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

第五十六章亦失哈

亦失哈在得到朱祁鎮聖旨的同時,也同時接到了金英的書信。

將其中的前因後果,一一道來。

亦失哈心中輕輕一嘆,暗道:“看來今後不得不與王振做對了。”

亦失哈的功業都在東北,雖然說是一個太監的,但是看所做的事情,更像是武將。故而他常年不在宮中。

在宮中這些爭鬥,能躲就躲,能避則避。、

固然看上去宮中沒有人奧援。但是最少也沒有被內廷的風雨所牽制。

但是而今金英雖然在書信之上,僅僅說得這一件事情,但是他用腳趾頭都明白,金英給他這個大的好處。

王振即便是眼瞎了,也不會不將他與金英當成一夥的。

在這重大利益分析之上,大多數政治生物,都是隻承認現實。現實是金英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推薦亦失哈。

亦失哈想要否認也是不可能的。

即便否認,也會被人視爲忘恩負義。

亦失哈不得不牽扯到王振與金英的鬥爭之中。

亦失哈心中暗道:“看金英所言,今上聰慧不下先帝。看來要在東北有所作爲,就要看陛下如何想了。”

隨即亦失哈立即啓程,快馬加鞭,一路走官驛。不過兩日功夫,就來到了北京城。隨即在一座寺廟之中安置了,向宮中稟告過。

北京太監與寺廟的關係極其密切,不少寺廟都是從太監捐資修建的,甚至還有不少是太監的府邸改建的。

對,很多太監在外面都是有府邸的。

只是亦失哈常年在外,沒有在京師留宅子。但是瀋陽城中,他的宅子之大,不下於總兵,巡撫的宅子。

他安置下來,立即派人將禮物送到金英府上。不過,金英在宮中沒有回家。這個時候宮中太監在外面有府邸的還少。

不過,金英作爲宣宗皇帝的身邊人,特別有賜第。

不過,金英自然能猜到這亦失哈的舉動,這也是人之常情,於是早就留下話來,只是一句話:“聖明天子在上,老實回奏便是。”

第二天一早,亦失哈進了宮。

只是朱祁鎮上午上朝,聽講。中午在坤寧宮用,下午在慈寧宮中聽太皇太后分析朝政。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即便有時候一日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也要在慈寧宮向太皇太后請安之後,才能回來。

最早最早的就是下午時分了。

所以亦失哈從早上一直等在下午。有金英照應,他也不敢多飲食,唯恐在朱祁鎮面前出醜。

要知道太監先天生理缺陷,讓他們不容易憋尿。甚至憋尿不緊,早要淅淅瀝瀝的,身上難免有異味。

故而太監身上多撲粉灑香料,就是爲了遮掩這種醜態。

亦失哈知道今天,皇帝有召見,別的時候出些差錯也就罷了,如果在皇帝召見的時候,出了茬子,可就不好吧了。

別的不說,連趙王爲何不用廉頗。

不就是老年尿急尿頻嗎?

如果亦失哈在這上面失分,不要說提拔重用,恐怕連回遼東建功立業也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這一次會見,亦失哈多重視也不爲過。

“陛下駕到。”亦失哈正在乾清宮等着,忽然聽小太監高喊一聲,他立即跪倒在地面之上。俯首在地,不敢擡頭。

朱祁鎮並沒有乘坐步攆,而是步行而來,遠遠的都看見亦失哈。

概因亦失哈身穿的衣服服色與小太監不同,一看就是位高權重的太監。朱祁鎮一時間也看不出是飛魚服,還是飛牛服,還是其他類蟒服。

不得不說,朱祁鎮縱然對這個世界感覺很瞭解,但是對很多繁雜的禮節,還是認識不請,如飛魚服,飛牛服,等很多類蟒服,在朱祁鎮都看不出什麼區別的,但是對人臣來說,卻是莫大榮幸。

不過,朱祁鎮是皇帝。

很多時候是別人來遷就他,而不是他來遷就別人。

朱祁鎮見了亦失哈,心中有些失望。

因爲亦失哈大半頭髮都白了,臉上皺紋一重重的,看上去有下垂的隱患。

他老了。

當年爲太宗宣宗出使奴兒干的功臣,已經老了。恐怕年歲不多了。

這已經是朱祁鎮心中一個隱患了,文臣之中,三楊,胡濙都老了,武將之中,張輔爲首的第一代靖難功臣,也都老了,即便是方政當初不過一千戶,而今也老了。

太監之中,得用的如鄭和,王景弘,亦失哈,等人死的死老的老。

江山未老,豪傑先去。

對將來朝廷之上青黃不接,朱祁鎮心中既是擔心又是暗喜,暗喜是這些得力大臣一一個凋零了。正如蹇公所言,只要他能忍得住,這些人不會他去收拾,都會一個個離開權力中樞。

不過十年上下而已。

但是這些人都是太宗皇帝培養,仁宣啓用的大臣,可以說是用靖難之戰不知道多少條人命鍛煉出來的人傑。

這些人都去了,他能坐穩大明江山,維持住大明江山,並反攻瓦刺嗎?

不過這個憂慮僅僅在朱祁鎮心中而已。現在還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朱祁鎮說道:“讓亦失哈起來,進了宮中再說話。”

朱祁鎮腳步不停了,立即有一個小太監去統治亦失哈,亦失哈隨即跟在朱祁鎮人羣后面,進了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坐定之後,召見亦失哈。

亦失哈進了大殿,眼睛一掃,卻見朱祁鎮身後,金英與王振兩個人一左一右站在朱祁鎮身後。

“奴婢拜見陛下,恭請聖安。”

朱祁鎮一擺手,說道:“聖躬安,亦大人乃是朝廷功臣,來人賜座。”

隨即有人將一個繡墩搬過來,讓亦失哈坐下來。

亦失哈謝恩之後,小心翼翼的坐了下來,說道:“奴婢謝過陛下。”

朱祁鎮問道:“亦公公對女真部落熟悉不熟悉?”

亦失哈說道:“奴婢本就是女真人,跟隨太宗以來,就一直在與女真諸部打交道,再熟悉不過了。”

朱祁鎮說道:“奴兒干大旱,是你稟報上來的。”

亦失哈說道:“正是奴婢。”

朱祁鎮說道:“那你說說情況吧。”

亦失哈說道:“奴婢所言不當,準確的來說,並不是奴兒干都司大旱,而是女真大旱。今年秋收,恐怕不會有什麼收成了。”

朱祁鎮不注意女真大旱不大旱了,問道:“女真各部是也耕種嗎?”、

亦失哈說道:“女真各部漁獵爲生,但是並非不耕種,只是因爲奴兒干天下寒冷,一年之中,有半年,都是冰雪覆蓋。”

“故而只能種一季。只能春種夏收。而且女真不會侍弄莊稼,田產不高。”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也就是說,東北大部分地方,都是可以耕種的了?”

亦失哈沉吟一會兒,說道:“是。”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繼續吧。”

東北能不能耕種,朱祁鎮能不知道嗎?但是他知道沒有用,因爲他無法證實自己的消息來源,纔要從亦失哈這個東北權威的口中得到這個消息。

才能說服其他人。最重要的是太皇太后。

其實朱祁鎮召見亦失哈這一件事情,已經逾越了太皇太后爲他畫下的界限。

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朱祁鎮知道太皇太后是等他有一個交代。

所以朱祁鎮覺得自己必須要準備一個交代。

只是亦失哈並不知道,朱祁鎮這一問的深意,又繼續說女真旱情,說道:“奴婢來之前,建州三衛已經蠢蠢欲動了。以奴婢的消息,有瓦刺的使者出沒在建州三衛之中。”

“奴婢恐建州三衛從此不爲朝廷所有了。”

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
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