看十年,這張法網,決計無法維持了。

這是大勢所趨。

楊士奇倒不是堅決反對海禁。

只是他不贊成如此草率的決斷朝廷大事。如果沒有楊榮,他還能拖一下,但是楊榮近乎諂媚的樣子。讓楊士奇分外看不管。

真是失大臣體。

楊榮似乎明白楊士奇心思,說道:“真是,楊首輔請了。”楊榮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但是不知道怎麼的,讓人聽來“首輔”這兩個字,聽起來分外彆扭。

楊榮窺視首輔之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

只是兩人依舊是鬥而不破,在下面看來,三楊依舊是一體的。

楊士奇與楊榮面和心不和的善後,太皇太后也在教育皇帝。說道:“今個你看明白了嗎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一點,似乎,似乎今日所有事情都沒有出乎楊首輔預料之外吧?”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一嘆,說道:“被你看出來了,不錯,楊士奇乃天下有數的智謀之士,當然能在太宗怒火之下,保全仁宗皇帝,楊士奇是出了大力的。”

“老婆子我雖然也經歷過不少事,比起楊士奇還差了幾分道行。今天如果不是有楊榮在,很多事情,並不是太容易定下來的。”

“之所以,這麼順利,其實也是楊士奇也不願意在朝廷之上弄出什麼風波來。”

朱祁鎮說道:“孫兒,將來面對楊士奇這樣的大臣該怎麼辦?”

太皇太后嘆息一聲,說道:“也不知道是你的幸,也是不幸,楊士奇年紀大了,兒孫不肖,心中早存退步之心。所以,將來你親政的時候,不用怎麼擔心楊士奇。”

“他很有眼色的,只要你給一個暗示,他就會上摺子請告老還鄉,決計不會與你面子上鬧不好看的。”

“你不用擔心他攬權。”

“只是朝廷之上,沒有這樣的定海神針,你的麻煩可就多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決計沒有疑心楊首輔的意思,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將來孫兒面對這樣的大臣,該怎麼辦?”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鎮,說道:“你倒是有一點自知之明。”

朱祁鎮說道:“娘娘莫笑孫兒了。”

經過這一場風波之後,朱祁鎮徹底清醒了。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時候,大臣們的能力與政治智慧都要在皇帝之上。

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朱祁鎮生在紫禁城,卻也可以想象,很多人爲了能進一趟紫禁城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朱祁鎮含着最大的金鑰匙出生,只是這金鑰匙並不能換算成能力。面對這種過五關斬六將,從大明各地方挑選出來的最聰明的人。

都是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朱祁鎮有什麼自信,一定能勝過他們?

太皇太后輕輕一笑,說道:“我們祖孫兩人手談一局。”

楠木棋盤,上面描着金線,棋盤有如鐵石一般,輕輕敲擊上面,聲音沉重悅耳,就好像是一件樂器一般。

黑白玉子光滑細膩之極,如果不是有一絲清涼的感覺,都讓朱祁鎮感受不到玉質的感覺,反而好像是美人的手。

琴棋書畫,君子四藝。朱祁鎮並不是全部精通的,但是有一個很有藝術家天賦的父親。朱祁鎮對這些僅僅是粗粗涉獵而已。

下起棋來生澀之極。

不過,似乎太皇太后的在下棋上面也沒有多少天分,棋到中盤,卻是朱祁鎮站了上風。朱祁鎮看着兩條絞殺在一起的大龍,細細盤算一番,終於落了一子,說道:“娘娘,該你了。”

朱祁鎮早就算好了,他只需一子,就能屠了太皇太后的大龍,但是太皇太后如果想殺他的大龍,非要兩子不可。

怎麼算都來不及了。

所以,這一子,就鎖定了勝局。

太皇太后看在眼裡,輕輕一笑,說道:“皇帝有幾分棋力,只是你覺得到了這一步,就贏定了。”

朱祁鎮說道:“孫兒看娘娘,如何迴天。”

太皇太后說道:“看好了。”太皇太后捏了兩個棋子,連續落在棋盤之上,將朱祁鎮的大龍給堵死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這不行?”

太皇太后說道:“怎麼不行,這就行。”

朱祁鎮先是有些憤怒,隨即明白了,太皇太后即便下棋差勁,也不會這麼沒有棋品。做這樣的事情。

太皇太后是藉此教育他。

朱祁鎮小心翼翼的說道:“娘娘的意思是?對付外廷可以這樣?”

太皇太后說道:“有些大臣,你實在拿捏不住,自然可以這樣,要知道天子金口玉言,口含天憲。該用的時候,就要用。”

“治民有大明律,治官也有祖宗成法,按百官所言,天子垂拱而治天下。有什麼不好嗎?”

“這就是最大的不好之處?”

“只要有成法,有條例,定下規矩,天子是玩不過百官的,哪怕是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將楊士奇等人下獄的時候,有什麼罪名?”

“根本沒有。”

“這是皇帝最大的權力,就是所有規矩之外的權力,也是掀盤子的權力。”

“這個權力自然不能常用,否則就是桀紂之君,但是如果根本不能用,或者說就沒有,就是漢獻晉懷。”

“如果你有意做一個守成之君,我不會給你說這個的。”

“但是你既然有心效仿太宗皇帝,而今你能做到的嗎?太宗皇帝可以一日間將朝廷六部官員換一個遍。你能嗎?”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了。孫兒再也不敢有所妄想了。”

太皇太后將棋盤上的棋子 一個個收起來,玉子相互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音。太皇太后嘆息一聲,說道:“想什麼並不重要,重要是你想了,你居然還說出來。你之前不是說,做事之前,先分清敵我嗎?”

“你現在說說,你如果想做到你想的事情,你的敵人是誰?”

朱祁鎮思忖一番,說道:“瓦刺。”

太皇太后輕笑一聲,說道:“不對,再想。”

朱祁鎮說道:“軍中各級衛所軍官?”朱祁鎮覺得想要大敗瓦刺,自然要先整理軍方,相當一部分衛所軍官都不乾淨。

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章 貝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八章 斷事官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
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章 貝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八章 斷事官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