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

第一百三十章謝家的家底

不過片刻,有一個讀書人打扮的人走了進來,行禮說道:“學生盧穿拜見劉大人。”

劉球說道:“你且將事情說來?”

盧穿說道:“學生盧穿有妻李妙惠,學生在外遊學,卻爲謝啓搶納爲妾,夫婦兩絕,請大人做主。”

劉球說道:“謝啓可有此事?”

謝啓看了一眼盧穿,心中暗道:“原來他是李妙惠的丈夫。”他在這一件事情上,是有下情上秉。

但是謝啓卻一言不發,說道:“草民認罪。”

與謝肇不同,謝啓乃是支撐家業的長子,他是有相當政治敏感度的。

剛剛開始他就感到不對,因爲劉球聲名震於天下,特別是他彈劾楊士奇,將楊士奇弄下臺,雖然真正官場之中的人,都知道乃是楊溥所爲。

但是大部分外行人都不清楚,將這一件事情歸爲劉球身上。

謝啓知道他其實屁股下面並不乾淨,甚至說每一個鹽商屁股下面都不乾淨,就李妙惠之事,算起來算是最乾淨的事情了。

既然官府有心定罪,不管罪大罪小,且認下便是了。

我爲魚肉人爲刀俎。不過如此而已。

劉球說道:“來人,將謝肇打入死牢,細細問清楚,此案還有誰人合謀。謝啓暫時看押,將李妙惠發還於盧穿。”

劉球一拍驚堂木,說道:“退堂。”

劉球剛剛回到後堂,就有施家的管家求見。劉球冷哼一聲,說道:“一併打入大牢之中。”隨即寫了一封奏疏,彈劾施禮。並寫信給魏國公徐顯宗,將此事告之,要他維持好南京秩序。

言下之意,就是不能施禮出了問題。

施禮畢竟是尚書級別的人物,不管他是管事不管事。劉球雖然有朱祁鎮先斬後奏之權,但是劉球卻也不敢用在同級別的人物之上。

自然是先彈劾,請聖裁。

這一件事情,劉球處理過後,立即召見謝啓。

謝啓一聲囚衣,行禮說道:“草民拜見大人。”

劉球說道:“今天在大堂之上,李妙惠一案,你不說說嗎?”

謝啓說道:“大人要小人如何,小人就如何。”

劉球說道:“你倒是一個識時務的。只是可惜了。”

其實李妙惠之事,謝啓雖然有錯,但是卻很難說,犯了國法。

因爲盧穿遊學京城,一科不中,深感羞恥,不願意還鄉,躲在北京西邊的山中,發奮苦讀,但是有一考生與盧穿同名,卻死在京師。

陰差陽錯,家人都以爲盧穿死了。

謝啓看中李妙惠,千金爲聘,納之爲妾。

這裡要說一點,不要以爲謝啓與李妙惠情根深種,不過鹽商枯燥的富豪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很多鹽商一年不納幾個妾,就好像是少點什麼。

當然了,這一件事情李妙惠本人是不同意的,但是在白銀面前,自然有人做了一些見不得光的動作。

但是很難算得了犯法。

之所以,以這個案子開頭,並不是劉球有意放過謝啓,而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在後面的。不過這一件案子最輕而已。

謝家包攬訴訟,爭奪鹽引之中的種種手段,已經犯私鹽之中各種行徑,說殺人越貨,有一些重了。但是刀頭舔血卻是一點沒有錯。

只是劉球萬萬沒有想到,謝啓是如此知趣。立即認罪。

劉球隨手將這些案卷給了謝啓,說道:“ 你有什麼意見嗎?”

謝啓看過之後,手上輕輕發抖。深吸一口氣,說道:“雖然很多都是家父所爲,但是子承父過,謝啓甘服國法。”

劉球說道:“你真不明白,我在密室提審你的意思?要你與你弟弟一起,今日在大堂之上就可以做了。”

謝啓說道:“國法不過誅謝某而已,但是謝某一旦開口了,卻是我謝氏一脈絕矣。大人美意,小人不敢承受。”

劉球微微皺眉。

謝家案子到現在已經是清楚了,但是劉球想用謝家的案子做引子,掀起鹽商大案,卻就在謝啓的口中了。

劉球看得分明。

今日大堂之上,謝啓看似愚鈍,但少說話,就等於少犯錯,而謝肇看似精明,但實際上是一個草包一個。

謝能搏敢將謝家的生意傳給謝啓。甚至謝啓已經謝能搏身前,就已經主持謝家大部分家業了。

可見對謝啓對揚州鹽業的內幕,卻是很清楚的。

而劉球就缺少這樣一個缺口。

劉球說道:“你以爲他們能做的事情,我劉某就做不了了?”

謝啓說道:“大人不會,大人清名傳於天下,豈會爲難婦孺?”

劉球聽了,頓時無語。

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劉球還真不會對謝家的婦孺趕盡殺絕。劉球沉吟一會兒,說道:“謝啓,我看你也是一個人才,這一件事情辦過之後,我推薦你進入錦衣衛之中。想來不管是誰,手也不可能伸進錦衣衛之中。”

“這是我最後的讓步了,我就不信了,偌大一個揚州,只有你謝啓可用。”

謝啓渾身冷汗溼透了,立即伏地說道:“多謝大人,大人只需問,草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劉球說道:“先說你家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謝啓說道:“卻是父親愛幼子。惹下的禍端。”

劉球說道:“我看不是吧,你父親臨終分明將謝家的家業,交給了你。”

謝啓說道:“大人,草民明言,謝家百萬傢俬,真正屬於謝家的,也不過是屬於謝肇的十萬兩而已,其餘都是其他人寄放在謝家的。”

劉球說道:“可有會昌伯。”

謝啓說道:“有。只有會昌伯。”

謝啓強調只有兩個字,非常之明顯,劉球聽了,頓時明白什麼。嘆息一聲,也不問了。說道:“施家是怎麼回事?”

謝啓這才鬆了一口氣。心中暗道:“總算是過關了。”

謝家百萬家產,怎麼可能只有會昌伯一家的分子。其實就謝啓來說,如果單單是因爲家產,他並不想與謝肇對簿公堂。

畢竟家醜不可外揚。而且財不露白。真鬧開了,今後不好收場,但是這家產不是他謝家的,而是很多人的,其中最大一分就是魏國公家的。

謝啓即便是長了三個膽子,也不敢將魏國公的家財送給謝肇。

甚至謝能搏將十萬兩銀子分給謝肇,謝啓已經很不滿了。因爲這麼大的現銀調動,已經影響謝家產業的運作。

讓很多人不滿意。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那弟弟真下得了手。

一想到這裡,他內心一陣絞痛。說道:“大人,施家老大人在南京刑部尚書,很多事情都繞不過施家。我父親接觸了施家,卻不想施家最爲貪得無厭。僅僅將一個旁支嫁給我家,就想將我謝家整個給吞了。”

“小人更沒有想都,他們如此蛇蠍心腸,居然真的對家父下手。”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對於出賣施家。謝啓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劉球抓住了一點,問道:“是什麼事情,繞不過施家。”

謝啓說道:“正是私鹽。”

劉球眼睛一亮,目光炯炯,暗道:“終於抓到主體了。”說道:“繼續說。”

謝啓說道:“朝廷嚴禁私鹽,風險極大,說實話,我家本不願意沾的,就是施家強爲之因爲有施家的帖子,南直隸所有查禁私鹽的人都不敢查。”

“而且鹽業暴利,家父才入了施家的圈套。”

劉球聽了,臉色陰沉之極,說道:“荒唐。”劉球一直以爲施家不過是牽扯其中,但是而今看來卻是私鹽的總後臺之一。這簡直是驚天大案了。

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四章 遺詔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
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四章 遺詔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