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

朱祁鎮剛剛回到北京之後。

明報就已經發聲了。有很重的筆墨描繪出蒸汽機,並指出蒸汽機而今兩個作用,一個是用來提水,一個是用來代替馬匹。在馳道上奔馳。

朱祁鎮之所以,將這一件事情鬧得聲勢浩大,就是想做一種科學的推廣。最少讓大明百姓,心中有這樣一個概念。

大部分平頭百姓都是將這一件事情,當做奇談怪論,有相信的有不相信的。

相信的覺得明報可是朝廷的喉舌,不應該亂說話,有的人覺得這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總體上來說,不過是一些茶餘飯後的議論而已。

真正敏感的人,卻敏銳的發現這裡面一些細節。那就是朝廷對貝琳有封爵的意思。

這一絲風聲,卻讓很多人感到不對勁。

感到不對勁的人就有吳與弼。

吳與弼主持天理報數年,一方面面對各種政治風雲發聲,另外一方面,吳與弼一心想要找到理學的外王之道。故而一直在心中苦苦思索,心力消耗極大。

短短數年,吳與弼就老了許多。

而這個消息,讓吳與弼心中更是吃驚,他想不明白,皇帝爲什麼這樣做?

做了幾年白衣御史,每日揣摩政令,議論文字。另一方面研究典籍,從中找出一條合陛下心意的道統。

吳與弼對陛下心意揣摩了不少。

不敢說,這裡面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大體上還是瞭解的。在他眼中,皇帝本身是一個很重視規則的人。看似皇帝變更法度弄得轟轟烈烈的。但是對朝政本有一些原則,還是比較遵守的。其中就有非軍功不得封爵,爲了這一件事情,還與母親鬧得很大。

這一點,北京人都知道。

那麼爲什麼,皇帝會在這個事情上,卻好像變了一個人一般。

作爲內閣首輔,劉定之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維持原則,維持朝廷體制,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是吳與弼就不一樣了。

他又不在其位,他更想知道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也好完善他的理論。讓理學重新回到他該有的位置上。

他心中暗道:“這一切的關鍵都在蒸汽機,或者說貝琳身上。”

所以他起了去拜訪貝琳之心。

吳與弼在京師數年,雖然沒有一官一職在身上,但是早已名動天下,成爲天下知名大儒。

甚至比當初在江西的時候,名望大多了。、

這也是報紙的力量之一。

之前吳與弼的名聲,僅僅是在官場在士林之中,而今即便是販夫走卒,都知道有一位吳先生學問極好,人品絕佳,即便是皇帝也要看重的。

如此一來,吳與弼聲名日隆之時,也爲自己搭建了一張關係網。

他起了拜訪貝琳之心,很快就摸清住貝琳的情況。自己帶了一個弟子,就去登門。

只是到了貝家,卻見外一片狼藉,而大門緊閉,不管怎麼敲就是不開門,但是聽裡面的聲響,卻還是有聲音的。

吳與弼自然是鍥而不捨,讓弟子一直敲門。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個老僕打開一道門縫,說道:“你們煩不煩------”

話音未落,就看見眼前的吳與弼。

吳與弼一身簡單的青衿,頭髮白透了,但是他讀書多年,早就將書讀進骨子之中,一股氣質透了出來。

讓這老僕一見,就知道氣度不凡,不是尋常人。這才改口說道:“先生是------”

吳與弼示意弟子將拜帖奉上。說道:“吳某拜見貴主人,還請一見。”

老僕雙手接過,立即關上了門,腳步急促的去了後院。

不多時,貝琳腳步匆匆而來,讓人大開大門,隨即作揖道:“沒有想到吳先生來訪,實在是失禮了,恕罪恕罪。”

貝琳雖然是三品官,但是卻是雜流進取。在社會地位上,未必比得上桃李滿天下的大儒吳與弼。

吳與弼還禮道:“是我冒昧了。”

貝琳似乎在恐懼什麼,連忙請吳與弼進去,又令人將門關上,插上好幾道門栓,似乎擔心有人用巨木撞進來一般。

看老僕做完這一切之後,貝琳才放鬆了一點。他看見吳與弼奇怪的目光,說道:“吳先生莫怪,因爲陛下厚愛,欲封我爵位,弄得朝廷之中,議論紛紛,有些言官學子,以爲我是霍亂之源,特別上門來,請我辭去。其實在陛下有意的時候,我已經第一時間請辭,奈何天意莫測,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先生如果是因此而來,只能白跑一趟了。”

貝琳以爲吳與弼是因爲這個而來的,故而將仇話說到前面。

吳與弼聽了,這正印證了他的猜想,貝琳不是不知進退的人,是知道分寸的,而今他都不想要這個爵位,那麼就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爲什麼這樣做?

吳與弼心中更好奇了。

他輕輕一笑,對貝琳說道:“請貝大人放心,老朽此來,並非爲了這一件事情。”

貝琳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一些好奇,說道:“那先生爲什麼來此?”

貝琳與吳與弼說沒有關係,但是在某些場合上也是遠遠的見過幾面,如果說有關係的話,那也是太扯淡了。

吳與弼說道:“我其實是爲蒸汽機而來的,見明報之中說得神乎其神,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此來就是請貝大人指教的。”

貝琳聽了,苦笑說道:“沒有想到,驚動先生了,此事我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兩人如此一前一後,進了正堂之中,上了清茶之後,貝琳就開始爲吳與弼講解蒸汽機的原理。

吳與弼雖然不是腐儒,在很多地方都是有所造詣的,但也不可能與貝琳相比。吳與弼先講了蒸汽的原理,還有齒輪,槓桿等機械原理。

當然了,吳與弼對這些東西的理解,也不可能上升到了原理層面,他更是應用層面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定之稱吳與弼爲工匠之才,也未必不對。

還有很多數學知識。

剛剛開始的時候,貝琳還擔心吳與弼聽不懂,卻不想吳與弼雖然年紀大了,接受能力並不弱,再加上,吳與弼不恥下問,只要不懂就問。

如此只說道天色已暮,吳與弼也就聽了一個大概。即便如此對吳與弼的內心震動也是相當大的。

特別是朱祁鎮告訴吳與弼的一些實驗概念與方法。

對吳與弼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之感。

頓時眼前一亮。一道靈感,被吳與弼死死的抓在手中了。

只是他心中還有一些不確定,他問道:“可否一見蒸汽機?”

貝琳沉吟一下,說道:“這蒸汽機是軍國重器,尋常人自然是不能見的。不過先生不是尋常人。正好,我這數日就準備回遵化,先生一併來吧。我自然能讓先生看一看實物。”

貝琳語氣之中,有一種蕭條之感。

無他,貝琳並不是想要回遵化的。他本想化解這個風暴的,但是回到京師之後,卻發現這一件事情,他根本無能爲力。

什麼也做不了,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只能回到遵化,繼續蒸汽機的研究與完善。

只是如此一來,貝琳就等於聽天由命了,一旦朝廷做出決斷之後,他根本更改不了了。甚至他也有可能因爲蒸汽機之功而招禍。

只是貝琳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

貝琳這種處境,吳與弼是瞭解一點的,但是此刻吳與弼根本沒有心思去考慮貝琳是怎麼想的,有什麼處境。甚至沒有心思關注自己的生死,他一心一意放在對大道的求索之上了。

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七章 議政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三章 災年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
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七章 議政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三章 災年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